看了很多外匯存底的說明
至今仍一知半解
這邊想以範例的方式來詢問大家
依據央行的文件
https://www.cbc.gov.tw/tw/dl-28049-3dd1bc763657480094ccb27e04dd0436.html
當我們向國外輸出貨品或提供勞務技術時,外國人所支付的代價就是我們賺到的外匯。
早年我國外匯比較缺乏,政府規定所有公民營事業、個人和團體所賺到的外匯,最後都
必須賣給中央銀行來集中保管、調度、運用。
範例一:
美國甲公司向台灣乙公司下了一筆8億美金的訂單,乙公司運用方式:
1) 5億美金直接在海外買原料,未匯回台灣;
2) 1億美金存在海外銀行,未匯回台灣;
3) 1億美金,匯回台灣換成30億台幣(1:30),存在台灣的銀行;
4) 1億美金,匯回台灣換成30億台幣(1:30),成為台灣薪水、稅及房租電費等支出;
以這個案例,央行持有3)+4)兩億美金的外匯存底,但負債60億台幣?
所以拿外匯當政府預算運用會造成問題是這個因素?
依據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4%96%E6%B1%87%E5%82%A8%E5%A4%87
是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中央銀行持有並可隨時兌換他國貨幣的資產,通常以美元計算。
範例二:
央行持有300億台幣的黃金,發行同等值新台幣300億在台灣流通,某年歲收台幣45億:
1) 15億用途政府支出;
2) 因應政府政策,撥15億給央行轉為外匯存底,央行買了5000萬(1:30)美金;
3) 因應政府政策,撥15億給央行轉為外匯存底,央行買了5000萬(1:30)美金的黃金;
4) 然後流通剩下270億台幣流通?
以這個案例,外匯存底應該是5000萬美金+5000萬美金的黃金,
還是(300-30)億台幣的黃金+5000千萬美金的黃金+5000萬美金?
依據央行資產負債表
https://www.cbc.gov.tw/tw/lp-544-1.html
有資產、負債、權益
那以範例一、二總和
資產是:2億美金(乙公司)
5000萬美金 + 5000萬美金的黃金(政策買入)
(300-30)億台幣的黃金
負債是:(30+30)億台幣(乙公司)
(300-30)億流通市面的台幣
如果以上為對
加設台灣遭遇重大事故,需要使用外匯存底
動用5000萬美金 + 5000萬美金的黃金(政策買入)去和國外購買貨物沒問題
但另外使用2億美金(乙公司) + (300-30)億台幣的黃金,不就等於印鈔票?
另外假設台幣升值
由1:30升值到1:10
這時乙公司將30億台幣換成3億美金
但一開始乙公司只用1億美金就換30億台幣
那央行不就虧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