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60318/bkntw-20160318000522859-0318_04411_001.html
大學學測成績公布後,透過「多元入學方案」的「推甄」或「申請入學」管道製作精美的
書面備審資料,或是備戰7月指考,取得大學入學資格,成為學生、家長、各高中比併升
學率、各大專比併招生率的多重無限博弈。需要考量的因素遠超過學生的學業成就,變成
機會成本的取捨,同儕間的升學軍備競賽至此開打。
多元入學被戲稱為「多錢入學」早已不是新聞。美其名是就讀高中時多才多藝,擔任班級
幹部、交通糾察,參與社團活動,事實上是想以社團及公共參與掩飾大學學測成績不佳的
事實,而且想提早放暑假。
以此類管道升學的學生,必須蒐集自己過去3年的豐功偉業,包括獎懲、社團參與、擔任
幹部、才藝競賽資料,並要盡量形諸書面,有人甚至連「無大過證明」都附上了,好像申
請美國綠卡需要檢附「良民證」一樣。
同學們相互比較誰的備審資料頁數較多,誰的自傳才能突顯自己是個「百年難得一見的練
武奇才」,獎狀是1面A4塞4張還是1面1張,然後煞有介事的精裝成1本書冊。如此重量不
重質,1本彩色輸出的備審資料少說兩百至300元,若是申請的學校達3所以上,負擔突破
千元更是家常便飯。
這種形式上的審查在學術圈,類似教授們間的升等審查,被戲稱為「火力展示」。實際上
檢視學生過去3年學習的成效的大學學測、統一入學測驗成績幾乎淪為陪襯。
即便經過了二次政黨輪替,社會也耗費了相當多資源辯論教改和升學管道的利弊,結果升
學的審查程序不但沒有改進,甚至更為偏差,為了這種一次性的資料,苦的是買單的學生
家長。
許多家長在電腦前陪伴孩子到深夜,為了「用哪張照片好看」、「浮水印顏色會不會太深
、太淡」、「輸出後有沒有色差」、「字型夠不夠美」秤斤注兩。更有甚者,不知是台灣
學生太過聰明自尋變通還是師長們似是而非的建議,居然還有不黯文件軟體排版的學生以
簡報軟體製作備審資料。
學生的本業是學習、讀書,進入大學是向更深一層的研究目標邁進。教授們翻閱著精美的
備審資料,真的會想知道同學們的高中職生活有多采多姿或是自拍照有多美嗎?讓一個才
屆齡18歲的孩子在還沒有受過本職學能訓練甚至連自己興趣為何都還在摸索時,以極端社
會化的形式,穿上西裝、套裝,正襟危坐,用生嫩的口條回答不著邊際、天馬行空的問題
,真的是健康的升學模式和可以量化為成績的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