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探尋以色列創新基因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6-05-22 01:46:16
探尋以色列創新基因
http://news.sina.com.cn/o/2016-05-12/doc-ifxsephn2233030.shtml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512/lQQ0-fxrytex7589230.jpg
以色列10歲小學生Lavi正在演示如何通過自制設備回收雨水。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512/chnv-fxrytex7589232.jpg
創新企業MemTech的銷售和市場副總裁Oren Blonder展示公司研發成果。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512/uzJJ-fxrytex7589234.jpg
以色列理工學院校園內景。
  沿著巴哈伊花園一路拾級而上,不消一會就能將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盡收眼底。東
北方,云霧間敘利亞的群山仿佛飄著縷縷狼煙。
   目光從這個城市最高處掠下,追隨奔馳的列車沿著地中海岸一路向南,Google、M
icrosoft、IBM等國際巨頭的LOGO爭先恐后躍入眼簾,那是他們在以色列設置的分支機構
或研發中心。
   丹·塞諾和索爾·辛格在《創業的國度》中說,每個公司在遠離總部的地方進行投
資時都會認真地權衡風險利弊,更不用說是在被公認為戰區的地方。但以色列人能在戰
爭和混亂的局面中保持生機,哪怕只剩下一半的員工,還是能保證所有的訂單都按時甚
至提前完成。
   這種應對威脅的方式轉化成了以色列人的資產,吸引了世界各地巨頭匯聚于此,當
然也包括不少中國企業。這片古老與現代交匯、東方與西方碰撞、戰爭與和平更替的小
小土地,迸發并保持著巨大的創新能量。
   創新如何在這里孕育?如何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又有何種經驗可供廣東乃至
中國借鑒?南方日報記者前往以色列,一探究竟。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發自
以色列
   A.失敗也是重要的資歷“創投更希望投資有失敗經歷的人”
   “在我們的周圍,有10萬發炮彈可以覆蓋以色列全境。有一次我跟妻子在超市購物
出來,攔截導彈從距離我們20米開外的地方發射出去。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Eliran Sheraz拍拍自己的脖子:“潛意識的恐懼就在這里,幾個小時就從國境這
頭到那頭,你能看到的就是你所有的。我們被鄰居包圍,那些威脅非常直接,它無處不
在。”
   作為特拉維夫大數據和云技術創新公司B.I.S Advanced Software System Lyd.的
市場負責人,談到這里,人至中年的Sheraz不禁有些激動地站起來。“這就是我們的日
常生活,在壓力之下接受教育、一起工作,大家形成這種非常緊密的關系,是最根本的
創新基礎。既然外部環境無法改變,迫使我們必須有所作為,也讓我們遇強更強。這些
恐懼你是可以與之共生的,學會接受和適應,每個人也能生活得很好。”
   “服役能夠培養年輕人在非常小的年紀,就習慣對很多人負責,著手去解決棘手的
問題,學習管理和領袖能力,這對于創新是非常有幫助的品質。”海爾開放創新平臺以
色列區資源整合總監Ron Waldman說。
   同時,軍隊也是以色列培養精英的搖籃。正如暢銷書《創業的國度》所說,當其他
國家的學生還在考慮如何進入最好的大學時,以色列的年輕人卻在準備隨時聽從國防軍
精英單位的召喚。以精英情報部門“8200”和專攻科技創新的部門“Talpiot”為代表,
很多創新成果正是源自軍隊,從這里走出的年輕人,成為以色列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
   “全世界90%的創業公司會失敗,也就是說10個創業公司只有1個會成功,所以創新
創業雖然是很好的事情,但你們要對結果有正確的預期,也就是對失敗有所準備。”
   迎面走來的這位女士長發卷卷,曾經在“8200”的訓練使她渾身散發著精干利落的
氣質。如今作為以色列非政府組織Start-up Nation Central的負責人,Inbal Arieli將
“不怕失敗”作為以色列富于創新的重要原因。
   “當年摩托羅拉以色列公司的關停看似失敗,但激發了32家新創業公司的誕生。人
們不僅沒被失敗打倒,反而逆勢成長,創造了新的機會。如今,超過250個跨國公司在以
色列設立研發中心,每年以色列的創業公司有700個。”
   “我知道東方文化是很崇尚成功,你們有成王敗寇的說法,也非常看重‘面子’,
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它并沒有那么嚴肅和重要。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更加開放和寬容地
對待失敗,甚至將其作為成功的一部分,可能更容易鼓勵人們創新。”Eliran Sheraz說

   他引用以色列的一句俗語:只要失敗沒有殺了你,它只會讓你更強大。“如果你失
敗了4次甚至10次,那絕對是專家了。作為曾經的失敗者在再創新創業的時候是一項重要
的資歷,因為他知道失敗之后怎么重新站起來。很多成功的創新公司是由失敗者創建的
,創投更希望投資有失敗經歷的人。”
   他也坦言:“由于種種文化差異,跟中國人做生意有時候挺難的。我們在全球多地
都有合作,也希望拓展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卡住了。觀念很不同,
除了比較重視‘面子’,中國公司的等級觀念很強烈。”
   “我們沒有這么多Boss,也可以直接告訴Boss你錯了。如果可以更扁平化,將更有
利于激發創造力,更直接和有效地推進一些事情的進程,這對于初創期的企業來說至關
重要。在等級觀念強烈的結構中,你必須每一步向老板報告,受到的限制一多,創造力
就不容易迸發。”他說。   B.在教育中種下創新種子 “希望你們能培養孔子和喬布
斯的結合體”
   對于廣東乃至中國來說,要怎么借鑒以色列發展經驗?以色列學者和企業家表示,
如果說軍隊、文化等因素比較難復制,但教育應當具有可借鑒、可復制的模式。
   在距特拉維夫45分鐘車程的以色列小城Rehovot,?杜鵑在這片水資源極其貧乏的土
地上開得格外鮮艷。路邊的一所小學里,10歲的小學生Lavi正在認真地演示如何通過自
制的設備將寶貴的雨水回收用作沖洗廁所。“在以色列,孩子們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選
擇自己喜歡的領域,很小就被鼓勵創新嘗試并付諸實踐。”老師Ohad說。
   在以色列理工學院Samuel Neaman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Shlomo Maital看來,要在教
育中種下不懼失敗和善于創新的種子,“讓學生們知道當失敗了以后,還有機會從頭來
過。創新創業很冒險,失敗意味著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并不丟人。同時,需要培養學生
們多樣化的想法,而不是千篇一律。”
   來自廣東汕頭的姚銳已經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就讀兩年了,這位21歲的男生感觸最深
的就是以色列學生敢質疑、敢提問。“即使有時天馬行空、看起來毫不相關的提問,會
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學生有著各種創新的想法。”
   他說:“上電學課的時候,經常有一些我們看起來很平常的公式定律,其實背后有
著很深的推理和分析,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就忽視了。而以色列的學生會問很多問題,
甚至有時候看起來很傻的問題,教授一旦開始推演解釋,你會發現原來其實理解得根本
不到位。”
   “最早我們擁有7位中國學生,都非常優秀,但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每個人居然幾
乎一樣。”以色列理工學院國際部執行董事Ariel Geva說,“我們教育目標是讓學生針
對問題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鼓勵學生做不同嘗試,犯錯誤也沒關系。中國的學校可以
一點點去借鑒改變,比如每周拿出一兩個小時,開展一些創造性思維的課程。”
   針對這一點,在汕頭大學兼任客座教授的Shlomo Maital正在實踐。“我把我的中
國學生分成四組,讓他們針對一些商業課題制定計劃,培養他們創造的習慣和能力,很
多人有非常棒的主意。現在中國勢頭很好,比如小米擁有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還有一
個英語老師創建的阿里巴巴利用互聯網把東西賣到全世界。這都是中國創業創新的好故
事。在教育中要鼓勵年輕人勇于做不同的嘗試。”他說。
   “現在以色列理工學院我們中國學生有百來人,其中一半都是廣東學生。”姚銳說
。不僅是以色列本土,目前廣東無論從民間自發還是政府合作層面,都已經積極搭建同
以色列交流互鑒的橋梁。去年,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在汕頭舉行奠基儀式,計劃于今年
開始招生。這是以色列理工學院第一次在以色列國土之外合作設立的本科學校,按照計
劃在校規模將達5060人。
   “不過你們必須明白,中國的發展必須有中國模式,以色列也許能夠提供經驗,但
我們沒法提供完全適合的新路徑。”Ariel Geva提醒。
   對此Maital說:“中國既不會成為以色列也不會成為硅谷,需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和
個性培養創新性,希望你們能培養孔子和喬布斯的結合體。”
   他解釋:“中國需要解決很多我們不必面對的問題。以色列是一個小國,打破常規
進行創新,模式更加自由;而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
   “我們看中國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就在那里,你們需要把他們的創新意愿和能力
挖掘激發出來。”致力于推進中以合作的咨詢服務公司Asia Business Gateway合伙人R
on Waldman和Daniel Oleiski補充強調,“如果你們希望吸引好的人才,那么就要注意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人才的流動往往伴隨著家庭,如果生活質量不好的話,沒有辦法
讓人才安家。”
   Maital對此表示,對于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中國正在做著正確的事
情。“我去過揭陽的淘寶村,在那里村民們都懂得用電腦,政府免費開設培訓班,請來
老師教大家如何利用電子商務發家致富。”
   C.完善創投孵化生態系統 “光有創造性不夠,要能夠落實和執行”
   如何讓創業者失敗之后還有機會從頭來過?除了信念和意識,顯然還需要建立良好
的生態系統提供保證。
   Shlomo Maital強調,創新是整個生態系統運作的結果,公司、政府、風投、銀行
、大學等各個部分都很重要。“光有創造性不夠,要能夠落實和執行,不然只是一個夢
。”
   “要重視小企業的創造力,并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持。”在中部小城Ness Ziona,創
新企業MemTech的銷售和市場副總裁Oren Blonder正在并不大的實驗室里展示公司的研發
成果,通過與以色列理工學院等機構的合作實現了高分子超濾膜技術的突破性研發,顯
著提高污水凈化處理效率,大大減少廢水處理所需的資金和人力成本。
   “跟中國不同,我們沒有那么多的大公司,以色列很多小公司專注于某一領域的技
術突破,哪怕是很小的領域也可以努力做到世界領先。”他說。
   “對于政府來說,要引導社會資本、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為創業創新失敗了的人
還有下一次機會提供客觀條件。”Waldman說,據初步統計,以色列每一年有800至1000
人創辦科技創新企業,其中超過半數會失敗,但是他們還是能夠重新再來,良好的創投
體系是關鍵原因。“要引導有錢的人把賺到的錢重新投入市場來,愿意為早期階段的創
意或者公司投資,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對此Maital解釋:“很多創新創業的公司高潛力和高風險并存,而銀行天然規避風
險,缺乏資金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非常要命。以色列政府意識到了這件事,所以政府來提
供創新孵化器,為企業創業失敗埋單,這非常獨特。后來逐步吸引私人投資到創新創業
公司。”
   這個被Eliran Sheraz稱為“溫室”計劃的創新孵化器項目由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
學家辦公室(OCS)發起,企業申請經嚴格的程序后與政府達成協議,政府針對企業早期
創業階段給予資助,并給公司研發產品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等他們長成大企業后,再
逐步退出。
   據了解,以色列產業研究開發中心(MATIMOP)作為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的執行機構
,代表首席科學家委員執行,貫徹和監管相關的國際合作項目,負責實施雙邊和多邊合
作項目。“也有和中國公司合作的項目。”Sheraz說。
   據Ron Waldman介紹:“之前來以色列發展業務的中國企業非常少,但是這幾年中
國企業在以色列的研發投入呈現出非常迅速的增長,特別是近兩三年呈現出爆發式上升
,目前以色列三分之一的研發中心與中國企業有關。”
   “與中國合作業務占我們總體業務的70%,我們想成為中以合作的紐帶和橋梁。”
Waldman的同事Daniel Oleiski說,“以前主要是美國和歐洲企業來以色列設立創新中心
,從四五年前開始,以華為為代表,大批中國企業陸續進入以色列。”
   近期,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訪以色列期間,中以雙方宣布同意正式啟動中
以自貿區談判。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聲明表示,該自由貿易協定將包括商品和服
務貿易、經濟和技術合作,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一旦生效,雙邊貿易額(目前約為80億美
元)將翻一番,將為兩國帶來重大經濟效益。
   “我們看到很多的企業來以色列尋求合作,但不能指望只是握個手就能建立深入的
合作。兩國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我們比較直接,比如企業去中國,希望幾次洽談后可
以簽訂合同,而中國傾向于用很長時間建立信任,很多以色列企業不了解這些,容易放
棄。必須有人了解這兩種不同的模式和習慣,創造共識,消除誤解,這正是我們希望做
的事情。”Oleiski說。
   多次前來廣東的Maital表示:“目前我們和廣東的聯系非常緊密,當今你們正處在
由‘制造’向‘創造’的轉型過程中,很多人都希望去廣深,因為那里有很好的生態系
統,特別是深圳模式非常令人驚嘆。我們希望通過廣東與以色列的合作,一起更好發展
。”
   來自以色列的聲音
   “最早我們擁有7位中國學生,都非常優秀,但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每個人居然幾
乎一樣。中國的學校可以一點點去借鑒改變,比如每周拿出一兩個小時,開展一些創造
性思維的課程。”
   ——以色列理工學院Ariel Geva
   “如果你們希望吸引好的人才,那么就要注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人才的流動往
往伴隨著家庭,如果生活質量不好的話,沒有辦法讓人才安家。”
   ——咨詢服務公司合伙人Ron Waldman和Daniel Oleiski
   創新孵化器項目由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CS)發起,企業申請經嚴格
的程序后與政府達成協議,政府針對企業早期創業階段給予資助,并給公司研發產品制
定一個時間計劃表,等他們長成大企業后,再逐步退出。
   ——特拉維夫一家大數據和云技術創新公司市場負責人Eliran Shera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