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了一下,我再完整闡述一次想法好了。
首先先確認昨比賽幾個可觀察到或推測正確機率較高的點:
1. 一到七棒不太容易換代打。(除了張志豪那棒較有可能以外,如 G2)
2. 承1,因為差一分,吳復連對於上來打的棒次,會有一棒過牆追平的期待,
若有此想法,即使輪到張志豪,他也不一定換。
3. 賽前對代打群的掌握狀態,應是林威助最高,
總冠軍賽前受傷到昨天只打一打席的陳子豪次之,
蘇緯達劍魚之類的應該更次之。 (尤其是蘇,他連在二軍都還沒完全證明自己過)
4. 七上換代打前,當時沒人對藍斯佛上壘過,被完全壓制。
現在的爭議點在七局上,優先用林還是用陳 (或其他人好)?
我個人還是認為用林好,除了他近況也許最好應最早上,
另幾個也許吳復連考慮到的點,就是更晚的戰局是否還有用他的機會?
(考慮到前面的1,2點)
有人說堆壘包後再來用他,但真實狀況是1,3~7這幾棒很難換代打,
2棒就是看戰局發展。 (如 G2)
另外就是有人說七局最後一人隨便換誰都好,八局沒人出局再換王牌林,
沒人出局的得分機率永遠是最高的,這個論點沒錯,
但其實也沒法反駁「所剩出局數越多,得分機會永遠越多」這個球場上的定律,
棒球比賽正常狀況下就 27 個出局數,
緊握有限資源求效益(得分)最大化是教練所需精算的事,兩點邏輯沒衝突,
說什麼 27 個出局數又不是一次用完的,並沒有完全了解我想表達的。
當然也可以把林威助擺八局上,但問題,那時是否還是「一分差?」
(當然以結果論來看不是,差兩分的客隊其實心理壓力應更大)
打者在七局要追分,跟在八局要追分,感覺是否一樣?策略是否一樣?
就像許基宏那個滿壘打席,若已是平手,又或者不是在八局而是在前段局數?
他會不會更不追打壞球?
我想吳復連應也是有考慮到越後段比賽追分的壓力度,才在七局就用林,
而非留到無法預測戰局的八上,
或者壘上有人又可以換代打的時間才把林推出來。 (因為真能換代打的棒次不多)
他當時想的,應就是能追平就早點追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