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其實從中華職棒創立到現在,已經過了超過四分之一世紀
當年才呱呱落地的小嬰兒,算算現在大約就是正要開創屬於他們職棒世代的年紀
這中間的變化不可謂不大:
例如娛樂項目的多元化,網路資訊的迅速流通;即使單就職棒一環,
要看日職美職的比賽也遠比中職元年簡單的多。
要說球迷不專業,都是鍵盤教練,所以不管是打擊守備投球,乃至於調度,戰術
都不如球員教練,這個ok。
要說就是愛著某位或某些球員,所以不管如何總是包容,也是ok。
要說台灣職棒的大環境遠不如美日,所以比賽品質當然不能相提並論,我也部分同意。
要說球迷能做的唯一就是進場加油,其他使不出什麼力,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要說球員的薪水也不是球迷付,別說球迷是球員衣食父母,也行。
但是正是因為球迷唯一能做的是進場加油,所以進場人數,票房,流行度等等
就不能再說跟球迷無關了吧? 或者該說,這就是唯一跟球迷絕對相關的。
那好,對一位球迷來說,會想看到什麼樣的比賽?
我的意思是,其實職業比賽是表演
場地,球員的實力,裁判,行銷等等,共同決定了這件事。
對我來說,早年看球是為了某些球員,
到後來,這支球隊代表某種我的時代記憶,也是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棒球對我來說是消遣,但是也從中間看到學到很多事情。
那對球員來說呢? 或許誠實麥克風可以幫我問問,
你,覺得棒球是什麼?
對球團來說又是什麼?
回到票房這個議題,比較嚴格一點來看,大部分的球迷是打分數的人,而不是像戰績一樣
成為被比較的對象。球迷看球應該是被娛樂的。
你不能要求球迷總是陪伴在球員身邊不求回報,那是珍貴的球迷,但不是球迷的本分。
不管哪個環節做得不好,持續長久下去,球迷當然會選擇其他的娛樂方式。
因為這終究還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對經營者和球員來說,這是工作,是生涯,
他們應該更嚴肅認真地看待這件事情吧。
一點看法分享,沒有筆戰的意思,只是除了酸,或是護航,
我覺得球迷可以有其他不一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