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標題,裡面有40人。
然後忽然有感而發,覺得這些日子自己是不是太過堅持己見,造成了很多爭端,
面對這些在這條路上奮鬥了十幾年的球兒,和在他們身邊吶喊著、期待著的球迷,
自己也許不應該說出某些過度主觀的話,又或是非得在某些意見上爭個你死我活。
總之,希望明天過後,各版關於選秀的爭端都能止息,大家一起支持台灣棒球繼續前進。
T0:聯盟的All-time Star,比擬洋將等級的身手。
1.王維中
對於他的疑慮,多半都還是波拉斯與他的索價、個人對重返美國的意願等等,
這些都屬於場外因素,和他本身的實力和現況沒有關係,
單純看他這幾年的表現,是台灣棒壇現階段最強的左投之一,
在陳偉殷步入生涯後期,張景淯、王志庭、王彥程、呂彥青等人尚未成熟之前,
王維中代言台灣左投的現況難以被撼動,頂多就是他在NC時期的續航力較有疑慮而已。
T1:聯盟頂尖打者、#2~#3輪值成員。
2.余謙
先不論他是被喬出來的,還是為了逃離關鍵座標(168,409),
在大一就成為公認最強的大學投手畢竟不是混假的,
無論直球的內竄尾勁和控制力,第一變化球-曲球的揮空率都無懈可擊,
此外還有指叉球和變速球兩種縱向球路可以針對不同特性的打者作攻擊,
體力之豐沛更是近年少有,那顆傳說中的168仍有147KM;
最重要的是,他高三一整年的進步幅度直接使他從國內一線投手變成國際球員。
然而造化弄人,沒有被註冊為國際球員使他去年無法在一戰成名之後出國,
今年又接連受到武漢肺炎和關鍵座標的衝擊,讓旅美夢看起來是漸行漸遠。
曾經的優勢-耐投反而變成現在累積過度疲勞的關鍵因素,揮臂在近期也出了點毛病,
面對他的現況,奪魁者勢必得考慮讓他好好休息,而不是當牛衝擊下半季,
若能休養生息,以他過去的健康程度及成長速度,應該很快就能在先發佔有輪值一角。
我覺得余謙讓我最欣賞的特質,是他幾乎每段時間都能看到明顯的成長,
從一個進高中只有130KM球速,沒沒無聞的布農子弟,進步到現在的名揚棒壇,
也因此,就算他現在已經擁有宰制業餘的實力,你依舊不知道他可以飛到什麼高度。
噢,對了,他的穿搭跟電子琴琴藝我也覺得相當不錯(笑)。
3.林子豪
喵版人氣王,球棒的控制能力是無庸置疑的好,可推可拉,高低球皆宜,
也有一定程度的球路辨識能力,是青棒目前打擊最穩定的打者之一,
且擊球距離持續進步,配合上他的身高(185CM),可以預見堆肉後會有一定的長打火候。
目前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因為揮棒超越青棒水平,出棒的選擇較為隨興,
常常會對難以攻擊的外角壞球或變化球做出手,導致擊球品質下降。
而讓人議論的守備,只是運動能力較為平庸,難以勝任正職游擊手的工作,
以三壘手來看並不真的很差勁,範圍中規中矩,可期待成為聯盟中段的守備者;
但可預期以他較弱的趨前速度,在面對中職強勁的內滾時需要一段陣痛期來適應。
林子豪可說是引爆本屆選秀話題的人物之一,模板之多令人咋舌,
從三壘神全(是說他業餘本來就是三壘)、四爺二世(所以要叫五爺嗎)、沒腿的24(???),
各種看法滿天飛,我只希望林子豪就是林子豪,並不類似上面的任何一位,
來日能靠著頂級的打擊技巧,開創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模板名稱。
4.張進德
某種意義上的話題人物,曾經是台灣最好的捕手之一,但因為傷勢導致發展不如預期,
甚至到了最後和當初只拿了四萬美金就出國的吉力吉撈.鞏冠黃金交叉。
目前正反兩方的意見不外乎:球隊隊形、傷病史、小聯盟成績、複製陳俊秀成績這幾點,
個人認為:
(1)高宇杰在與二年病奮鬥的過程中,並沒有太過離譜的表現,
黃鈞聲則是透過多年的培養,終於讓他的守備足以應付聯盟水平;
(2)可預期在周思齊和林智勝褪下戰袍以後,許基宏和蘇緯達勢必會需要一壘和DH發揮,
而張進德近年的健康狀況,又讓人擔心他在捕手的使用年限是否能超過五個球季;
(3)小聯盟成績,解讀方式甚多,由於缺乏數據轉換上較為客觀的方法,因此不評論。
(4)秀回到台灣後也未曾擔任過捕手,反觀張進德在美國鍛鍊出的接捕功力有目共睹,
同樣都是高中出國才改練捕手的人,張進德顯然在蹲捕的進步幅度上高過陳俊秀,
僅僅因為「旅美、揮棒豪邁捕手」等理由把兩人畫上等號,只能說此言差矣。
雖然個人對張進德這個pick持較多保留態度,但扣掉和球技無關的部分,
中職採用雙捕手制已經成為各隊共識,對於維持張進德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若能夠健康出賽,張進德仍然有很大機會成為曾智偵那樣攻守皆備的指揮塔;
同時他的個人特質也極適合擔任球隊的領導人物,不但是棒球家庭的大哥,
對於挽回末弟張偉聖的棒球生涯有極大貢獻,也時常指導後進。
結論是,我不會特別想要張進德,但如果#4出現了他的名字,沒有不選的道理。
5.宋晟睿
投打二刀流在近年無疑是一項極為吸睛的特質,宋晟睿可說是這種風潮下的佼佼者,
勻稱的四肢比例,良好的揮臂速度,國中球速就已經時常能夠突破140KM以上
高三這一年更是一舉來到153KM,成為僅次於潘文輝的火球男。
另一方面,在平鎮身穿8號的他,自然是球隊的不動中外野手,
防守範圍極為遼闊,時常越區辦案,在青棒階段中可以說是數年難得一見,
而投得出火球的他,自然也擁有優異的臂力,往往能喝止打者在壘包的推進。
在極度優秀的運動能力背後,由於投打訓練皆須參加,使得宋晟睿有些難以兼顧,
投球時倚賴的指叉球擁有良好的下墜幅度,但控制力時好時壞,
其他的變化球種,則尚難成為武器,使他在對決時通常還是使用直球做對決;
作為一位打者,則是對於出棒時機仍沒有很好的拿捏,經常追打壞球,
不良的變化球掌握能力,也使他攻擊較為不穩定,在高三的木聯陷入較大的低潮,
一直到了學期末的王貞治盃與玉山盃時才有一定程度的復甦。
目前的宋晟睿,無論投打都還難以在三年內成為一軍的穩定戰力,
但強大的天分仍然難以讓人將他忽視,預期往野手發展的機會較大,
目標為同全盛時期的林哲瑄一樣,有著聯盟平均打擊、出色防守能力的中外野手。
若是成為投手,則需要將投球機制重建,並花費五年左右的養成期,
如此則有機會成為球隊輪值中一員,否則作為終結者較為浪費。
6.林辰勳
本屆青棒最佳捕手,擁有豐富大賽經驗,私下受訪時口調甚佳,勝過高中同儕水平,
也和隊上的眾多優異投手有良好的搭配,擁有良好的比賽視野,framing手感佳;
阻殺poptime經常超過中職平均,來到兩秒以上,若能改善則更為全方面。
打擊部分,經常擔任球隊的中心棒次,擊球落點較偏向右半邊,
推打的技巧相當的不錯,雖然並不是具有長打實力的打擊者,
面對高品質速球的揮空或無效擊球也較多,但關鍵時刻心理素質優異,
能夠扛得住大賽的壓力,往往能在得點圈一棒建功。
整體而言,守備已經有接近一軍的實力,可以在輪換陣容中擔任二號捕手的角色,
若有辦法改善選球,製造更多長打,向穀保大學長高志綱看齊未必只是夢想。
7.何恆佑
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來自於去年U18練習賽被150KM速球直擊頭部的那一幕,
只能說幸好最終僅是輕傷,否則棒協對於這件事情責無旁貸。
回到何恆佑的特質,他的手腕運用相當出色,出棒速度也快,且爆發力十足,
擊球落點偏反向攻擊,不過拉打時也有能力將球打向外野的深處,
late swing的習慣使他面對內角高球苦手,經常性的將出棒位置拉高到肩膀以上,
也就是所謂的砍擊方式來應對,往往出現許多鳥滾或者高彈跳,
當然這對於腳程有中職盜壘王水平的他來講,仍然能經常跑出內野安打。
此外,對於外角變化球的揮擊也不是十分理想。
他的另一項軟肋則是防守位置,由於隊上有防守更好的二游球員,
何恆佑從國中的二游移防到高中的一壘手位置,三年來幾乎不變。
對於一壘這個位置,何恆佑無疑是大材小用,時常有界外區的美技;
但可預期在進入職棒後,將最可能以二壘手的身分展開職業生涯,
如此,他過去生澀的內野防守腳步及傳接球手感,會是他亟待改善的問題。
拚勁是對何恆佑的另一個印象,除了是好的開路先鋒,也會利用各種手段上壘,
經歷了U18的洗禮,何恆佑在心理素質的穩定度,比起以往有大幅度的提升。
總結,不足處尚多,需要一段時間修正他的攻擊策略揮棒技巧,守備也有進步空間;
假使養成得當,可望蛻變成具有壘間破壞力,且具有長程砲火的明星級二壘手。
T2:everyday player等級的先發、#4~#5輪值成員、勝利組牛棚。
8.林子崴
和統一獅林子崴同名、同樣是左投、也都就讀穀保,林子崴的名字可謂未演先轟動;
不過探究其投球本質,可以發現兩個人的球風並不相同,甚至可說大相逕庭,
林子崴屬於控球型的左投,被譽為本次選秀控球最出色,且完成度最高的高中投手,
最快來到144KM,均速約在141KM左右的直球,無論內外角的掌握皆得心應手,
搭配淺球數運用的滑球與曲球攻擊,奪三振則倚賴變速球。
此外在輪休時經常擔任右外野手,跑動的範圍不輸給一般的青棒中外野手,
選球有耐心,屬於追求擊球確實的打者,腳程也高於水平,配合左打有著速度優勢。
雖然也是二刀流球員,但一般認為在職棒階級應該會專任投手的林子崴,
已經有著很高完成度,主要問題是直球的品質較為一般,在高中進步幅度有限,
不過就算如此,他也已經是一名很有機會在中職擔任後段輪值的左投手。
9.馬傑森
普門雙馬之一,球芽受惠者,主要擔任三壘手,在鄭宗哲畢業以後接棒游擊大關,
轉任游擊後,守備成長極快,有不錯的移動範圍,行進間傳球平直且穩定;
缺點是趨前的速度與時間過於保守,橫移有時墊步太多、出手不夠乾淨,
總的來說,是擁有擔任游擊手潛力,但時日未久,仍有待磨練的防守者。
打擊部分則有高於多數青棒球員的長打潛能,喜好拉打,反面則是對於外角球的無力,
此外擊球點不夠安定,歸罪於球棒控制力較為生嫩,選球也沒有自己的定見,
所以給人打擊具備潛能,但多數時間都處於風扇狀態的印象,有大賽陷入低潮的紀錄。
目前的馬傑森尚未有任何站穩一軍的tools在身,不過從短時間在游擊防區的進步,
嗅得出色的運動能力,這也是他曾被養父鐵和周思齊看上,一度有機會赴日的原因,
就算未來不能勝任游擊手,未來有機會依靠這項優勢,成為攻守皆備的三壘先發要角。
10.陳真
本次最好的大學生打者,討論度很高,相關文章也不少,總覺得沒什麼好說的……,
擊球距離早已是職業級,就算沒有完全咬中甜蜜點,也可以將小白球送出球場,
近半年更是砲聲隆隆,不但有跪地全壘打、更是文化陣中唯一能從余謙手上取得優勢的。
除了可怕的爆發力和全力揮擊球風,他的contact並不是很好,且不擅長面對外角球,
這些問題有很大一部分被他的攻擊策略所保護,但在職棒層級勢必無法輕易過關;
雖然臂力尚可接受,略低於一般角落外野的守備功力恐怕也非一時半刻就夠改善,
尤其在平飛球與深遠飛球的應對不佳,有必要加以改進。
外角球這項弱點不好修,蘇緯也花了五年,到他30歲的這一年才迎來生涯的breakout;
不過他讓我感覺是一位悟性很高的打者,期待他在職棒兌現大專賽場的豪快砲火。
11.林逸達
高苑的前任第四棒兼王牌投手,高二以前擔任後援居多,當時球速就已有144KM的水平,
粗壯的四肢使他在打擊區威壓感十分明顯,掃出越過外野手頭頂的長打球是家常便飯,
更擁有和體態不符的腳程和跑壘判斷力,對於進壘的時機拿捏不惡。
高三開始放棄打擊,專任球隊的先發主力,極速雖然沒有明顯突破,
但出手點比起過去更穩定,使他的控球與均速皆有向上提升的跡象;
升學後,出賽次數不多,進步停滯,加上疫情因素,
最終決定放棄旅外的可能性,選擇投入中職。
以直球為主的投球型態,均速約在138~143KM之間,危機登板時可以來到逼近150KM,
擁有滑球、變速球、指叉球等主要球路,三者中以滑球使用度最高,偏縱向變化,
經常在兩好球前出現,甚至有時會取代直球成為配球的主軸,但揮空率並不高;
指叉球與變速球則是作為武器球併用,變速球的威力略好於指叉球。
投球中,最倚賴具有十足尾勁的直球製造揮空或是不良滾地球,控球與command平平,
高中時曾經因傷停機超過半年以上,花了一些時間才回到巔峰,需要注意健康問題,
我覺得他的變速球較有發展潛力,如果能加以磨練,相信會是好的終結者候選人,
在那之前,也可以嘗試自二軍輪值出發,作為備位的一軍先發投手養成。
12.楊鈺翔
知名度不高但極具潛力的長人投手,和親戚王躍霖、王維中一樣是天生的投手料子,
月初剛滿18歲,和宋晟睿是應屆最小的球員之一,擁有更令人期待的進步空間。
直球的角度大且有不錯的位移,控球位居青棒中上水平,也有不錯的揮空率,
最快球速147KM,高二剛開始專任投手時還僅僅只有134KM的球速,進步幅度極大。
變化球出手角度與直球類似,不易被打者識破,擅長的球路指叉球和滑球為主,
其中指叉球位移量大,經常被拿來做為對決球使用,滑球則是取得好球數的利器。
楊鈺翔的身材與投球型態,和翁瑋均十分的接近,武器球也相同,
不過完成度遠遠沒有翁瑋均來得高,尤其大賽經驗較少,心理素質有待提升,
一般被視為尚待開發的璞玉,可以做為輪值陣中的潛力股加以培養。
13.郭俊麟
也是一位無須多著筆墨的名投手,對他的疑慮一直都是傷勢和場外耳語,
鑒於我爪廣植農場,近年大量選入高中生進行長時間栽培等策略,
郭俊麟也許不會在太早出現在選秀的雷達中,也很可能在油龍最後的額外指名時就消失;
由於本屆第三輪仍然有四五名不錯的內野手值得選入補強農場,
以本隊角度而言,會對郭俊麟出手的可能性,也許會落在第四輪以後。
14.林吳晉瑋
論打擊的成熟度和揮棒,林吳晉瑋給我的感覺就只有「舒服」兩個字,
打擊的重心維持得極好,對於各種位置的球路都能以標準的揮擊姿勢出棒,
儘管在爆發力的表現較為平庸,仍能持木棒靠著良好的contact擊出全壘打。
更難能可貴的是有著高中球員裡最頂級的選球,在U18台美對抗賽時,
面對高階投手的直球與變化球也都能有效辨識,這項優點可謂個人的最大特色。
雖然主攻三壘手,但林吳晉瑋無論在U18或者球隊的地位裡都被王順和給取代,
多數時間都以DH‧第四棒的身分出賽,偶爾也會擔任球隊的一壘手或捕手,
甚至在球隊較為缺乏投手的時期,也會登板救援,也曾在U18上場投球過,
工具人定位如今看來並非優勢,反而使他在高中三年的防守經驗遠遠少於其他打者,
這種尷尬的守備定位,也是使他評價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儘管運動能力較差,可能無法成為中線球員或聯盟平均以上的守備者,
但由於林辰勳高二受傷,林吳晉瑋有段代班捕手的經驗,因此可以嘗試朝捕手發展,
否則也應該固定作為一名三壘手長期栽培,僅僅作為一壘手或DH則最為浪費。
TBN團隊對於林吳晉瑋的想像是成為廖建富那樣的打擊好手,不知有無機會實現呢?
16.劉予承
又一位穀保的雙刀流球員,頂尖的運動能力同時展現在投球與打擊上。
擔任投手時主要作為後援投手,有一手不錯的指叉球,和最快達到148KM的直球,
前者的變化晚,搭配滑球和後者相輔相成,使劉予承能製造大量的三振化解攻勢;
投球協調性佳,揮臂快但不夠乾淨,投球品質不大穩健,較不具有擔任先發的可能。
打擊時,運動能力則作為揮棒爆發力的來源,以強力拉打球風為主,
儘管也有揮棒軌跡過長的毛病,但擊球確實度不錯,能把球打平;
長打與選球能力有待開發,或許修正揮棒軌跡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為本屆最出色的正游擊手,具有良好的守備範圍,出手速度快,也有很好的臂力;
問題則是太倚賴身體素質,傳球時常考驗一壘手的守備功力。
歸納他的球風,屬於天分佳,但有待開發的球員類型,心理素質也需要再加強,
投球的風格有點類似吳俊偉,身材劣於平均,但是可以栽培成為終結者的素材;
成為金手套等級,攻守俱佳的游擊手,是在打者身分上的最終目標。
綜合以上的想法,個人認為讓他擔任打者較能發揮他的潛力。
16.許峻暘
開南的應屆畢業投手,靠著今年大專盃冠軍戰八局失兩分,送出14K的精采表現,
不但幫開南奪下冠軍獎盃,也替自己推開了挑戰職業棒壇的窄門。
投球機制屬於正統的正高壓出手點,配合高大體型有相當大的落差角度,
過去並不是特別醒目的投手,但大三開始加練叉指變速球以後,三振的威力明顯提升,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這隻螃蟹便成為了他的最佳武器,是目前大學最佳變速球投手;
直球最快144KM,特色是均速與極速極度接近,約在138~142KM之間,
控制力並不出色,甚至常常製造保送麻煩,但具有不錯的揮空率,
另外曲球同樣擁有很好的breaking,由於兩種變化球的特性不同,
使許峻暘在面對左打和右打時都能找到自己的投球生存之道。
許峻暘在大四進步十分顯著,惜其協調性平平,投球機制風險高,屬標準開南流投手,
雖然預期球速還有往上成長的空間,但未來較可能走向後援投手養成,
好在變化球種已經有不錯的水平,目前只欠缺更好的command,便可成為出色的勝利組。
17.馬鋼
走出高二受傷的陰霾,馬鋼在高三這一年的表現相當亮眼,不但拿到亞青培訓隊的名額,
更從原本沒有意願投入選秀,轉而在家人的期盼下成為這次高中內野豐收潮的一員。
高中前期以一壘手為主,高三開始轉任三壘手,全力催出臂力傳球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
趨前或是騎馬射箭這些三壘手必備技能也相當純熟,是本屆選秀中守備最好的角落野手;
此外,身為球隊的隊長,經常能帶動球隊的氣氛,也是一項令人欣賞的特質。
打擊區上的馬鋼,揮棒風格豪邁,面對任何球路都有盡量將球打高的習慣,
缺點是有時會因此破壞重心,且揮棒軌跡較大,沒有辦法有效攻擊變化球。
現階段屬於打擊有待開發,但守備已經足以挑戰中職的球員;
但這樣的評價並不代表馬鋼只是中職傳統的三壘守備組,高三的進步足見他的打擊素質,
如果能夠持續改善較多的打擊死角,假以時日想必能成為中長距離的三壘打者;
T3:常駐一軍的輪替野手、長中繼。
18.姚杰宏
文化的王牌投手,長相有點像學長王柏融,在文化的地位也是同等的重要,
屬於高中較不出名,但進入大學後琢磨出自身球技,成為陣中主力的例子。
最快球速來到148KM,先發時均速普遍能夠維持在140KM之上,尤其擅投外角位置,
在右打7號位、左打9號位的控制力已經達度爐火純青的程度,可以非常有效解決打者;
不過內角球的command相當差,幾乎沒有辦法丟入任何有威脅的位置,是較大的弱點。
搭配的主要球種有曲球、指叉球、伸卡球等,以曲球最為常見,有著不錯的揮空率。
具有內竄尾勁的直球有很好的壓制力,但本身並不會強求非得要以三振解決打者,
一方面也因為出賽處較多,需要用較省力的方式投球,所以對於體力分配頗有一套,
守備觀念正確,無論下丘補位一壘或外野長傳三壘或本壘時的補位都有很好的表現。
擁有十分接近職棒戰場的實力,只消多加強內角球的控球,便能在一軍生存,
但他在文化後期有過度使用的情形,甚至連近期舉辦的二軍交流賽也參加上場,
不建議再讓他於選入後負擔過多的局數或參加冬季聯盟,應該控制季中球數,
並在季後休養生息,如此才能持盈保泰,也替自己不甚出色的協調性和揮臂買個保險。
19.林政華
U18冠軍班底成員之一,是隊上的mood maker,時常帶動球隊的氣氛,
打擊手感相當穩定,打擊率僅次於林子豪、羅暐捷與王順和,也曾在木聯奪得打擊王。
林政華的揮棒軌跡短,擊球務求平實,也有不錯的選球,接近純粹的短程打者,
左打的他同時有一雙飛毛腿,壓迫對手形成上壘的機會不在少數;
而守備範圍屬於中上水平,曾任捕手,因此傳球距離與速度快,飛球的判斷力不惡,
儘管高中三年皆以右外野手身分出賽,但有勝任任何一個外野手位置的能力。
球風屬於典型的花花風格,憑藉conacact製造大量的安打,沒有任何長打威脅性,
較不符合現代棒球的meta,因此亟需改善他的揮棒習慣,
林政華也在vamos的訪問中提到,自己有刻意把擊球仰角拉高,試圖製造更多深遠飛球。
不過這類靠球棒控制撕裂防線的安打型打者,我認為往往有比想像更高的順位也說不定。
20.蔣少宏
三商名捕蔣坤(王生)之子,同樣克紹箕裘擔任本壘後方的指揮塔,為本屆最佳大學捕手,
高中時與UJ齊名,分別是平鎮和桃農這對桃園好敵手的不動2號球員,
當時已嶄露出很好的攻守水平,尤其攻擊的兇猛程度,稱其拔尖也絕非過譽;
然而後來棒球生涯一波三折,因此還曾到新北市蹲了一年才繼續升學,
幸虧其年齡於同屆球員中較小(本周剛過23歲生日),故不至對生涯於有太大的影響。
大學時期,蔣少宏的防守持續進化,接球擋球等捕手技能比起高中提升不少,
poptime優於大學其他捕手,比賽解讀的能力也很有自己的一套;
反倒是高中時代的長打火力有退化的跡象,蔣少宏本人也自承大二以前打擊較佳,
在善於製造強打者的文化,這個毛病可謂相當少見。
觀其所以,若是連廖敏雄也無法改善的揮棒毛病,恐怕得花上一段時間來修正;
不過現階段的蔣少宏已經有中職即戰力的守備水平,作為二號捕手並無太大問題。
21.王志煊
從接下陳聖平的成德王牌棒子起,王志煊便展現一夫當關的架式,
高一的木聯就曾奪下五勝,且一分未失,自此有關於成德的大小賽事幾乎無役不與;
然而也因為這樣,高二的狀況起伏一直很大,出手點有時不是很穩定,
一直升上高三,進入黑豹旗的準備期之後才較有改善。
王志煊的投球讓我想起土地公,出手點不易辨識有助於投球,
直球的球速雖然不快,均速不常突破140KM,最快僅141KM,
但具有青棒頂級的控球能力,能將他的直球壓在好球帶兩側低角度的極限,
配合他變化幅度晚的滑球及走後門的曲球,在奪三振率榜上往往名列前茅。
高中三年的使用量過大,雖然變相鍛鍊出王志煊的續航力,卻也造成未來風險,
且受限於體型低於中職投手平均,未來恐怕只能擔任中繼後援的任務;
假設能夠有效努力提升球速與出手的角度,且在養成期間盡量不予以酷使,
憑藉著如外科手術刀的控球,要擔當勝利組牛棚的任務對他而言並非難事。
22.周奕丞
老邦的姪子,曾透過張奕介紹,循陽岱鋼與張奕的模式到福岡第一高校留學三年,
不過高三時撲壘導致右肩嚴重受傷,花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復原,最後選擇加入台體;
後來認為在台體發展空間不足而轉學至比較年輕的東大,也因此獲得較多的發展空間。
左打的周奕丞屬於具有壘間破壞力的中線球員,跑壘速度在大學球員來講十分突出,
也因為受過大傷,有過慘痛的經驗,對於跑壘的觀念較一般同齡球員更為出色。
打擊上除了在春季聯賽中為居打擊排行榜第二名,也能依賴選球拿到不少保送,
爆發力也優於一般的中線球員,曾經在聯賽中兩度開轟,展現出不錯的長打火力。
守備上以二、三壘為主,亦有游擊的防守經驗,移動範圍大,傳球視野在水準之上;
缺點為接球手感及步伐低於水平,而也許是肩傷影響,不穩定的臂力也常常造成暴傳。
周奕丞給我的感覺就是左打版的白馬,快腿、懂得玩球、安打率高、有些長打能力,
現在主要還是守備不佳的問題困擾著他,否則有機會快速成為一軍的可用之兵。
23.呂詠臻
長相憂鬱中帶著俊俏的台體大三生,高中時出賽不多,到了大學才有較多登板機會,
投球輕鬆,放球點相當穩定,不過投完球時有把球用力往一壘撇的習慣。
先發時,直球的速度約在136~141KM遊走,有危機時可以加速到145KM,控制力中等,
對決時大量使用滑球,已經有不錯的品質,可製造揮空,曲球則是偶爾使用。
呂詠臻已經是球技成熟度很高的投手,心理素質也不錯,不會自亂陣腳,
現時的問題主要是面對左打者較為缺乏有效的武器,過度倚賴直球,容易被狙擊,
假使能夠加練變化球種,配合穩健的球風,有望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一軍中繼的生力軍。
24.王順和
穀保在去年的U18與12強中,分別出了兩位最佳十人級的三壘手,
除了威晨一舉蛻變成為世界的二世,他的小學弟王順和,更是埋伏於後段棒次,
繳出了全隊最佳的打擊三圍,也一舉奪下該屆賽會的最佳三壘手獎項。
這段傳奇的背後,隱藏著他原本並非球隊設定的先發三壘手,
是一段靠著自培訓隊維持到冠軍賽的火燙手感,打破自身極限的勵志故事。
剖析王順和的打擊內容,不難發現他是靠著較短的揮擊軌跡力求安打的類型,
球棒控制能力超過一般水平,屬於標準gap power球員,能在三個方向製造安打,
跑壘除了腳程快,繞壘的技巧也相當出色,是三壘安打的製造機。
比較大的缺點,則是出棒選擇差,於兩好球後也不懂得適時放大好球帶,
另外上場好壞狀況極不安定,心理素質不理想,原先透過U18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相隔不久的黑豹旗又因揮棒擠壓造成手傷,傷癒後也一直找不到手感,
升高三暑假到畢業為止的一年,可以說是在高低起伏過。
在國際賽場上嶄露頭角後,王順和要面對的是他不出色的身高造成的先天劣勢,
要以角落內野手身分挑戰職棒十分困難,因此預估不會得到太好的順位;
但他的防守功力了得,接球手感和傳球速度都居於三壘手上乘,
未來可考慮以內外兼修,或是做為內野工具人身分,靠高安打率來站穩職棒。
25.劉崇聖
因為和林詠翔一起投入測試會和螃蟹球而較有名氣的高中投手,高一因為貪玩而遭留級,
導致高中念了四年-雖然小弟本人也是,所以我不認為是什麼問題,找到方向最重要;
不過正因超齡無法出賽,才會選擇投入測試會,為的就是讓各隊一睹他的實戰風采。
實戰時球速約在140KM上下起伏,最快可來到148KM,控球能力平平也無邊角控制力,
但因球路類似伸卡球,使他可以壓迫右打者形成許多鳥滾,偏向滾地球投手的型態。
變化球部分,名噪一時的螃蟹球有如全盛期的林煜清一般帶有極速下墜的特性,
和滑球作為變化球主軸搭配,兩種球路約在高中一般水平,尚難應付更高層級打者。
一年的空窗使劉崇聖的狀況較不為人知,但綜觀他的投球型態與實戰,
改善過大的投球動作、穩定出手點、加強螃蟹球控球,則有望成為一位好的先發投手;
不然則較可能以中繼投手的定位出發,在牛棚為球隊貢獻一份心力。
26.董秉軒
來自穀保的強打者,高中時就有相當出色的爆發力,也入選過U18代表成員,
大學前期的進步不大,又因為前有劉致榮、後有陳真兩位強打的緣故,
不免使他有種光芒為人所掩蓋的感覺,尤其去年還意外成為選秀中的遺珠,
是文化投入選秀的九位球員裡,唯一一位未能獲得職棒球團青睞的。
原本董秉軒就有很好的身體素質,只是contact一直都很不穩定,也愛追打壞球,
經過落選的刺激,他的體格有明顯的變化,肌肉量增多,長打終於開始出現,
不但和劉致榮有過B2B的精采表現,也曾差點跟陳真演出同樣的戲碼,
不選球的壞習慣也有了改善-雖然有時候反而是選過頭了,但我認為不一定是壞事。
本次選秀以外野手身分報名,近一年則幾乎都是以一壘手出賽,大一主守三壘,
多重守位並非守備能力差,反而是球隊人才流失之下,將董秉軒視為活棋的結果。
受惠於水準以上的運動能力和腳程,董秉軒是合格的外野手,可勝任角落外野任務,
柔軟度佳,在一壘的撲接與三游彈跳球的補救上也時常有美技出現。
高唱驪歌再度叩關職棒的董秉軒,有廣角打擊風格和多重守位兩項利器,
但以他的長打火力,要挑戰現有職棒鎮守一壘或角落外野的球員仍然稍嫌不足,
且近年投入職棒的優異高中外野手越來越多,年紀稍占劣勢的董秉軒,
需保持拚勁,強化心理素質,才能至少以四號外野手兼任內野活期的角色站穩一軍。
27.廖任磊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廖任磊是誰,也都清楚影響廖任磊的狀況,
就是六個字:控球、控球、控球,只要有了控球,誰都可以三振;
但一但沒了控球,誰都無法被他解決,這問題歷經了米帝、日寇,都沒能改善,
就算今年在爪二當自培,也依然繳出12.1局8BB這種考驗球迷心臟的成績,
所以這位日本職棒史上身高最高的本土球員(資格上是)還有待伯樂改造。
28.黃兆維
個人相當喜歡的一位球員,是桃園五級棒球體系一路培養上來的好手,
在去年劉基鴻畢業加入味全以後,接任成為平鎮這一年的隊長,
三級棒球資歷也相當完整,在三個階段都曾獲選過台灣代表。
185CM的身高和精壯的身材,十分適合擔任角落內野手的位置,
站在打擊區上,他最吸引人的是青棒現階段數一數二的揮棒爆發力和contact,
同時也是目前青棒少數有能力可以量產反方向長打的球員,推拉打皆具,
選球有耐心,在三級棒球各階段都奪得打擊獎過,實屬難得。
至於為何討論度遠不如其他大物呢?主因高中守備位置實在是頗為吃虧,
畢竟就算是歷史悠久的美國職棒,今年也不過出現歷史第一位右打一壘手狀元,
如果沒有強大到Spencer Torkelson那樣非得讓人搶先出手的程度,討論自然少;
且其揮棒仰角過低,全壘打較難以量產,多半以強勁平飛越過守備員的長打為主。
另外,畢竟還是心智年齡正在成長的階段,打得不好時難免會患得患失。
不過鑒於過去有防守三壘的經驗,我認我爪可以藉此逢低買進這張潛力股,
在今年常看到中線野手代班一三壘手的情況下,一定有空間可以培養他成長。
T4:功能性球員(代打跑守、工具人、一人左、怪投)……等
29.曾峻岳
高中開始練投,直到高一為止都還需要肩負游擊守備任務,高二才轉型成為專職投手,
雖然身高不高,但協調性非常好,投球動作小而有效率,接近古典東方投手的類型,
最快球速來到144KM,另外還有顆球速稍慢的伸卡球,兩者分別有上升與下沉效果,
變化球部分,主要倚賴滑球、曲球,也有高中生平均的水準,狀況好時可以製造揮空;
控球中上,體力條極長,曾經在高二木聯投出過完封勝,經常能夠投到七局以上。
曾峻岳的出手點不高,身材也較為吃虧,要以先發身份對決對職業打者會有些困難;
如果要擔任中繼後援投手,則需加強控球與變化球的銳利度,如此則可堪大任。
30.曾宸佐
成名甚早的一位野手,國手資歷完整,少棒、青少棒、青棒都曾經入選過國家代表,
是標準開路先鋒兼中外野手人選,外野守備覆蓋範圍中上,可掩護左右兩翼的不足,
打擊一直沒有太穩定的發揮,大學前期有很長一段時間處在低潮之中;
後來才從確實擊球開始,慢慢把打擊的手感找回來,有穩定的安打出現。
大三開始,曾宸佐跟著吹進文化的科學訓練風,體格有明顯的變化,
更搖身一變成為了具有gap power,也能配合執行小球戰術的多功能球員,
也在二軍交流明星賽中開始兼負中心棒次的責任,並有著相當好的發揮。
曾宸佐給我的感覺屬於樣樣通,樣樣鬆的類型,所有的野手指標都屬中庸,
但畢竟比起生嫩的高中生有更好的成熟度,可做為第四號外野人選加以培養。
31.林楷錡
左打的林楷錡長相酷似老爸林琨瑋,是國體的應屆畢業生兼隊長,
我對他在南英時期就極有印象,因為當時的林楷錡實在是瘦得根竹竿一樣!
其實到了大四為止,身高超過185公分的他,體重卻一直維持在不到70公斤,
眼睛令人為之一亮的揮棒速度與打擊機制因此無法轉換成為有效長打。
不過就在畢業這一年,林楷錡的體態有明顯的改變,整個身形明顯變壯,
過去的外野平凡飛球也變成各種嘔把球,從短程安打球員轉型成為長打製造機,
且面對姚杰宏、余謙等大專頂級投手,也能夠不居下風;
值得一提的是,林楷錡是測試會時唯一擊出反方向全壘打的球員(雖然感覺球有點彈)。
於守備上,林楷錡可勝任三個外野的任何位置,於國體也是不動中外野手,
對於飛球的判斷游刃有餘,長傳能力也在一般外野手之上,
不過還不到十分頂尖的中外野防守好手,有再提升的空間。
透過科學訓練團隊的協助,林楷錡有機會能夠克紹箕裘,成為職棒的一員;
只是他的擊球contact不是太好,風扇率頗高,這點一直影響他在打擊的穩定度,
在國體多半都打第二棒或第九棒,因此勢必還需要一番努力才能登上一軍。
32.李慶隆
穀保的怪異右投,因為球隊先發戰力充足的關係,在高中三年多半是後援為主,
無論出手點與投球風格都極為類似kevin,以四分之三側投的方式奮力投球,
優異的揮臂速度使他的直球內竄尾勁頗噁心,球速在短局數之間最快來到148KM,
變化球以滑球及變速球為主,雖然控制力略低於青棒的平均水準,
但因為投球局數短,可以盡全力追求尾勁,依然能保有十分高的三振效率。
不過到了高三,他因為身體難以負荷這樣的投球方式而陷入傷痛問題,
復出後的球速下滑不少,出手點也比起以往更低,轉而更為接近CCL的位置,
雖然面臨失速危機,但到了王貞治盃時已經回升到145KM,控球也改善許多。
因為不具有成為先發投手的特質,目前的討論度在高中球員來講相對較低;
但反過來看,早早在投入職棒時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未嘗不是壞事,
更何況中職已有不少成功的後援側投活躍著,相信這是李慶隆可以依循的道路。
33.高宸軒
高宸軒是東大總教練高克武的姪子,而他也確實遺傳到了家族的棒球血液,
除了是嘉大不動四棒,也肩負隊長重任,場上製造全壘打,場下製造歡樂,
連續兩年都在大專盃奪下獎項(去年全壘打王,今年打擊王),可謂全能,
仍在進行中的二軍交流賽,則是唯一非職棒二軍球員能擊出兩支全壘打的打者,
在稍早進行的測試或中,也有一發全壘打的演出,並因此通過測試會。
他的揮棒軌跡雖然略大,但爆發力十足,具觀賞性,擅長內角直球的拉打,
推打雖然較少,但也能將球送往野手之間的守備盲區;
選球較缺乏耐心,不擅長揮擊外角球,則是一路走來的大問題,
而且受身上有陳年舊傷所苦,無法擔任一壘手以外的內野守備位置,
因此他曾經參加去年的測試會,卻連測試都沒能通過。
我認為他是二軍交流賽的最大受惠者之一,亮眼的表現可望換得職棒的入場券,
然而進入這道窄門以後,需要花時間修正外角球的攻擊落點,與加練外野手,
才有可能在重砲如雲的一壘中脫穎而出,否則可能落入我爪楊展旭當年的困境。
34.施季定華
三民出身的外野手,也是屬於討論度較低的一位球員,
但本身的揮棒軌跡恰到好處,擁有左中右三方向的深遠飛球製造能力,
對於失投球的掌握度尤佳,有不低的機率能夠藉由這項特質擊潰對手;
只是力量還遠遠未達職棒水平,甚至在青棒而言也稱不上是菁英,
變化球的擊球timing不佳,往往只是往野手而去的軟弱滾地球。
守備部分,主要鎮守左外野,但有不錯的阻殺臂力與準度,
腳程略高於青棒水平,因此不算是守備範圍特別大的外野手,
雖然因此無法長期擔任中外野手,仍可勝任兩翼位置,並偶爾替補中外野任務。
他有著不錯的腿砲潛質,但完成度尚低,也許最後甚至可能名落孫山,
但仍期望這位偶像是張志豪的球員,有機會在綠茵如織的外野草皮上追尋夢想。
35.藍愷青
來自國體的大三左投,在高苑時期便已經奠定現在的投球風格,
揮臂流暢,協調性是塊投手的料子,球速雖然以左投而言仍然偏慢,
均速僅有128~132KM左右,最快138KM,但控球穩健,不容易出現保送,
且有不錯的滑球、曲球與變速球交叉運用,滑球主要用來搶好球數,
曲球和變速球則個別針對不同打擊習慣的打者,當作武器球來奪三振,
因此仍能以看似不起眼的身材條件和球速,成為三振榜上的常客之一。
本屆選秀投入的投手水準不若野手,且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左投數量更少,
藍愷青直球速度尚無法在職棒生存,但觀其投球協調性,球速仍有往上成長空間,
控球畢竟是最難修的,有了好的控球天賦已經算是高人一等,
故藍愷青應可在中段順位雀屏中選,朝向技巧派左投之路邁進。
36.莊韋恩
應該是本次選秀守備最好的大專游擊手了,國體出身,防守的範圍大,
趨前接球的速度快且準確,相較於其他游擊手而言,少了一個彈跳的處理速度,
往往能洞燭先機,封鎖敵方快腿上壘的任何空間,缺點是傳球穩定度不夠理想。
長打能力受限於身材瘦小,短期內沒有在職棒擊出全壘打的可能,
揮擊軌跡短,揮棒速度中等,對付一般的速球尚可,但難以抵禦變化球的引誘。
對於棒球有很高的悟力,國體邱俊文教練推薦的球員,腳程有在中職爭奪盜壘王的可能,
在國體期間多擔任第一棒,時常靠著速度壓迫對手防線形成內野安打。
整體而言屬功能型球員,欠缺游擊手的球隊可以考慮選入作為短中期的輪替人選。
37.林志綱
Hito志綱,安打志綱,安打全壘打高志綱(?),
台體的工具人選手,棒球履歷類似柯育民,高中曾是捕手,
大學主要擔任二壘手,但也有游擊手與外野手的守備經驗,常配合需求改變位置。
打擊的揮棒軌跡不完整,擊球點也過早,但仍然能靠著不錯的contact打出安打,
又或者靠著可以挑戰中職盜壘王的速度跑出內野安打,是很完美的碰碰流示範;
近期在揮棒上有所調整,也收到些許效果,不過仍然屬於短槍型打者,
還看不到有任何成長出長打的可能性,是較為可惜的一點。
作為命脈的工具人守備,只能說不好也不壞,腳程帶給他不錯的內外野防守範圍,
臂力則低於水平,擔任游擊或中外野的守備較為吃力,也是擔任二壘手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工具人現成需求的球隊,或許會給予機會,照目前的球員型態培養下去。
38.鍾瀚霖
放棄台電的升遷機會加入選秀行列的球員,在近年而言相當少見,
本身還相當年輕,僅僅是等於大一的年紀,174CM/65KG於投手丘上顯得矮小,
卻擁有最快146KM的球速,並且均速與極速相當接近,約在139~143KM之間,
直球富有尾勁,但相當的不聽話,幾乎脫手而出以後就沒有人知道會往哪邊跑;
反倒是兩顆主力的變化球種:滑球及變速球較能夠吸引打者出棒。
即便是這種身材,鍾瀚霖還是能靠著非常出色的協調性與揮臂速度催出球速,
他的投球一眼便讓我想起小黑的暴力投球風格,也預期他的球速還有成長空間,
就看有沒有球隊看中這一身投球天分,從控球開始慢慢養成了。
39.黃韋盛
有良好揮棒的大三野手,來自遠東,於西苑就讀時期曾經是游擊手,
但就讀大學以後未再固守中線大關,目前都以一壘身分出賽居多。
揮棒的contact好,但延伸做得太差,幾乎等於沒做,
導致擊球雖然強勁,但很難飛越大牆,多半為平飛安打,較為威脅性,
假設加以改善,有可能出現量產長打的契機。
以一壘手而言,進入職棒的可能性不高,但考量過去的中線守備經驗,
如果能鍛鍊體魄,重回二壘大關,不無走Jerry模式的可能;
又或者可以學習阿陶的經驗,轉往三壘發展,或許能真正開發出長打天賦。
40.張肇元
名單的最後一位球員(儘管一開始只想寫25人,沒想到慢慢增加到這幅度),
一直猶豫要放上普門的防守型捕手陳致嘉,還是平鎮-東大的攻擊型捕手張肇元,
有鑑於本隊對於花東球員,特別是來自台東大學的情有獨鍾,最後張肇元雀屏中選。
在平鎮時期就已經有很好的漢草,只是因為守備功力不到位,出賽較不固定;
大學回到東部就讀以後才較有固定出賽的機會,大學前三年較無表現,
曾兩度赴美尋求突破,一次是大二受學校推薦參加夏季聯盟,後又到芝加哥訓練,
後者對他的揮棒技術有突破性的改善,大四開始的春季聯賽終於破繭而出。
他的contact雖然不甚優異,但揮棒觀念正確,盡量追求好的擊球仰角,
配合本身不錯的爆發力,因而出現了過往未有的全壘打量產表現;
只是同許多學生一樣,選球較差,沒有好的變化球揮擊策略。
比較可惜的是,大學四年的捕手生涯沒有磨練出多少更好的捕手技巧,
防守的水平與其他大專主力捕手有一段落差,這將是他能否進入職棒的重要關鍵。
剩餘未能表列但覺得不錯的球員:
李其峰:MAX148KM,前旅美球員,出國前曾進場維修過一次。
李岳霖:MAX147KM,190CM的巨漢,原屏中強打,棄投從打是個選項。
林詠翔:MAX147KM,直球球威足夠,控球差,體型較單薄,缺乏主力變化球。
劉嘉益:MAX146KM,體型極差但有協調性和速度,中上等級的曲球滑球及變速球。
何逸龍:MAX145KM,棄投從打又從投的大一投手,在平鎮被拉去守外野。
翁緯喬:MAX145KM,球二代,科學化訓練後球速進步。
林浩瑋:MAX145KM,側投,落選過一次,測試會表現佳。
蘇勝鴻:MAX144KM,晚讀一年,傷病史較多,3/4側投型球員。
許育銘:MAX137KM,高中才正式練投的左投手,測試會評價佳。
陳致嘉(C):守備型捕手,曾入選亞青培訓隊。
石緯誠(C):攻守平衡的捕手,阻殺較為弱勢。
黃家德(C):嘉大的中心打者,阻殺快,攻擊慾望強,選球較差勁。
許宸銘(SS):臂力恐怕難以勝任游擊手,無力地抗變化球,擁有腳程和球棒控制力。
陳聖賢(SS):鐵拳得意門生,兩度落選,守備功紮實,快咖,極度短槍。
許哲晏(SS):遠東開路先鋒,揮棒簡潔,中等的腳程配上中等的守備。
李承恩(SS):去年意外落選的U23國手,身高雖矮但擁有開轟能力。
劉俊豪(SS/1B):腳程飛快的高苑隊長,腳程快,擊球確實度與長打能力待加強。
邱辰(1B/LF):有長打潛力的角落外野手,臂力不惡。
葉浚琳(RF):高中長打出色,能在嘉義市打中外野,大學進步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