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大家在氣憤什麼,或是覺得張志強換成吳東融難道穩贏?
重點並不在這,誰都知道沒有什麼穩贏的。
大家表面上氣憤的是名單,但實際上是名單反映出的問題,也就是當教練團面臨抉擇時,
處理狀況的邏輯性、合理性似乎堪憂。
球隊下半季的問題很明顯在於打擊不穩定,那是不是應該帶進更多打擊較有天分的選手
趁著休兵期來調整,以便不時之需呢?
但教練團卻選擇著重於多功能防守。
要知道,我們下半季團隊守備率還是聯盟第一,而且張志強跟杜家明對此貢獻度微乎其微
意味著即便要多功能守備,原本陣容就足以負責了,你多這兩個人,反而讓守備端出現了
未知數。
何況王威晨已經全勤打滿,TS更是不可能被取代;
岳東華的守備多樣性更高於張志強;
更別說張志強例行賽也未曾頂替過江坤宇來守游擊。
同樣的,例行賽蘇緯達代打完都很少直接取代一、三壘防守了
杜家明能同時守一、三壘又如何了?你教練團也是不可能讓他防守啊。
所以為了達成多功能守備這個假議題,為此你犧牲掉的是戰術執行力、跑壘速度,以及
同守位更高的守備率,完全是不合理的判斷。
因為吳東融確實是團隊短打成功最多,盜壘數團隊第二的球員。
攤開近三年的數據,吳東融共32次犧牲短打、31次盜壘成功。
張志強跟杜家明合計也才21次犧牲短打、11次盜壘成功。
簡單來說,東融就是一個能維持防守強度,同時彌補進攻端小細節的「功能性」球員,
而且是本隊稀有的功能,只是你教練團不覺得,也難怪大家都揮大棒,戰術執行力會差,
因為教練團根本不覺得那是功能。
其二,有需要那麼多代打型球員嗎?
教練團都還可能把志豪定位在代打,加上蘇緯達,以及潘志芳或陳子豪,板凳上至少有
三個代打的球員,你一場比賽能代打掉四個人次的機率有多高?為了代打多帶了杜,合
理嗎?
杜本季面對統一代打了8次,擊出一支安打,被三振3次,打擊率就是0.125。數據也不
支持他來代打任何人。真要賭一棒,你還不如找二軍成績更亮眼的MJ來打,不是更合理?
其三,因為帶杜跟張,也間接縮減了投手的人次。
在杜、張的使用機率極低的情況下,牛棚多擺一個人不是更合乎邏輯嗎?
你都擔心可能會用到第四號代打了,難道不會順便想到,如果用到四個代打,可能自家
牛棚也燒光了嗎?
多塞一個投手或許可能不會用到,但至少都還能確保不管是誰突然吃壞肚子烙賽、誰突
然手不舒服的情況。雷艾斯的情況例行賽不就發生了嗎?投手的身體狀況真的很難講。
所以總歸來說,教練團說抉擇困難,但名單抉擇之所以感到困難,是因為你沒有合理性
的衡量標準,而是以「多守位」這個詞的「感覺」來帶名單,而不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每
一步棋要怎麼推演。
會帶這樣的名單,簡單來說就是腦中沒有一個完整的藍圖,有點慌張失措的感覺。所以
才會什麼都帶,就不會有遺漏的感覺。但連會不會用,什麼時候用,該怎麼用,恐怕自
己都不知道。
而這個名單也是反映出教練團的反應力、判斷力、調度都可能是不合乎邏輯的,例行賽
的調度、判斷都已經讓人吃不消的情況下,若在冠軍賽中做出不合理的判斷,都可能造
成無法彌補的結果,是成是敗,都變成在用賭的,也難免大家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