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球隊的文化,
一定都是代代相傳傳下來的,
學長怎麼做、學弟通常就會跟著做,
更進階的就是學長要帶著學弟一起做,
甚至是球場以外的事情學長也能幫上忙就是最完美的,
畢竟球員的人生並不是只有在球場內。
以這個角度來看,
周思齊應該是「學長」界的頂了吧?
在場內可以帶訓練帶體能灌雞湯,
球場外甚至還可以教學弟理財、購房,
從幾個訪問中也都可以看出,
其實周董多打了這幾年,
並不是因為球團認為他本身還留有多少戰力,
而是希望他留下來「帶」學弟,
他也在完成球團交代給他的任務後華麗轉身謝幕下台,
為中職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張志豪、陳俊秀雖然場外功能也許沒有像周董那麼豐富,
但場內帶學弟的心力和能力也是不亞於周董,
像楊祥禾在最後一場季賽的訪談就有提到,
張志豪已經跟他約好明年春訓要帶他練,
場邊也好幾次看到張志豪帶領隊友圍圈喊聲,
而陳俊秀就是球隊的地下打教,
從樂天到兄弟都一樣,
他從來不吝於跟學弟分享自己的打擊技巧和經驗。
還有王威晨開啟的咖啡秀,
都是很棒的「學長帶頭」模式,
記得某年岳東華還有說為了參加這個季外自發性訓練營,
他每天都要凌晨五六點就從宜蘭老家開車出門到新莊練球,
球員的能力、球隊的向心力就是這樣累積起來的。
這幾個「學長」建立起來的球隊文化,
我相信比起一些軟硬體的升級,
是更重要的球隊「資產」。
比起某隊......
學長直接在公開媒體上質疑學弟不認真,
球隊狀態低迷學長出來精神喊話竟然也是怪學弟打球沒有「生氣」(然後自己失誤漏接不
追球趴地裝死),
當你們本身的能力已經沒有辦法為球隊戰績提供直接幫助時,
又不以身作則帶領學弟做好職業球員該做的事情,
到底有什麼資格去評論學弟怎樣怎樣?
我相信只要這種「文化」能夠一直傳承下去,
球隊就可以一直保持強盛。
兄弟加油!
我們要用我們自己的「兄弟精神」,
寫下屬於我們的光榮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