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剛剛重制的《鬼武者》,經歷過日本遊戲音樂史的最大騙局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67606-this-newly-remake-ghost-warrior-has-experienced-the-biggest-scam-in-the-history-of-japanese-game-music
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往往只有在真相大白後,才會引發人們對最基本的邏輯性進行思考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從未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人,是不可能創作出交響樂章的。
(本文授權轉載遊研社,原文連結)
1月16日,《鬼武者》的高解析度重製版在Steam上架,語言包含簡體中文。至此,這部當
年PS2平台首個銷量突破百萬的動作經典遊戲,在現代的全機種平台上完成了重生。對此
老玩家也頗給面子,前些日子先行上市的PS4實體版,在日本上市當日就突破了兩萬份銷
量。
這部剛剛重制的《鬼武者》,經歷過日本遊戲音樂史的最大騙局
雖然這次的重製版被外媒批判為「太原汁原味」,但基本的誠意還是有的:改進的操作和
動作系統、文字謎題的難度進一步降低、簡體中文支援……不僅僅是畫面的HD化,就連配
音也借助高解析度音訊設備進行了重新錄製。
然而有一個新變化,卻讓不少玩家覺得看不懂:原版中由有「日本貝多芬」之稱的全聾音
樂家佐村河內守譜寫的交響樂,在復刻版中被盡數刪除,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合成器製作的
原創BGM。
不僅如此,就連這位「傳奇音樂家」的名字,也在開場CG中被刪除了。
那麼,這位長髮披肩、一身黑衣的傳奇音樂人,為何會從卡普空當年的座上賓,淪落到直
接被自己的代表作除名,甚至成為本社避之不及的「災星」呢?
這部剛剛重制的《鬼武者》,經歷過日本遊戲音樂史的最大騙局
音樂神童
佐村河內守於1963年出生於廣島,根據原官方網站上的資料,他自幼就接受斯巴達式的家
庭音樂教育,小學高年級時就能夠熟練演奏多種西洋和日本傳統樂器。
自此之後,由於「母親感到沒有能力繼續教下去」,小佐村河內開始自學聲法和配曲法,
完全脫離專業科班教育,靠自己的奮鬥一步一步成為交響樂大師:「五歲會譜曲,十七歲
就開始獨立創作交響樂了」。
在媒體眼中,佐村河內守值得力捧的,不僅僅是其出眾的音樂天賦,還有催人淚下的成長
經歷:
他出身貧寒,父親是米行的搬運工,母親靠兼職音樂教師苦苦維持生計,二人皆為廣島核
爆的倖存者。在自己的音樂造詣突飛猛進的同時,佐村河內守在也飽受病因不明的耳鳴和
頭痛症狀的困擾——根據「醫生的說法」,這是核輻射所造成的遺傳疾病。
高中畢業後,佐村河內守來到東京,但由於「不滿現代作曲技法」,他「拒絕」進入專業
音樂院校學習,堅持自學交響樂創作,靠酒吧演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計。生活的艱辛,讓
他患上了嚴重的腱鞘炎和關節炎,每逢陰雨天都要拄拐行動。
1988年,他加盟一個不知名的搖滾組合。然而正式出道不久,被認為是「最懂自己音樂」
的弟弟不幸遭遇車禍身亡,悲痛欲絕的他隨即離開樂隊,繼續音樂浪人的生活。其間他一
度因為交不起房租,帶著心愛的樂譜露宿街頭。
「日本貝多芬」的誕生
1996年,佐村河內守受僱為愛滋病題材電影《晚櫻》配樂。雖然導演鈴木潤一開出的價碼
都不夠他租用專業錄音棚,但佐村河內守依然決定要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
1999年,在為《生化危機:震動導演剪輯版》的花絮碟製作部分音樂之後,佐村河內守被
卡普空委以重任,擔任次世代大作《鬼武者》的編曲。然而事業剛剛有所起色的他,卻隨
即遭到了「人生的重大打擊」。他宣稱自己在創作過程中雙耳完全喪失聽力,已經無法透
過助聽器獲得幫助。
但是在如此逆境之下,佐村河內守依然堅持在病房中完成創作。
如他所言,「失聰是上天給我的恩賜」,「跟隨內在的聲音,我可以創造出更打動人的東
西,如同和自己的心去對話」……隨著2001年《鬼武者》的熱賣,他的知名度也進一步提
升。
在影視工業發達,不同類型文化產品之間有明確壁壘的美國,遊戲作曲家幾乎沒有向上流
動的可能。然而在ACG產業佔據統治地位的日本,佐村河內守日後的華麗轉型算不上「意
外」。他對音樂的極致追求,還有在成長苦難中所體現出的隱忍和頑強,也完美符合對日
本人「菊花與刀」民族性的想像。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似乎都是天才和努力結合後的水到渠成:
他的《交響曲一號--廣島》在08年廣島G8峰會上奏響,同名CD打入年度榜單,同年被廣
島政府授予市民獎。311大地震之後,他創作的《安魂奏鳴曲》撫平了無數人的傷痛。其
小提琴奏鳴曲,也被日本男子花樣滑冰選手高橋大輔選為2014冬季奧運比賽音樂。2014年
,《交響曲二號》宣布完成……
如果不是一個戲劇性的事件,這個「無法親耳聽到自己作品」的悲情音樂家,還要繼續演
出更多感人肺腑的情節。
勵志傳奇的休止符
2014年2月5日的上午,一個名叫新垣隆的大學音樂教師在東京召開發布會,揭露過去十八
年中由佐村河內守署名的20部作品,均由自己代筆完成。其中包括了遊戲迷們熟悉的《鬼
武者》原聲大碟,以及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一號--廣島》,他個人為長期向公眾隱瞞這
一事實而感到羞恥。
佐村河內守並未就上述嚴重指控作出反駁,恰恰相反,就在一天前,他就已經委託律師發
表聲明,承認「有人參與了自己的部分作品」,「自己深感不可能以任何理由為自己開脫
」云云。
真實的情況,是佐村河內守事先已經得到了新垣隆要在5日開媒體會的消息。他想透過自
揭其醜,來獲得主動,爭取在公眾面前「減刑」的機會。這個搶先發布的消息,也坐實了
第二天的爆炸新聞。
在新垣隆長達90分鐘的媒體會中,他詳細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1996年和佐村河內守合作電影《晚櫻》配樂,只是閒暇時接受的眾多「外快」之一。
後來在明知被利用的情況下依然甘願被其擺弄,是因為只有借助對方提供的平台,新垣隆
才能獨立譜寫交響樂,指揮大型交響樂團演奏——這些都是身為普通音樂教師的自己夢寐
以求的東西。
至於日後的決裂,則是緣於新垣隆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這個彌天大謊的一部分,他為此心
懷不安。
絕大多數的時候,他連影舞者也不算上……
發布會上爆出的眾多猛料,就連見慣八卦的娛樂記者們也覺得匪夷所思——原來造假根本
不局限於音樂,就連佐村河內守過去被媒體大書特書的傳奇人生,也被證明為謊言堆砌的
產物。
比如,佐村河內守其實在音樂上並不專業,鋼琴演奏只相當於初學者水準。每次下達譜曲
任務,他都是藉助錯誤百出的簡譜、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的圖畫,還有一些自己哼出來的
調調,來向新垣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
根據新垣隆的說法,他在2011年時就準備向外界公佈代筆醜聞,但佐村河內守對自己反覆
威逼利誘,到最後發展到「一哭二鬧三上吊」,不惜以舉家自殺為要挾,跪地哀求保守秘
密。
即便是那些實為自己原創的20部作品,新垣隆也不認為其中有多高的藝術造詣——「只要
學過現代作曲的人都能做得出來,我如果單獨出片,絕對是一張唱片也賣不掉」。這番話
讓此前力捧佐村河內的很多人汗顏。
就連佐村河內守的殘疾,在新垣隆眼中也純屬虛構,「每次我放錄好的曲子給他聽,他都
能給予意見,和我的日常交流也沒有任何問題。」
是的,他甚至連聾子都不是……
這部剛剛重制的《鬼武者》,經歷過日本遊戲音樂史的最大騙局
受害人,合謀者
代筆事件的公佈,在日本文化界引發了軒然大波。佐村河內守音樂版權所有者——哥倫比
亞日本公司宣布下架所有相關音像製品,朝日電視、東京廣播等數十家曾經為佐村河內守
製作過專題節目的媒體,也紛紛發表聲明,為自身的失察向受眾真心致歉。
然而,這個精心編制了18年的彌天大謊,居然之前沒有漏出過任何馬腳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早在2007年,日本指揮家口野武就撰文質疑佐村河內守的真才實學。說這位大師從未有
過公開表演,從未公開過創作手稿,結合他沒有專業音樂教育的背景,可推斷出造假的可
能極大。
但當時迫於廣告投放商的壓力,沒有一家音樂雜誌敢刊登這樣的報導,最終不得不以八卦
文的方式發表,直到代筆事件爆發後才被主流媒體認可。
在2013年《Aera》周刊的專訪中,記者就發現佐村河內守可以完全脫離提詞器螢幕回答問
題,也因此在訪談附文中提到此事。該文後來因為「不可抗拒力」,在付印前被撤下。
由於佐村河內守僅有的兩次遊戲業合作對象均為卡普空。代筆事件爆出後,卡普空第一時
間發了聲明,表示震驚和遺憾,但因為對方是殘障人士,不會追究對方責任。
震驚歸震驚,但所有謊言的源頭,都指向當年佐村河內守的《鬼武者》配樂項目。在這次
合作中,他「恰好」在譜曲過程中雙耳失聰,並且被打造成了「日本貝多芬」,將其與「
金城武領銜主演」、「全程動作捕捉」等等營銷賣點相並列。
就在卡普空於第一時間同佐村河內守撇清關係之後,就有業內人士在日本電視網表示——
「佐村河內守的確患有耳鳴,但聽力基本正常,這是本社上下都知道的秘密,只是迫於『
潛規則』不說破罷了……」
雖然現在回過頭來看,一切顯得非常套路,彷彿單純依靠常識就能破解。但這個套路一旦
運轉起來,就變得十分奏效——
商業公司和名人都需要一個超凡脫俗的營銷概念,「日本貝多芬」就是他們利益的共同點
;耐不住寂寞的藝術家新垣隆,要藉助佐村河內守的空殼來施展自己的包袱,讓更多人聽
到自己的聲音;大眾太容易導向煽情的故事,所以媒體選擇自我蒙蔽,爭相消費苦情和雞
湯味道滿滿的勵志謊言;廣告金主和唱片發行商不想看到偶像的價值破滅,所以他們四處
施展「不可抗拒力」來消滅真相……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是皇帝新衣的看客,每個人也是謊言的受害者。他們有意或無意
地在這場長達18年的招搖撞騙中,成為了佐村河內守的合謀者。在這18年中,心虛的佐村
河內守還多次試圖懸樑自盡,被救了下來——當時代筆醜聞還未爆發,他說自殺是病痛所
致——反倒進一步增加了大眾對其坎坷人生的同情。
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往往只有在真相大白後,才會引發人們對最基本的邏輯性進行思考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從未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人,是不可能創作出交響樂章的。
可惜的是,「擁有常識」這件事本身,在群眾基數足夠大的時候,就會又變成遙不可及的
「理想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