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63531210
許多旅人來到南法,若從馬賽開始玩起,順著鐵道向北走,亞耳(Arles)、尼姆(N
îmes)、亞維儂(Avignon)、奧朗日(Orange),可偏偏錯過了這座遺世獨立的千年古
城-于捷斯(Uzès)。
于捷斯,一座鐵路沒經過的城,也因為交通的不便捷,鮮有亞洲面孔的旅人前來造訪
,我的導覽書上沒有它,它就這樣被遺忘在地圖上的一隅。然而于捷斯那份特有的的歷史
感,仍吸引法國各地的遊人造訪,尤其是週末市集舉行的那天,總是人潮洶湧,將城裡的
街路擠得水洩不通。
婆婆說,這座城的美要懂的人才知道。
要來于捷斯最好的方法,似乎仍是開車前來。我們將車子停在西側的停車場,以步行
的方式探索古城。這座城,似乎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說,只消抬頭望向天際線,便可見到高
聳的鐘樓和尖塔,那些羅馬人留下的遺跡,似乎仍是這座古城如此繁盛的因子。
走進城內,每一座建築都老得不像話,那種歷史感營造出的美,真的像婆婆說的,要
懂的人才知道。不知從何時起,便被古城和古物給吸引,那背後藏著的故事,都讓人像孩
子聽故事般著迷。是的,著了魔似的愛上古城,聽著懂歷史的人指著城裡的角落,告訴我
磚瓦透露出的訊息,像是努力抓住時光流的尾巴,深怕一不小心便讓它給溜走。
我想知道的,太多太多。深怕時間不夠,所以不停探索。
歡迎光臨,我的于捷斯之旅。
這是一張在遊客中心或于捷斯各大景點的售票處都拿得到的地圖,旅遊官網上也供下
載。于捷斯的中心為大公宮殿(Le Duché d'Uzés),從遠處便可見到高聳的塔樓。另
外國王塔(La tour du Roi)、主教塔(La tour de l'Evêque)以及費尼斯鐵爾塔(
La Tour Fénestrelle)都是當地顯著的地標。
1. 阿爾貝一世廣場(Place Albert I)
位於于捷斯舊城區的正北方,一處精巧的廣場,廣場的一隅為建於1635年的嘉布遣會
教堂(Chapelle des Capucins),其外觀為羅馬風格,樸實得讓人感覺不出這曾是一座
教堂。直至1789年,這座教堂為于捷斯大公下葬之地。目前一樓作為遊客中心(office
de tourisme)用。
廣場之名來自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Albert I),阿爾貝國王訪問柏林時,得知德
國即將發動戰爭,除了立即通知鄰近的法國政府,也以私人信函告知德皇威廉二世,表明
比利時嚴守中立的立場。第一大戰期間,阿爾貝一世與人民並肩作戰,其頑強的抵抗使得
德軍推進速度大為減緩。戰後積極重建國家、恢復經濟,因此在戰爭結束後,此廣場以他
的名字命名,感謝他在戰前的警告。
2. 當馬擔廣場(Place Dampmartin)
當馬擔廣場(Place Dampmartin)是于捷斯的眾多廣場中最熱鬧的一個!四周都是商
店,拱廊下擺滿桌椅,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坐在上頭休憩,享受美食!而街道上也滿是人
群,在市集時更是熱鬧滾滾。這裡的氣氛很「南法」,豔陽高照時,就躲進拱廊下逛街,
或是來一客冰淇淋!
我們三人各點了六球不同口味的冰淇淋,這可是花了好久才做的決定,因為口味實在
是太多了!讓人好難做決定。最後我點了臺灣少有的覆盆子及仙人掌果實口味。覆盆子口
味香味濃郁,口感不甜不膩,因此大受歡迎;不過仙人掌果實口味就酸得過頭,還帶點苦
味,最後是拜託jy,才把它解決!
廣場一角有一棟十分特別的建築物-當馬擔別墅(Hôtel de Dampmartin),其外觀
最突出之處就是它那圓柱狀的衛塔了!據說衛塔裡的樓梯是螺旋狀的,不過我沒機會進去
參觀,否則登上塔頂,展望一定好到不行。這麼豪華的房子,可是當地商店老闆出資建造
的,可想而知一定賺了不少錢。沒錯,這些華麗的房子見證了自十六世紀以來,于捷斯繁
榮的商業發展,使得當地商人累積不少財富喔!
3. 維迪爾-阿呂別墅(Hôtel Verdier-Allut)/茹貝爾別墅(Hôtel de Joubert)
走入共和國路(Rue de la République),你會發現所有的商店都具有一股魔力,
即便賣的東西在南法隨處可見-手工肥皂、香料、服飾……,還是會忍不住駐足流連。這
是一條極美麗的道路,其中的12號房子,是于捷斯最具代表的文藝復興式別墅,所有的窗
櫺都經過精心設計,以流暢的線條勾勒出當地的歷史場景。
對建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仔細觀看,會發現這樣的設計受到亨利二世風格(Style
Henri II,流行於1530年至1590年)的影響,不過這間別墅的風格倒是沒有這麼拘束,它
的線條更為自由,算是個折衷的作法。
4. 藥草廣場(Place aux Herbes)
學法文時,常被兩個單字搞迷糊,這兩個字就是「châtaignier」和「marronnier」
,雖然它們的果實很像,但前者是果實可吃栗子樹(或稱「板栗」),後者則是果實不可
食的歐洲七葉樹。除此之外,法國處處可見一種被稱為懸鈴木(Platane)的行道樹,這
種樹的果實跟栗子有那麼一點點像,不過葉子可是完全不同,因此很好辨識。
而這座被稱作「藥草廣場」(Place aux Herbes)的空間裡,正種滿了懸鈴木,因此
即便在夏季,這一方天地仍是清涼無比,每週三及週六的市集便選在這裡舉行。
藥草廣場四周的建築都設有拱廊(arcade),與騎樓的功用相似,雨時躲雨、晴時遮
陽。而這些拱廊下的咖啡店座位則是休憩的最好去處。
如果喜歡餅乾和糖果的朋友,來到于捷斯一定會開心得不得了。藥草廣場上就有兩
家甜品店,而且還比鄰而立!除了有法國甜點知名品牌「La Cure Gourmande」的于捷斯
分店(3 Place aux Herbes)進駐之外,還有專賣普羅旺斯酸豆橄欖醬(Tapenade)、餅
乾、果醬、橄欖油和法式醬糜(Térrine)的老店-Autrefois(5 Place aux Herbes)
。成立於1989年的La Cure Gourmande是手工糕餅專賣店,除了在法國各地有分店以外,
在歐洲、美洲、甚至是亞洲都有分店,不過比較名氣響亮的La Cure Gourmande,我還是
比較喜歡隔壁的Autrefois。
5. 改革教堂(Le Temple/Église Réformée)
如果不是那有著尖塔的鐘樓,實在難以想像這曾是一座教堂。教堂的院子裡種著幾棵
大樹,夏季的蓊鬱把主建築的面貌給遮掩,僅讓露在外頭的斑駁圍牆,說說當年宗教改革
時的創傷。
十六世紀的法國連續發動了八起的宗教戰爭,于捷斯首當其衝。原因在於于捷斯是法
國第五座新教徒化的城市,當時城內的羅馬天主教堂遭到新教徒破壞。然而,法王路易十
四於1685年頒布《楓丹白露敕令》後,推翻亨利四世的《南特敕令》,新教徒又不見容於
社會,而天主教徒伺機重整局面,大肆修復曾被破壞的天主教堂,並歡迎皈依天主教的新
教徒。
新教徒卻仍舊堅守他們的信仰,甚至寧願冒著成為階下囚的危險,也要秘密的舉行聚
會。他們的堅持終在1791年開花結果,接收了建於十七世紀後葉的舊科德利埃修道院,並
在此重建信仰中心。
於是,我們對於簡樸的外觀也不再那麼疑惑了,新教的教堂,就像是普通的房子一樣
,不以華麗取寵,只願信仰永存心中。當冬季葉枯時,那面向南方的二樓長廊可以從外頭
看得見,陽光曬在廊柱上,將歷史拉成長長的影子。
6. 文生紡絲廠(Le Manufacture Vincent)
自由大道(Avenue de la Libération)的南側、接駁公車停靠站的後頭就是這座被
稱為「文生紡絲廠」(La Manufacture Vincent)的入口,沒看到地圖上的簡介,根本不
會想走進去看一看。
文生紡絲廠的歷史價值在於,它是阿勒斯(Alés)絲綢業(sériciculture)的一
環,十八世紀時為許多城市帶來繁榮景象,于捷斯當時約有兩千名紡絲工人,以絲襪製造
為大宗。然而,當人造絲被廣泛運用後,絲綢業漸趨沒落,文生紡絲廠仍屹立,直至1939
年才關閉。
文生紡絲廠的建築是十分典型的十九世紀工業建築,偌大的前院裡種植的並非桑樹,
而是懸鈴木。可以繞著廠房走一遭,想像當時絲綢業的盛況。
7. 聖艾蒂安教堂(Église Saint-Étienne)
位於古城西南方的聖艾蒂安教堂(Église Saint-Étienne)建於1767年,原址本亦
是一座教堂,只是舊教堂在宗教戰爭中化為廢墟。
教堂唯一的入口就是位於立面的木門,其主體為希臘十字形,立面則為巴洛克風格,
最美的地方則是上方的甕形雕刻。參觀時沒留意內部是否開放,因此沒有進去看一看,不
過四周的巷弄非常小巧可愛,一旁還有鐘樓讓這一區層次分明。穿過尼可拉‧佛蒙廣場(
Place Nicolas Froment )的拱廊,連接的就是藥草廣場,這一方空間在光影投映下,十
分迷人。
8. 公立醫院(L'Hôpital Général)
離開市中心不遠,只消在費迪南‧福煦大道(Avenue Maréchal Foch)的路口,就
可見到這座歷史建築。它是于捷斯公立醫院,其歷史可追溯至1214年,當這塊土地被捐贈
時,第二十八任主教雷蒙四世(Raymond IV)決定在此興建一所可庇護窮人的醫院(
Hospital des Povres du Roc Auriol)。
醫院於1720年遭到瘟疫重擊,因此第六十三任主教波涅翁圖爾(Bonaventure Baüyn
)決定於1749年重建,並於四年後完工。除此之外,醫院在十九及二十世紀都有零星的整
修。
內部教堂可在九月的古蹟日(Journées du Patrimoine)開放參觀。
9. 視聽中心(La Médiathéque)
位於波塔雷路(Rue de Portalet)的視聽中心(La Médiathéque),是滿值得一
訪的地方,雖然它的入口不大顯眼,不過內部倒是值得參觀。
其主體建築可追溯至中古世紀。十八世紀時,這棟被稱為艾斯佩蘭朵別墅(L'hô
tel Espérandieu)的建築被波涅翁圖爾主教(Bonaventure Baüyn)買下,計畫在此建
一座「普羅旺斯之家」(La maison de la Providence)。後來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建築
物成了基督學校修士會(Les Frères des Écoles Chrétiennes)、帽子工廠、護士學
校、電院學校、青年文化中心和法國紅十字會。
視聽中心的館藏十分豐富,書籍、雜誌、光碟片應有盡有,不過最棒的是當這些東西
被放置在十六世紀的建築裡,與十字飛簷並列時,那新舊並陳的景象,成功的融合古代與
現代建築之美。
‧開放時間:週二、週四、週五:14-18;週三:10-12及14-18;週六:10-12及
14:30-18
‧網頁:http://www.uzes-mediatheque.com
10. 中世紀庭院(Le Jardin Médiéval)、主教塔和國王塔(Les Tours de L'Évê
que et du Roi)
如果說這是于捷斯最美的地方,一定不會有人懷疑。
入口處有著指示標誌,引領著我們走入這座中古世紀庭院。進入拱門,兩旁圍牆把走
道隔成一方隱密的空間,直到穿過另一座拱門,眼前的綠意活潑的驚人。
這座庭院夾在兩座高塔之間,一座是建於十二世紀的主教塔(Le Tour de L'Évê
que),另一座則是建於十三世紀的國王塔(Le Tour du Roi)。這裡本是于捷斯領主(
Seigneur d'Uzès)的住所之一,其繼承者卻出賣了領地,于捷斯第三十一任主教貝爾唐
二世(Bertrand II Armand)於1280年買下了「主教塔」,將它當作監牢及法庭使用。目
前見到的「主教塔」的頂端設有一於十九世紀增建的八角鐘樓,讓它愈顯高聳。
隨後法王查理八世(Charles VIII)於1493年買下了「國王塔」。1639年,路易十三
頒布《阿勒斯敕令》時,亦曾居住在此。法國大革命期間,兩座塔成為國有財產,並當作
監獄使用,一直到1941年被市府收購,才加以整修,成為古蹟保存,對外開放。
登上國王塔,可將于捷斯全景盡收眼底,縱然較高的主教塔遮蔽了些許視野,但天氣
好時向東北方瞧,還可見到被暱稱為「普羅旺斯巨人」的凡都山(Mont Ventoux)。
目前所見的中世紀庭院是於1995年增設的,種植了許多中世紀人們常用的植物,不過
光是走在庭院間就是很美好的享受,只是所費不貲,光是進入庭院可就要價五歐元喔!
11. 市民教區會館(Hôtel du Diocèse Civil)
就在進入中世紀庭院入口的不遠處,有一座大門深鎖的莊園。這是建於1779年至1781
年的市民教區會館(Hôtel du Diocèse Civil),其原址在十五世紀以降作為市政廳之
用,但十八世紀的一場大火將其付之一炬,而後才以市民教區會館重現。
會館的鐵鑄大門象徵著于捷斯,隔著鐵門向內看,建築正面與現今的市政府極為相似
。其內部佈局採「前庭後院」的傳統法國私人莊園格式,只是冰冷的鐵門將訪客隔絕在外
,不對大眾開放。
既然無法進去參觀,沿著皇家港路(Rue Port Royal)及布朗霞爾博士路(Rue du
Docteur Blanchard)走走看看,兩側房屋仍保留著古老的氣息。這條路曾是于捷斯貴族
區聯外的主要道路,只是繁榮景象已不在。
12. 聖泰奧多里噴泉路(Rue et Fontaine Saint Théodorit)
小小的巷弄,不要錯過。這是于捷斯最美的小巷。
緩緩的上坡路,伴隨著輕盈的腳步,來到路的盡頭,是一座古老的泉水湧出處。據說
這裡就是于捷斯的起源,圓柱上刻著字,告訴我們這泉水的故事,再仔細一看,還可以發
現古希臘要塞的遺跡。
13. 拉辛瞭望臺(Le Pavillon Racine)
這是于捷斯的東南隅,一處可以遠眺南邊山脈的瞭望臺。
于捷斯的城牆,在法王路易十三領兵入城後給拆除了,怕的是新教徒擁兵自重,再度
造反,當時全國許多堡壘及城牆也遭受同樣命運。1687年,在城垛遺跡上建造了這座有著
圓形穹頂的樓閣。1819年,冠上知名劇作家「尚‧拉辛」(Jean Racine)之名。尚‧拉
辛在二十二歲那年(1661年)被送到于捷斯,在此度過一段不怎麼愉快的時光,卻在與朋
友的書信(Lettres d'Uzès)來往中,寫下許多生動的句子。
正是如此美麗的景緻,讓他寫下如畫般的詩句:「比你們的白天更美麗的是,我們擁
有的夜。」(Et nous avons des nuits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A monsieur
Vitart》)
14. 費尼斯鐵爾塔(La Tour Fénestrelle)
費尼斯鐵爾塔(Tour Fénestrelle)是獨一無二的,在法國找不到另一座與之相似
的鐘樓。
這座羅馬天主教鐘樓建於十二世紀,於十七世紀大幅修復。高42公尺,共有六層,僅
第一層沒有對稱拱形窗,最上頭的圓頂以黃色及綠色的琉璃瓦覆蓋。其樣式與當時義大利
鐘樓的風格相似,是舊教堂存在的證明。
15. 聖泰奧多里教堂(La Cathédrale Saint Théodorit)
縱然于捷斯自五世紀起至法國大革命為止為主教轄區,其主座教堂卻命運多舛。首座
主教教堂於1090年建於羅馬教堂的遺址上,羅馬樣式的風格見證了克呂尼改革(Ordre
de Cluny)的影響。1177年,部分建築在教宗英諾森三世為討伐阿爾比派(Albigenses)
而發起的戰爭中摧毀,而後被重建;卻在1621年的宗教戰爭中全部被新教徒摧毀,只剩其
鐘樓殘存。
現今我們所見的聖泰奧多里教堂建於1642年至1663年 ,而那與之格格不入的新羅馬
風格的立面,則是在1873年才又添加上去的。
不妨進去參觀內部,絕對比立面吸引人。內部的天花板由交錯的拱頂構成,在牆上隱
約可見舊時的壁畫,大部分的裝飾品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消失,留下的僅有那座巨大的管風
琴,於1685年被漆成今日所見灰金相間的顏色,縱然華麗,在幾乎是空無一物的教堂裡,
顯得十分孤獨。
16. 前主教宮殿和市立博物館(L'Ancien Evêché et le Musée Municipal)
于捷斯市立博物館(Le Musée d'Uzès)位於聖泰奧多里教堂隔壁,是一座擁有中
庭的建築。這棟建築本是于捷斯的主教宮殿,十八世紀末,于捷斯因為養蠶業而興盛,主
教宮殿亦裝潢得美崙美奐。然而主教卻在法國大革命後被推翻了,留下的宮殿成為囚禁犯
人的監牢,而後直到1926年,則是副行政官的官阺。
二十世紀初,於于捷斯土生土長的畫家喬塞‧貝隆(José Belon)和詩人阿爾貝‧
胡(Albert Roux)著手計畫在當地成立一間博物館。喬塞‧貝隆邀請他的畫家朋友們捐
獻一些畫作以成立藝廊;而以普羅旺斯方言寫作的詩人阿爾貝.胡則是希望可以成立一座
民俗博物館來介紹他家鄉的風俗民情。1910年,博物館在市政府開幕了,然後二戰後,博
物館計畫也隨著無情的戰爭消逝了。
但有個人記得。他是一位高中的美術老師,喬治‧波里亞(Georges Borias)。他將
博物館遷址至這座美麗的宮殿,並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奉獻在重整博物館的計畫上,因此
這座市立博物館冠上他的名字(Le musée municipal Georges-Borias),以感念他的辛
勞與奉獻。
17. 巴宏別墅(Hôtel du Baron de Castille)
在主教廣場(Place de l'Évêché)的北側,有這麼一間美麗的別墅,其創建人是
1747年出生於于捷斯的男爵加布里埃爾‧約瑟夫(Gabriel Joseph de Froment
d'Argilliers)。
男爵對於于捷斯的喜愛使得他在此建造了一座宏偉的私人別墅,由於他愛好旅行,在
世界各地見過不同形式的柱廊,使得他把這些元素加諸這座別墅。我們從別墅的立面可以
欣賞到柱子所構成的線條之美,層次分明的結構,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18. 舊鑄幣廠(Ancien Hôtel des Monnaies)
于捷斯的舊幣廠鑄(Ancien Hôtel des Monnaies)座落於兩路交會之處,這座不大
起眼的建築,其歷史可追溯至中古時期。當于捷斯的主教被查理大帝(Charlemagne)授
與鑄錢的特權時,成為這座城市的富裕之始。
19. 尚邦塔別墅(L'Hôtel Chambon de La Tour)
有著巴洛克立面、其歷史可追溯至十七世紀的別墅。
20. 大公宮殿(Le Château Ducal d'Uzès)
如果說每一座城市的觀光景點像一場戲,于捷斯的大公宮殿(Le Château Ducal
d'Uzès)絕對是這場戲的高潮。
我們在正午時分來到大公宮殿,卻遇上了午間休息時間,所以我們決定先去填飽肚子
。查爾雷‧吉德大道(Boulevard Charles Gide)上有許多餐館,我們找了間有樹蔭的戶
外座位坐下,點了十歐元以內的比薩解決午餐。
吃飽回到大公宮殿時,發現要拍大公宮殿的正面的鏡頭剛好是個大逆光,所以如果想
要拍出藍天白雲當背景的旅人們!千萬可要在早上來取景,否則就會像我一樣扼腕不已。
于捷斯被認為是法國第一個大公國(Duché),是法國最古老的公爵爵位,法王查理
九世(Charles IX)於1565年頒布,並於1572年列入貴族爵位,其地位高於所有爵位,僅
於王儲(Prince du sang)之後。
置在這座雄偉的城堡恍若人在電影場景,所有一切如此不真實。這座城堡建於古羅馬
軍事基地(Castra)之上,位於于捷斯舊城區的最高點,自古以來為于捷斯領主(而後成
為子爵和公爵)的住所,不過那木造的建築並無法久存,經過幾世紀的修建、毀損,造就
今日所見的樣貌。
法國大革命後,城堡歸為國有,一度出售,幾經轉手,終究回到于捷斯公爵手上。目
前這座城堡的所有人是于捷斯第十七任公爵克魯索的雅各(Jacques de Crussol)。
城堡西北方有一座半傾倒的圓塔,被稱為維吉塔(Tour de la Vigie),為于捷斯領
主雷蒙‧拉斯卡(Raymond Rascas)於十二世紀後葉所建,屹立多時,終在數年前開始倒
塌。而維吉塔附近可以見到城堡的舊入口的遺跡,舊入口由吊橋橫跨護城河,不過現在已
被封起,新的入口面向正東方,以圓柱及三角門楣裝飾,雖然稱不上華麗,倒也挺氣派的
。
進入內部的中庭可先將周圍建築的外觀巡視一次,此時可以決定要不要付費進去參觀
(到現在還是覺得門票有貴到)。
城堡內有許多可看之處,縱然門票真的不大討喜(成人18歐元)。最引人注目的大抵
就是那座堅固的四角高塔-貝爾蒙塔(La Tour Bermonde),其名來自建造這座高塔的領
主貝爾蒙。這座古老的羅馬高塔在九世紀中期,曾監禁著一位偉大的母親-杜歐達(
Dhuoda),當她被她狠心的丈夫貝納爾(Bernard de Septimanie)流放至此時,手寫了
一本教育孩子的書,因此成為西方首位女作家,此書至今仍舊保存。
城堡幾經整修,皆留下了遺跡,無論是十一世紀的貝爾蒙塔,還是十五世紀的禮拜堂
,環繞著中庭,和諧的並排在一起。於是這座城堡可以很驕傲的向世人宣告,它是于捷斯
自封建時期以降,保存最完整的建築。
21. 市政廳(L'Hôtel de Ville)
建於十八世紀的于捷斯市政廳,有著南北兩個立面。簡樸的北面是在十九世紀改頭換
面的結果,而華麗的南面則維持原貌。市政廳是一矩形建築,中間有寬敞的中庭,穿過中
庭,就可來到車水馬龍的查爾雷‧吉德大道(Boulevard Charles Gide)。
22. 厄爾谷(Vallée d'Eure)
厄爾谷(Vallée d'Eure)的健行道起點位於公立游泳池旁,越過阿爾隆河(
L'Alzon)後,順著黃色指標走就可以來到一處充滿綠意的林徑。而後,可以發現羅馬人
在西元一世紀所建的水道,用以供給尼姆(Nîmes)水源。
除此之外,還可以拍到于捷斯舊城全景,不過在早上和下午拍,各有其特色,就端視
如何取捨囉!
23. 更多景點…(L'Autres...)
如果對老房子十分著迷的人,來到于捷斯一定無法克制狂按快門的食指。因為記憶卡
只有小小的1G,加上相機年代久遠,功能不佳,所以當天氣不幫忙時,就只好忍痛不拍了
。
即使如此,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值得好好看一看呢!如果有機會來到于捷斯,一
定要努力走遍所有巷弄,因為就在小小的角落中,可以發現好多美麗的房子,無論是門楣
或是廊柱,即使對建築學毫無研究的人也一定可以欣賞建築之美的!
本來我只是要求婆婆帶我看看加爾水道橋(Pont du Gard),沒想到在于捷斯待的時
間竟然遠比嘉德水道橋多更多,而且我反倒覺得于捷斯比嘉德水道橋更值得一訪!難怪婆
婆抱怨著嘉德水道橋現在要收門票(二十年前是免費參觀的),而且被她列入「來一次就
夠了」的名單。
這個在臺灣不怎麼有名的城市,卻讓我滿心歡喜的逛了一整天,真有種挖到寶的快感
呢!
《後記》
于捷斯是個美麗的城市,也因此每年夏天在河村(Rivieres)避暑的日子,一有機會
就會開車來這裡晃晃。雖然常常來,還是被這座城市的古老和美麗給震憾,最近趁著空閒
將每年到訪于捷斯的照片整理一番,也更新了一些文字和圖像,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完整的
訊息。
資訊:
旅遊官網:http://www.uzes-tourisme.com/(英文、法文)
于捷斯古蹟列表:
http://fr.wikipedia.org/wiki/Liste_des_monuments_historiques_d'Uz%C3%A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