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
或謂欒武子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
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
〈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眾故也。」
武子曰:「善鈞從眾。夫善,眾之主也。
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
(《左傳.魯成公六年》)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本文意旨?
(A)欒武子從善如流,察納雅言 (B)三人須同時占卜,才可做出決定
(C)宴席中飲酒,比較容易說服他人 (D)世上無絕對好的事,最好能少數服從多數
答案:(A)
翻譯請參考這個網站 ,網頁中找關鍵字「武子」
http://teacher.whsh.tc.edu.tw/huanyin/anfa/s/spring_autum8.htm
故事得從頭說起,
晉國的將軍欒武子去打鄭國,楚國去救援,
有沒有打贏左傳沒寫,不過應該是打不贏楚國,
所以楚國一回去,就去打蔡國出氣,
這時候楚國又派兵救援蔡國了,
而且相當瞧不起人,只派了兩個縣的兵力前來,
To fight or not to fight? Dochi!
所以這時欒武子的幕僚就有主戰派跟主和派兩邊,
其中主和派有三人(就是考題裡面的"不欲戰者三人"),跟欒武子講了一番道理,
簡單的來說,就是師出無名,打贏也是小贏,打輸卻是慘敗,不如不要打了。
於是欒武子被說服,就決定不打回晉國去了。
接下來就是考題的內容了,八個想打,三個不想打,
主戰派用了兩個理由來說服欒武子應該開戰,
兩個理由都是跟多數決有關係,
所以包括小弟我都是選(D),
不過重點還是在欒武子接下來的狡辯,
他指出如果兩邊都是好事,那就遵從多數人的意見,
這三位大臣也都是管理眾人的公卿,
他們的意見也算的上多數人的意見,
我遵從他們也沒有不對。
#########################################################
就我個人觀點,欒武子應該是幫自己與主和派的三人找個台階下,
畢竟多數決在中國古代只是個參考,並非慣例,主要還是要看老大的意思,
但是說欒武子從善如流、察納雅言,我是覺得有點硬拗啦~
頂多也只能說主和派有把主和的原因說出來,
但主戰派用的理由是「這就是斯巴達!」(大誤)
不知道大家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