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方法,離目標就不遠,即使是一年考上
~~~~~~~~~~~~~~~~~~~~~~~~~~~~~~~~~~~~~~~~~~~~~~~~~~~~~~~~
讀某國立大學三類組的人,長時間待在同一個領域,
偶而會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例如考不上研究所、實驗有做卻連個結果都沒有……),
我也是因失意過後,便想著要先換個跑道來試一試。
來考書記官完全是個意外之舉,因為有自己買書來看,
大略讀過行政學,覺得還不錯,但人名太多了(我跟他們又不熟),
所以先屏除行政學(等於高普考幾乎排除);
警察、鐵路考試又在同一天,選擇警察只能考三等,不想考四等
(假如選擇題改考申論題我就去考了)。
當時要報名,就已定下不考選擇題為主的考試,能的話要全寫申論題。
其實一直以來都覺得能考上專業科目有全部選擇的科目(五等或四等警察)的人真的很強,
考科真的會出的很細,有容易搞混;申論題相對於我,可能較為輕鬆一些,
雖然知道兩者的難處在不一樣的地方,但還是棄選擇,攻申論。
又剛好眼前出現法科,心想就考這個,就算以後發生其他事變,
也可以當作經驗(法律本來就是種經驗的累積)來學習,
畢竟法律是生活中的一部份,不多學點著實太過於可惜。
其實到最後,越學越有心得,興趣也越來越高,
遇到題目不會寫的,也可以寫得出相關的概念,不會變得像一開始學習時的無所適從,
就讓我順利的一次就考取。
一、各科準備要領
上課專心聽講,因為我從來不錄音聽課的,而且錄音只是輔助,
不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不要本末倒置,使自己回去又聽一次完整的錄音;
錄音應該只能聽當時上課疏忽而漏聽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算是逼迫自己,一次就要大致了解上課的內容,
不會的下課就去問老師;
有人問過我說不錄音的話不會有程度上的落差?
我的回答是不會的。也許每科的對應方法會有些微的不同,
但是,如有錄音,會增加自己怠惰心態,
潛意識會想說「不懂的地方回去再聽就好」的這種心態,
當然一方面也是回去懶得再聽一次,所以就能上課當天解決的就解決,
不要帶回一絲雲彩般的煩惱回家去,這樣會多麼輕鬆呀!
還有就是多讀幾遍一定也能增加實力,
畢竟申論題的寫作,拚的是要讓你上考場的時候能忘得更少,多練筆,
也能增加對於寫申論題的熟悉度。
1.國文(選擇16分/申論43分)
選擇部分,並沒有特別去準備,花太多時間去準備也不太合機會成本,
所以只能靠著之前的讀書經驗去寫。
公文,只要背好格式,其實就可以,
去上了郭雋老師的課程後,多加練習以後才把格式一個個的分析出來,
回想模擬考的時候,公文才2分,這才點醒了我,公文的格式要注意小細節,
就算文辭不好,格式也不能出錯,所以這次考試才能有9分的成績。
作文,並沒有特別去準備,
有人說,多看一些文章,可以增進作文能力,這是可能的,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充足的時間去閱讀,
當然,寫作能力好的人,寫申論題相對較為輕鬆,所以多練習當然是可以,
並給國文老師或是具有相關能力的人來幫你看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像是陳敬曜老師,就幫很多人提升國文的成績。
不過我沒特別去練習,只有在警特三考試、高考練筆的時候順便練一下,
私下並沒有寫過,在考場上想寫甚麼就寫出來,但這樣是有個缺點,
就是臨時有字想寫沒辦法寫出來。總結來說,多看、多練習當然是最好的。
2.三合一(憲法、法緒與英文) (78分)
憲法,在上課的時候很重要,上課注意聽講,回家後多做考古題,
有人是把多年的考古題印下來做,當然是有效果。
我只有把課本上的題目全部做完一遍,檢討一次,而後就很少再複習憲法,
頂多考前背一下數字型考題。
法緒,上課專心聽,課後無聊的時候就翻一翻法典,沒有特別去準備,
考前的講座就去聽,以補新的修法,及能增加對法緒的熟悉度。
英文,沒專心準備,倒是有去上彼得老師的英文課,幫助很大,
能理解文法及如何有效地記得相關的英文單字,有空的時候偶爾看一看英文報紙。
3.民法(53分)
關欣老師上的課,讓我一次就可以聽得懂,
實務見解也是能在上課時就易於理解並背起來,
法條再複習的時候,再慢慢的背,
有人抱怨民法法條多怎麼背的?
我個人背的方法是對我有幫助的全部都用上,最多還是用諧音的最好背,
其次是區域式/聯想式背誦法(先背一塊區域中的第一條,
然後在依序的背下一條,
其實說穿了,就是用推的,就像是背九九乘法表那樣,從一背到九),
這樣就不用記這麼多條,或是用關鍵字記憶也很好用。
當然,學習的過程中,最明顯的難關是債篇,
有時回去複習的時候,還是會有其忘記或是不懂的地方,
老師都很有耐心的教導,並且請老師幫我改正練習卷,
並且仔細的批改,指出我的錯誤,使我的寫申論題的實力快速累積。
4.刑法(36分)
周昉、黃磊老師所教的刑法,各有其好處,適用時機也有所不同。
上課程時專心聽,不要遺漏重點,能先盡量理解學說就好,
等上到一定程度後,再回去複習,自然而然會好背很多,
照著課程進度,一定夠時間複習的。
柳震老師,上的是題庫班,讓我有非常多的新想法,刺激著我的腦袋,
上課時所教授最新的實務見解,使我對刑法有更深的一層認識,
而不是只有想法條般,死板板的在那邊躺著,感覺好像在我眼前跳動般的展現。
5.訴訟法(民訴37分/刑訴19分)
民訴,蘇試老師,一開始上是很難吸收,
這我承認(因我非法律相關,而且這是第一年上課),
但有鑑於考試越來越難的基礎來說,
這樣的上課方法才是合乎現在這種大環境的變遷,
所以就硬著頭皮就讀下去,讀到最後,也覺得好玩,
因為能想的空間比民法還多,也比較不用太害怕究竟是寫錯還是寫對,
邏輯對了,分數就有了。
上課中的實務見解很多,能多看就多看,多培養一些邏輯概念,
不懂的就盡速問到會,老師會非常熱心的完整講解。
刑訴,周昉、城曉白(題庫班),
刑訴的準備方式,大多都跟修法、實務見解有很大的關係,
先了解法條,而後再與相關的實務見解做搭配的背誦,效果會很好,
程序上事項很注重人權,多從源頭的憲法出發,能多想想,
這一科也能變的很容易上手的。
6.法院組織法(56分)
陳敬曜老師,上課多使用圖表的方式,使我理解的非常的快速,
短時間內可以完整的學習到其精隨,能不遺漏任何重點,
並分析歷年來的出題方向,只能夠在準備考試的方向,更為精準。
這一科是比其他科還要好拿分數,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能越早背完法條就快點背,
我是跟著課程的進度背誦,並解時常回頭去複習法條,使熟悉度大增,
法官法也要學,畢竟是新修沒幾年的新法,可能會有可出的可能性。
二、讀書方法
1.練筆
練習與讀書是相輔相成的,基本上,時間足夠時,能多練就多練,
尤其是一開始接觸時就開始練習,
早點建構出申論題的架構,就能越早的熟悉申論題中所有的特別寫作邏輯性,
以及能抓準自己必須花多久的時間去完成一份試卷,
讓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對於考試的態度,
其實寫越多練習申論題,除了能讓自己有練筆的機會外,
更能讓自我的心有篤定要上的覺悟,會比較沒半途而廢的想法。
一開始時間足夠時會練筆,越上越後面時,漸漸減少練筆的時間及次數,
轉而對課本讀內容能多讀幾遍就多讀幾遍,並且配合著解題書來分析題目,
藉此來快速分析,題目的爭點,讓我上考場後有更多的時間架構完整的解答。
2.讀書會?
說現實的,我非本科,又是第一年備考,
難尋找或觀察到跟自己有相當實力的人
(因不知道同學之中有誰是第一年,又加上今年上課的人練筆又少),
實在過於難組,所以並沒有組成別人口中的「讀書會」,
僅有一位同學,約個時間討論較為不會的地方,相互討論,
讀書會是有促進程度的幫助,所以有機會的話還是組一下。
3.筆記?
筆記方面,其實不是挺重要的,重要的是,能記得住,比整理筆記重要得多。
並不是說不做筆記,而是要做到自己能夠以最短時間內喚起最多的記憶,
板書的筆記,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必要的,我自身也不例外,
這裡所敘述的筆記是,學習到一定程度後,依自己的吸收狀況來做出最精簡的筆記,
換句話說,筆記只是個輔助工具,能不能吸收進去腦袋之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況且,做一份筆記是很花時間的,
上考場當天,我只製作了幾頁易忘的或是最重要的實務見解來看,
並沒帶厚重的書去,考試當天可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看很多,
這點就自我斟酌的做出來。
4.讀書時間越多越好? 找到讀書方法比較重要!
讀書時間,這真的是因人而異,
說實在的,有聽說過,讀平均一天10小時的人考上,我是覺得很厲害,
讀書完整的讀了很多遍,成績出來也很好。
但我的方式,最多6小時就受不了,平均一天是3小時左右,
通常是早上運動,中午吃個飯後開始讀書,讀到下午5點,
開始開電視、玩電腦(當作是一整天的放鬆),著實沒辦法讀太多的書,
所以在此呼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比讀書時間長來的重要,
國考就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考試的讀書方式,
因為又不是在做研究,不必專研太深,
而且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可以更事半功倍。
5.讀書計畫
其實我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讀書計畫,
不過一定會跟著課程讀書,是接近有點單純的想讀甚麼就讀甚麼,
對於課程的進度讀到了,
爾後只要找一些時間複習,其實就已經能掌握住大部分的內容,
還是跟前面的同一句話,認真的上課聽講,可以減少很多的讀書時間,
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走得更為輕鬆。
四、使用之書單
國文-作文 卓村 志光
民法103~94年歷屆試題詳解 高點王牌師資群 高點
就是這本刑法分則體系+解題書(上)(下) 周易 爾雅 讀享數位
刑法總則-爭點三合一 法毅 新保成
易解-民事訴訟法概要 何臻 新保成
刑事訴訟法 二版 莫孟衡(撲吼獅) 學稔、新學林出版
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2版) 黃韜 讀享數位
(以下漫畫,有時間的話再來排解心中煩悶之用,順便思考人生)
女法官1~5 かわすみひろし/作畫 毛利甚八/原作 方郁仁/譯 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