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錄取類別
高考三級環境工程
二、背景
大學本科畢業
三、成績
國文: 49(申37測12)
環境化學與環境微生物: 76(16/11/8/15/17/9)
法學知識與英文: 56
水處理工程(包括相關法規): 64(18/15/16/15)
環境規劃與管理: 56(12/14/14/16)
流體力學: 50(12/0/10/20/8)
廢棄物處理工程(包括相關法規): 60(13/10/20/10/7)
空氣污染與噪音控制技術: 74(20/18/16/4/16)
普通科目平均:52.5
專業科目平均:63.3
總成績: 61.17 (成績排名:6) (錄取標準51.6)
四、準備方法
其實報考高考算有點應付家裡的期望去考的,因此我大概快報名才開始準備,算起來
應該是三到四個月,但是同時實驗室也有工作要做,一週大概可以念約15小時,不過因為
是本科系而且平常有讀書習慣所以準備起來只有前一個半月開始較吃力,再來就是複習再
複習,比較輕鬆也沒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其實是到後面累惹,然後就被家人念整天看動畫死宅
QQ)
前一個半月收集考古題並且直接開始解題,技師跟高考考古題都解,可以分析考題的
趨勢,也會發現技師跟高考有考題重複,通常重複的題目代表最重要的觀念;直接寫考古
算是我認為最有效率的短時間衝刺準備方法,可以很快速地了解自己有哪些部分不懂或是
記不熟,從考古不會解的部分再去翻書把不懂的單元讀清楚。
解考古原則一樣是太偏的題目不寫,重要觀念題一定要搞清楚,另外我自己有看原文
書的習慣(水處理、環化、空污),如果時間允許原文書真的是很好的資源,能把觀念講得
清清楚楚,但是讀起來要花蠻多時間的。
以下是各科準備的方法。
(a)普通科目
只有花半天時間準備公文,公文格式記熟其他都是進去臨場反應。
(b)環境化學與環境微生物
環化跟環微分別是大一跟大二時修的,特別是系上教環境化學的老師教得還不錯所以基
礎算打得穩,我在大三時有去上石濤老師的環微,我的環微超弱,所以主要時間都在聽環
微,環化在考試前花一週複習,考古題我只寫前三至四年,石濤那本題庫原本想說要每個
題型挑一題出來寫,但是後來時間不夠就放棄惹哈哈。
我算運氣不錯環化環微原本是我最怕的科目,因為準備時間很少,但是今年考得很簡單
,因此沒吃虧太多。建議時間足夠可以提早準備至少寫考古(五年)跟石濤老師的題庫每個
題型都做過一次。
(c)水處理工程
水處理工程內容最多最雜,如果大學有修真的要好好讀,我在推甄研究所時被評審老師
問到水處理的問題,回答太差然後被羞辱一番深感慚愧,所以這三個月我花最多時間在準
備水處理,除了把書拿出來重翻一次,還把十年的考古都解完惹,此外還要感謝實驗室學
弟跟我討論許多問題,也幫我發覺不少我觀念不清楚的地方,還拿題目去問學校教授,真
的非常感謝老師耐心教導,水處理部份每個單元的原理跟設計參數都要清清楚楚,算是為
了考試背一下枯燥乏味的參數吧,記得要找計算題來寫,不管是考古或是坊間書局的題目
都可以,算題目的時候就可以發現自己哪邊不清楚。最後,生物處理的部分幾乎每年都會
考到,真的超重要。
水處理的分數我自己覺得偏低沒有很滿意。
(d)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規管基本上我沒有準備,只有每個禮拜上網看環保法規的修正跟環境新聞。
(e)流體力學
在學校曾擔任一學期流力助教,這次考這種成績也是很對不起老師,學弟妹會懷疑老師
選助教的眼光吧,流力考古我只寫高考的前三年,可以明顯看出高考的流力比技師還難,
基本上我只有讀閘門受力、柏努力、雷諾轉換方程式應用、N-S equation、因次分析、模
型製作,所以我第二題直接零分XDD。
今年跟機械水利一起考真的對環工很不利,寫到後來根本崩潰,式子都列出來但是都少
幾樣東西,答案就是出不來,考完流力那天有上來跟版眾取暖哈哈XDD
(f)廢棄物處理工程
這科就是考法規,有關廢棄物的法規都要讀,有空閒再依難度由簡單到難挑計算題來算(
需氧廢氣量、熱平衡、達西定律等等),這科要拉開分數不簡單,要考低考高都很難。
(g) 空氣污染與噪音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