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公職也快半年了,身邊陸續有朋友想準備國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想問的問題
想要少走冤枉路,不論是來信給我的版友或是身邊的朋友,我在這邊寫一些心得,
給那些想要進入國考之路的考生。
一、想上榜的決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從我踏入補習班的那一刻,到我正式任公職,剛好是整整兩年的時間,不多也不少。
還記得剛開始讀書的時候,決心不是很強烈,總是有著「第一年考試就試試看」
的心態,我不可能第一年就考上,但第一次高普考的成績出來,卻比想像中的
漂亮,我才發現原來國考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如果保持著必上榜的決心,第一年
就上榜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另外,這條路會走得比你想的漫長,中途放棄的人
很多,卻往往只是差了最後一點決心,想當初中間還轉換跳板到郵局內勤,後來
發現堅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別人的經驗終究不是你的:
這或許是每個要準備國考的人最常問我的問題,「我該要選怎樣的書?」
我只能說選一本你讀得下去的書,這本書再好內容再豐富,但如果你讀不下去,
那對你來說這本書跟垃圾沒兩樣。就像很多人推薦韋伯的拆解式政治學,但我翻了翻
我完全看不下去,那倒不如選擇一本自己能看下去的書,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讀書方法比讀書時間多寡更重要:
很多剛開始準備國考的考生,常常會覺得我一天要讀多久的書才合理,讀得太少
怕落後別人;讀得太多卻又怕自己吸收不了。我只能說好的讀書方法比讀書時間
多寡更重要,當時準備國考我一天的讀書時間平均只有4~6小時,但是掌握好考科的
配分、重點的分布,把20%的時間放在80%的重點上。所以重點不是讀了多少書,而是
你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有多少。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就是,當你離開書桌的時候
對於剛剛讀的東西是要徹底了解的,能夠在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架構出現,如果沒有
辦法對於剛剛所讀的內容理解透徹,那大概過了一天,腦袋重整之後,這些資訊就會
被大腦丟棄,因為沒有經過重整的訊息,對於大腦來說就是種負荷,所以在讀了一個
段落之後,「務必要徹底理解剛剛讀過的東西再離開書桌」,不然你回來之後,要再
多花一倍的時間去理解,因為重複理解一段破碎的資訊,久了也會覺得煩。
四、仔細衡量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去補習:
如果沒有一點法科的底子,我是覺得可以去買單科的法科來補,但是學科的話我還是
建議其實自己讀就好。想當初面授班通常一堂課3小時,要提早去佔位子,下課後又
要騎回家,其實來來回回你已經花了快5小時在上面,回家之後還要整理老師上課
的重點,其實無形之中默默浪費了超多的時間,也不見得能夠把老師上的東西都
吸收進腦海裡面,明天一早起來這些破碎的資訊,又被大腦習慣性的丟到垃圾桶裡了
,所以除非你是個很自律的人,可以每天回家後還穩定的複習完再睡覺,那當然
可以去補習,如果不能這樣的話,我覺得倒不如好好安排自己的讀書計畫,一步一步
達成自己的目標。還記得剛開始補習後,只去了補習班5個月,後來都是自己回家
讀,沒有再去補習班過...因為我自己認為去補習班的效益遠不如自己讀來的大。
五、考古題的重要性:
其實研究考古題是很重要的,也不是說你一定要把所有考古題都做過,而是你可以
透過考古題的方向,推測出哪一章才是這個科目的重點,掌握好80/20法則,事半功
倍,所以打算踏入國考的考生,可以先從考古題下手,研究好每一章的重點在哪,
針對重點讀。
六、準備考試不是在做研究,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枝微末節:
今天你準備的是考試,不是在做學問,所以不要想把一本書讀得仔仔細細,當然如果
你有這個能力很好,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只想上榜。所以,不要一翻開書就從頭
開始唸到尾,而是翻開重點的章節讀,配合考古題,把重點先抓起來,讀完了行有餘
力再去讀旁枝末節的地方。「考試不是在做學問」,讀到不會的地方就跳過,除非
那個地方真的很重要,那當然務必要搞懂再離開書桌。但一般來說不要在細碎的地方
鑽研太深;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反正你要掌握的是重點,不會的地方就跳過,
善用自己的時間。
大概是這樣,先打這樣就好,希望有幫助到某些迷惘的考生~~~高普考也剩三個月了,
希望大家都能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