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第一次上榜,但我沒想過從普考走到高考,竟然花了我快九年時間。
(扣掉寫論文和當兵也還花了七年),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證明什麼,只是為了
鼓勵像我一樣在職準備,或者對文化行政仍九死不悔的朋友。
在這次考試之前,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了,因為考試不會是生命的全部,
慶幸有一個安慰的結局。不論普考或高考,我都是看板上前輩的書單和自己有興
趣的書來準備。原本以為普考上後高考應該不會等太久。但進入文化單位後,
尤其是一線業務單位,頻繁的自願加班算是常態,還要應付繁浩的報表和民代需求
也曾幾個月沒時間回家,我媽打來問我說:你到底是去當公務員還是去開
公關公司?我還真答不出來...
但有暗的地方必定有光,好幾次我都想轉職系了,但接觸過的人和團隊就會
從記憶拉住你,例如有時我會拿出屏風表演班解散前寫給館方人員的感謝小卡,
又或者只是原住民朋友的一句:「祖靈會保佑你的」,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這次分數沒有特別高,算沒有偏科吧
文行60
藝概79
本國文學69
文化史56
人類學69
文資53
考不好的科目也就別說了,本國文學、藝概、人類學分享一下今年答題方式
一、本國文學
因為是本科,所以我的習慣是從先秦到後現代,每一個時代的風格都要記住
2位作家2本作品,這樣才能舉例,例如這次考的日治女作家或現代文學。
其次,我會稍微延伸書寫,例如日治女作家我帶到一些五四影響,冰心到楊千鶴
,以及楊對後來的影響,答題配置大概10(前置背景)+70(內容)+20(影響)。
版上前輩的書都足夠,只是看願不願意花時間用自己的方式整理...
二、藝概
這不是我的本科,但大致延續上面那種寫法,如現代建築就先介紹風格派、
新造型再轉入包浩斯和影響。這次比較訝異的是黃土水那題25分,我想是因為
謝里法老師的故事讓這題寫起來像在聽書吧,包含如何是帝展雕塑第一人,
進而影響陳澄波參加帝展等等,這些小故事都立了大功。
三、人類學:
有一本台灣人類學成果回顧的書(之前前輩書單有),真心建議靜下心來看看
台灣研究的成果,將很多有趣的研究紀錄下來,例如民族學發展、社造、文化與
商品化等,都可以讓沒有邊界的題目,增加不少血肉。
簡短心得,感謝前輩的貢獻,也希望還在準備文化行政的朋友
不論最後有沒有走上這條路,都能保有對文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