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務員大減 危樓已現
聯合報/ 呂欽文
根據考試院統計,公務人員報考人數自二○一二年近七十九點五萬人,逐年遞減至二○二
二年的三十四萬餘人,十年減幅達百分之五十六點一二。
報考人數變少,不是因為我們社會的活動減少,更不是我們的行政效率變高,而是「公務
員」已經不是年輕人職涯的優選,更不是早期人人稱羨的鐵飯碗。
公務員變少,表面的數字變化看不出它的嚴重性,但如果深入了解,是會讓人坐立難安的
。別的領域不敢推斷,但以筆者熟悉的建築領域來說吧:
我們國家每年數千億元的公共建設經費是掌握在建築(工程)相關的公務員身上。他們的
觀念與經驗,在在關係著這些經費運用的效率。每個機關都需要營繕人員,就是透過高普
考晉用。如果找不到人推動建設,或是推動了也是跌跌撞撞,後續的問題將是一籮筐。但
這還是小事。
更讓人擔心的是,每個建設案,都需要申辦建築許可才能興建。營建法規、公共安全、公
私權益,都要經過政府的審核才能放行。而代表政府執行這樣的審查工作的就是各縣市建
管單位。建管人員的為與不為,或是執行公務的品質,會影響社會巨大的成本自不在話下
。就以前陣子發生的「大直損鄰案」來說,我們就看到了建管人員是扮演了什麼樣的關鍵
角色。
然而,因為公務人員報考人數愈來愈低,各縣市建管單位缺額嚴重。北部某直轄市缺額竟
達四成以上。其結果是一人當兩人用,初階人員當高階用。即使當事人苦幹實幹,其審查
及處置品質卻不能不讓人憂心。缺額會造成惡性循環,累了就走人,留下來的就更累。
建管人員不足,說是「社會安全問題」,實不為過。
筆者曾經與熟悉建管業務的中央官員論及此事。「無解!責任大、待遇差、尊嚴無!誰還
想幹公務員?」
想想也是,當年公務員有種種福利,即使待遇沒好到那裏,但是在為國家做事,油然而生
使命感。但如今,從年金到福利,這個砍那個減!不如歸去,當然是很自然的反應。
我們的社會應體認到公務員職責的神聖性,該好好的檢視我們是如何對待文官。國家的進
步,一半在公部門。沒有李國鼎孫運璿們,就沒有台積電和十大建設。
公務員素質不良,街上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危樓。從建築的角度看,問題已經明顯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566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