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交換學生第一學期心得

作者: cdpow2 (誰也不可惜。)   2014-12-18 14:27:54
考完期末考了,雖然還有報告,但只剩一點點要寫,
所以基本上算半個放寒假的狀態了。
能出來交換對我來說真的是件很驚奇的事;能拿獎學金出來也是件驚奇的事;
來UC Berkeley更是另一件驚奇的事了。首先我要感謝上帝給予我這個機會來體驗這些。
(關於我的申請心得,請在版上搜尋我的ID)
來聊聊交換學生到目前半年的收穫與反思。
假如未來有想要交換的人,這篇貼文或許可以讓你再想一想,
有不同意見的人也歡迎推文指教。
前言
這篇是寫給交換學生的,所以假如是出國唸學位,或是碩博士,
我個人覺得狀況不同,很多點不能相提並論,所以要參考的話,還是以交換學生為主。
學業(可被複製的)
(a) 課堂學習
就社會科學而言,我個人感受是負擔比在台大時還大,
我這學期修的學分數是在台大時的一半,但花在讀書的時間沒有少多少。
當然英文閱讀速度不夠快是個原因。
我計算過,一本三百頁的中文書,我可以週末的兩個下午讀完;
但是同樣份量的英文書,我現在要花五個下午才讀的完,
所以假如英文不是母語,一開始在追閱讀量真的蠻辛苦的。
我個人去年考多益閱讀滿分,托福閱讀29分,隔一年英文又更進步,
但來美國還是覺得自己閱讀速度差人家太多,所以假如你比當初的我還不好,
那麼出來之前最好再多加點油(建議暑假時可以多閱讀英文)。
至於課程難度,我個人覺得沒有比較難,
考試拿A不是問題(當然前提是要都讀完讀懂讀熟)
然後上課的部份,就跟大家在台灣聽到的一樣,
教授很愛問台下問題(起碼我每門課都這樣),至於底下,
雖然回答都很踴躍,不過我觀察到的,是都幾個人固定舉手發言,不是所有人都積極。
所以定義國外學習就等於積極這個說法,就我個人經驗來說,並不成立
綜觀一學期下來的學習經驗,我個人認為好像沒有哪個部分是不能被複製的。
不論是講課還是討論,現在的線上課程設計基本上都能覆蓋到。
所以就大學部而言,你真的很渴望修國外的課的話,
恭喜你,免費線上課程一籮筐等著你。不一定要靠交換學生。
(b) 英文變好。
我必須說我的英文的確有變好,現在讓我裸考托福的話,
我覺得考個110以上應該不是問題,但變好的原因,絕對是在台灣也能完全複製的。
英文變好主要原因不外乎每天被英文大量轟炸,
真的很痛苦,我到學期快結束才總算適應…。
一週的閱讀量超過三百頁、每天聽與說英文,然後作業報告也都用英文寫,
跟朋友傳簡訊也打英文。簡言之碰英文的時間比我當初考托福前密集準備還多,
英文想不變好應該蠻難的。但是這點在台灣也完全可以達到呀!
舉本人主修之一的台大經濟系,起碼大一大二基礎課程都有用全英文授課的班、
選修課程也都有英文授課的,學習環境完全可以暴露在全英文之中。
至於生活上,台大也是一堆交換生,多認識一些,
你的生活英文使用量基本上完全可以跟在國外一樣。
而娛樂上,你可以選擇不看台灣報紙改看紐約時報或華爾街日報,
不看台灣綜藝節目,上youtube看那些國外素人自己錄的也是很好笑的影片。
反過來說,假如你出國還是都跟華人混在一起,
那麼英文使用量基本上跟在台灣沒差多少,這樣英文要進步可能會有困難。
小結一下,英文變好這點在台灣完全可以達成,
跟國外相比只是環境逼你、跟你自己逼自己的差別罷了。
學業(不可被複製的)
上面兩點可被複製的,是蠻多人寫交換學生申請計劃會寫到的。
但就我個人看來,只要自律夠,那些在台灣也可以達成,
來國外也只是環境逼你而已。所以假如我是審核讀書計畫的教授,
看到寫這兩點,心裡大概會暗笑寫的人的迂。
但的確也有很多東西是真的只有在國外才有,下面列舉幾個重點項目。
(a) 辦公室時間
這點我覺得不能複製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乃是達到別人還觸及不到的境界,
台灣目前比起國外,很現實的大師少了點,所以想要一對一諮詢大師級人物,
目前多數情況還真只有親自來國外才可以。
第二,那可能有人會問,線上化不就好了,還可以開放更多人參與討論。
這點就跟單純課堂學習討論不同,我個人覺得多人討論比較像是發散式的學習,
但是一對一諮詢比較是收斂,是選定方向然後專精,這種狀況比較難讓太多人參與,
一來是每個人方向可能不同,二來是時間跟資訊被人數給分散後,就比較難專精。
(b)推薦信
這點真的是太現實了。但以經濟學角度來分析,
訊號是讓人決策的重點,所以假如兩個同等優秀的學生,
一個拿到學術圈赫赫有名的UC Berkeley教授寫的推薦信,
跟拿到在台灣的普通教授寫的推薦信,很現實的人家要UC Berkeley這個訊號,
即使兩個學生一樣強。
所以未來有想走學術路線的同學,
先準備好自己,來交換時讓教授看見你的優秀,
拿到推薦信,比起留在台大,相信絕對是有正面加分的。
(c)在地特色
這點也是很現實的。國外有很多在地特色資源,真的是台灣沒有辦法有的。
像某些特定主題的課程,台灣沒人研究,主題又沒熱門到被線上化,
那真的只能來國外學習;又或者某些社會科學研究的族群,
只有在某個地方特有,例如要研究華裔美國人,
當然是來加州可以收集到的資料比在台灣多;
還有像加州相當有名的矽谷,是新創公司的天堂,
很多很酷很猛的新創公司都聚集在這邊,想感受創業能量,來灣區唸書會是好選擇。
另外特別想提的是,假如有機會到比較頂尖的大學唸書,身邊的人也都會是你的寶藏,
尤其來UC Berkeley,不論是美國同學,還是台灣同學會的學長姊,
我在他們身上學了很多,也聽了很多很厲害的經歷,
這點在台大我個人覺得雖然可以達成,但比較難,
畢竟能來這邊的碩博士生,在台大都是最頂尖,
能有地方把他們匯集在一起,個人覺得十分難得。
另外再舉幾個UC Berkeley的特點項目讓大家參考
(i) URAP at Berkeley
這是大學部研究計畫,可以讓你在大學部就跟世界大師學習做研究。
(ii) UCDC Berkeley in Washington
這是到華府實習的計畫,可以體驗美國最頂級的實習體驗
總之這三點是我覺得出國交換比起留台灣能得到,並且不可取代的。
所以同樣的,假如要寫交換學生的申請計畫,這三項會是很能發揮的。
其他迷思
最後來講幾個交換學生給人帶來的刻板印象,
因為我個人覺得不成立,所以就把他們叫做迷思。
(a) 走出舒適圈?
很多人說出國就是走出舒適圈,我覺得這點也是被包裝過的。
假如你出國還是每天跟華人混、吃台灣菜、上網看台灣的媒體,
做完全跟以前沒兩樣的事情,那是哪門子走出舒適圈?
但假如你在台灣就大量嘗試不同領域的事物,多交不同個性類型的朋友,
那麼不用出國,你也是每天在突破自我。
(b)變獨立?
出國的確有無數可以幫助你變更獨立的事情。
從買機票、自己生活、外出旅遊諸如此類的事情。
但就我來說,從台南到台北讀大學,跟從台北到柏克萊,
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所以要變獨立?在台灣就可以。
(c) 旅遊?
這點我必須說,很多經歷的確只有到國外才能體驗到,
旅遊是其中一項,但假如想旅遊的話,就直接去旅遊就好呀。
用交換學生名義尸位素餐跑去旅遊完全是資訊不對稱中的道德風險。
當然寒暑假去旅遊可以,但先前聽國際處老師說,有學長學期間去旅遊,
都沒去上課被當光,對方學校對台大有壞印象,從此不跟台大簽約。
結語
這是我覺得在考慮要不要申請交換學生,或是寫交換申請文件可以參考的點。
至於UC Berkeley的其他學校與生活細節,等我過完一整年再來整理。
作者: aannddy (aaannddy)   2014-12-18 14:47:00
神人先推 晚一點看完在推
作者: benpanyen (華飛)   2014-12-18 15:11:00
大推 強者我朋友!!
作者: BambooIL (Zil)   2014-12-18 15:47:00
原PO跟樓上都是真強者
作者: ckbluejays (Viva)   2014-12-18 17:56:00
推 年初寫的準備文真的讓人收穫滿滿
作者: yellowredray (Ray)   2014-12-18 20:34:00
推推 期待整年心得文
作者: emsian (emsian)   2014-12-18 21:12:00
推 期待接下來分享~
作者: aannddy (aaannddy)   2014-12-20 13:18:00
看完 覺得厲害 在推一次
作者: Hormes (AD)   2014-12-20 13:57:00
作者: wizcat (wizcat)   2014-12-21 21:48:00
推:)
作者: Wayne0933 (阿禿顆顆)   2014-12-24 13:02:00
推!很有想法!
作者: yichia9470 (KiD)   2014-12-28 10:57:00
實用推~
作者: shaq2000 (byg)   2013-01-12 17:01:00
好猛
作者: A1ch3mi5t (波霸奶綠微糖去冰)   2013-06-16 19:07:00
Goo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