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指摘了賓士可能用了違例的的後輪轉向設置第一部分,到新加坡的時候說賓士用了新的後剎車鼓跟輪圈來更好的控制後胎溫度,這對賓士來說一直是困擾然後到俄羅斯的時候換了懸吊,更好的維持底盤『低』度(賓士低斜率設計對底盤前後仰角變化很敏感,角度變化超過容許範圍就會丟下壓力)講到這裡其實說了兩點,第一點後胎溫度控制,第二點總之賓士找出方法相當程度起到了過去被禁止的FRIC系統做用,當然不可能完全一樣,但可以減輕原本弱勢就夠了接下來才是重點,賓士在俄羅斯站的慢彎指向能力遠超法拉力引起作者懷疑,認為賓士可能透過Brake by wire +MGU-K的微妙運作差動讓賽車在轉彎時兩後輪轉速不一樣亦即:外側輪就轉快一點內側輪慢一點...這不是新主意1998年麥拉崙MP4/13季初的優勢就來自於賽車的偏向剎車能力,靠方向盤上的開關+第三剎車踏板,彎道內可以選擇左邊多煞一點還右邊多煞一點,很快被禁止以後F300的速度就明顯追上了,那現在這文章指控俄羅斯賓士的新懸吊也有類似的把戲,然後抱怨FIA死盯著法拉利都不關心賓士.....這一站賓士後輪明顯磨損較快,的確是有可能是因為這樣導致的咩...其實賓士的設計非常古典,相較2010年紅牛開始的高底盤斜率設計,賓士車體的理念跟2010年的MP4-25其實沒兩樣,也都對底盤『低度』很敏感,空力大受限的14-16年加上引擎優勢就沒感覺,空力放寬後的2017年問題就跑出來了,今年又更嚴重,才需要在那邊想洞想縫....總之,賓士的把戲會不會說穿了就這麼不值錢呢XD 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