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車隊發佈的設計創意,扣掉類似紅牛跟威廉士只是塗裝展示的以外
一些比較明顯的設計變化在小弟個模型迷看來倒很有一點返祖的感覺
都似乎在往2010-2013年間設計找靈感搭配新的賽例。
2014年以前的設計,因為排氣管有兩根,還可以花式在側面找位置噴氣
所以所有的車隊都想輒利用排氣管/側箱的組合去製造擴散器上方的『高品質氣流』
以及封閉擴散器兩側的氣流,讓擴散器效果更好
那麼新賽例下,說是說地面效應回歸,
但因為始終有Skid block存在,那就跟過去的地面效應車不一樣
擴散器具體作用的 kick-up 點(文組腦記得的是這個詞彙,有錯請指正)往前拉
過去大約是車底變速箱的位置,現在往前拉到約略油箱的位置(換言之變『深』了)
以前Barge-board的地方也被一個往底板進氣的結構取代,主動往車底收集氣流這樣
可以說整個「擴散器」結構變得很大,整個底板幾乎就是一個特大號擴散器
但無論如何作用的原理還是一樣,誰可以讓「擴散器」更好的抽氣就會有更好的下壓力
而今年的車側空力設計又被砍了,那有人會把腦筋想到2010-2013年間設計似乎也不足為奇
亦即用整個車身整流把更好的氣流送到車尾,為整個底板的抽氣工作服務
這不,馬丁車隊的車側設計,
如果拿去跟2012 康達排氣管設計的鼻祖:麥拉倫 MP4-27比,由上面看就極為相似
只是當時排氣管可以裝在向後延伸的側箱尾端現在不行
但那個長長的側箱『蝶翼』結構仍然可以起到壓縮車側空氣並導往車尾的作用
康達排氣管時代就是靠這個往擴散器上方輸出高速氣流,
然後透過排氣往擴散器兩側吹氣封閉擴散器兩側,
這樣雙重效應來給擴散器製造最好的工作效率
2012年後半開始到2013年的紅牛賽車無疑是把這套發揮的最好的車隊
大家都記得,2012年即便有人車側被撞出了一個大洞
紐維老兄看著大圖輸出的損壞照片眉頭皺的跟包子一樣,VET還是在巴西站拿下世界冠軍
法拉利那個『下凹碗公狀側箱』,則跟麥拉倫2011年的MP4-26的下凹側箱設計若合符節
都是試圖讓通過車手座位兩側的氣流減少阻礙直接通往車尾後方
這當然也要搭配鼻翼設計導引氣流,各報導也都有提到法拉利的鼻翼設計
總之跟上面馬丁完全靠車側結構導引氣流是完全不同思路
小牛的車則跟2011年紅牛的RB7有像,
總之車身曲線從側箱最外緣開始往車尾燈方向傾斜收緊,目的一樣是往車尾後方輸送氣流
RB7當時為了讓整合於底板兩側,打扁的吹氣排氣管運作的更好,車身曲線就長這樣
那現在沒有吹氣排氣管,車身設計成這樣一樣會有助於車尾氣流
大致來說這算是不太冒險也不走奇路的路子,對小車隊來說應該是個好方法
我一個不太看賽車的朋友看我在歪著頭看小牛車設計湊過來看,他就覺得這車很漂亮。
與上面三個明顯返祖設計的車隊相比,剛發佈的W13就顯得蠻像2017年以後的賓士賽車的
剛剛乍看還以為誰拿了2017年那個還沒經過『向法拉利致敬魔改』的W08當新聞照片...
仔細看才看到啊後懸吊部分算是有試圖製造一個氣流隧道這樣
讓我想起09年雷諾賽車的後懸吊附近結構。
其他的部分....連側箱進氣口的花樣好像都.....沒什麼花樣
跟HAAS一樣相當的平淡,今年賽例的重點:底板『進氣』設計倒是看起來比較有變化
然底板以上的車身設計是沒有很大的花樣了,
所以這就是 James Allison 離開前線一年孵出來的成果?
Well,是大巧無工無招勝有招,還是人家想到的賓士沒想到,等公測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