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kFzP65XuNsc
Kyle上的新影片我覺得還不錯,
正好討論了最近版上討論的幾個問題:
1.F1近幾年的空力規則變動與引入地面效應的原因
2.在機械方面無法改善地面效應的原因
3.為什麼豚跳無法從風洞發現(記得之前有版友提問)
我做一些粗略的翻譯:
1.近年F1空力的沿革:
因為FIA一直希望改進後車跟車的效率,
所以一直致力於減少車子後放混亂的氣流。
其中很大的部分在於前車的out wash(外洗)氣流。
2018年(感謝版友指正)的設計有複雜的前翼和巨大的側箱外洗板。
尤其是那個前翼製造了大量的外洗渦流。
所以到了2019年前翼被精簡化,還有削減側箱底板。
為的就是抑制外洗氣流。
而到了2022年,FIA更近一步縮限外洗氣流。
側箱底板近一步內縮。
輪圈加蓋阻擋氣流從輪框外竄。
尾翼端版拉曲線(減少渦流)。
以及最重要的:阻止車尾底部擴散器外洗氣流,
改成向上延伸成上洗氣流。
但改成這樣會喪失非常大部分的下壓力。
這樣F1就不是FIA的最高規格(=最快)賽事了。
所以FIA就把地面效應找回來,讓底板產生車子的主要下壓力。
也允許車子底板側裙向下彎,最低可以與plank差不多低。
這樣的規則讓車隊設計不再追求rake(翹屁股)
去讓車子底板變成擴散器。而是盡量壓低車子去最大化地面效應。
2.今年機械方面的改變對豚跳的影響:
如上一點提到,各車隊都在壓低車高追求下壓力。
所以這直接導致了懸吊行程又硬又短。
遇到爛一點的路就直接跳給你看。
而且今年的規則又拿掉了inerter(就是J-damper)。
- - -
Inerter的功用和廢除原因可以看這個
https://youtu.be/t58qjcNwEbo
主要就是預算帽+18吋框減少了晃動
所以認為拿掉不會影響太大(但沒料到豚跳引起的跳動)
- - -
所以車隊少了一個能有效抑制oscillation的工具。
綜合空力和機械方面的原因造成豚跳變得難以控制。
(Kyle另外有個影片解釋地面效應影響豚跳的原因
https://youtu.be/5a4sBF3s0UI
有興趣可以另外再看一下)
3.為何豚跳沒辦法在風洞被測出來:
主要是被風洞測試規則卡住。 XD
一方面是風洞測試模型沒辦法真的放在履帶上跑,
因為會把風洞搞壞。
所以沒辦法真的把車子放很低很低去模擬低車高的狀況。
再者,FIA限制了在風洞測試時移動模型的速度。
規則上面說只能移動0.5Hz。
但實際上豚跳的頻率平均是5Hz。
所以車隊也根本不可能從風洞數據測到這個問題。
以上是Kyle這部影片講解的內容。
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新進來的板友了解F1關於技術規則的一些變動。
個人認為F1最有趣的部分就是這些技術開發。
每次看到都覺得:「靠!還可以這樣玩喔?」
就像前幾週Toto得知有車隊用彈性底板的反應一樣。
我認為Toto的驚呆反應比較像是:
「靠!原來可以動這個地方?我們的工程人員怎麼沒想到?」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