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lish (elish)
2025-01-18 00:46:50這篇心得寫得略長所以切成九段,為免洗版每篇會隔一陣子再貼,以下
是多了封面和延伸連結的部格格版:
https://www.elish-nbf.net/2024/05/blog-post_25.html
前陣子讀完皇冠在無版權時代出的經典鬼故事短篇合輯「鬼的邀請」,因為沒有
註明出處,所以邊讀邊想說那來找一下原作名字好了,沒想到竟然變成浩大工
程。
這篇心得既是書的心得也是尋找出處的記錄,篇幅也因此拉得滿長的,首篇提
及的兩作分別是二十世紀初早逝作家Richard Middleton最具代表性、帶有一股
甜美憂鬱的作品「鬼船」,還有原型可以回溯到西元250年的陰森俄羅斯民間傳
說Two Friends。
最初之所以注意到這本,是因為作者標注莫泊桑等,以皇冠當代名著精選來說
滿特別的選書。感到好奇找來讀,想說應該是莫泊桑時代的鬼故事合集吧?翻
開第一個故事,兩個好友從小在蘇俄小鄉村一起上學……等一下,莫泊桑死的
時候,蘇聯出現了嗎?。
好吧,這顯然不是莫泊桑寫的,畢竟作者也標了「等」,問題再來變成所以作者
是誰?考慮到皇冠當年是在無版權時代,抓著國外暢銷排行榜的書就直接翻。
雖然沒附小說原文書名,但會附作者的英文姓名,是故一般而言要找原作並不
難,至少原則如此。
但鬼的邀請集合各種不利條件,首先作者只標莫泊桑,搜尋上沒鑑別度可言。
除非很幸運找到當初譯自哪本合集,不然也只能按小說內容一篇篇各自去找。
因為真的很好奇,而且好像很好玩,所以我就一篇篇去找了。
過程中繞了很多路,也曾迷過路,不停夢想會突然找到一本書,內容正好收錄
跟本書一模一樣的27篇故事,這樣就不用再辛苦了。可實際上不存在這本短篇
小說集,所以我自始至終也沒能找到心心念念的黑聖杯。最焦慮時甚至有點絕
望,想說整本書大概一半以上的故事都不可能找到原作。
不過該怎麼說呢,還好在各種善心人士撰寫的心得、介紹與偉大資料庫和線上
資源幫助下,最終找到絕大部分的小說出處。整個過程也因此看見各式各樣有
趣的風景, 總個來說非常開心。於是這篇心得既關於短篇集收錄的故事本身,
也關於尋覓的整個過程,連帶也會以找到的順序來談這本書。
其實我真正動念想要一篇一篇找出處,是在讀第三篇鬼船的時候。這故事描述
在英國某小鄉村在1879年發生的怪事。閱讀時我第一個想起的是從前從前在
河畔,那講的是一個十九世紀有點陰森味道的溫馨鬼故事,雖說運作上是很正
常的農村,卻又號稱有龍這樣。
鬼船也是,當看見主角用理所當然的口吻談起每周六晚上,村裡那些戰死的年
輕鬼魂就會出來,和教堂裡那些女孩約會時,就會意識到看來這故事發生在平
行世界的英國。而且如果只是這種稀鬆平常的小事,主角才不會想特別描述,
實際上整個故事的重點在於,某天出現了疑似龍卷風的自然現象,然後客棧老
闆的田裡就出現一艘船。
對,正正經經的船,雖然有點讓人不舒服,但當船長很有禮貌的出來道歉說只
待一陣子,而且出手就是大寶石,感覺又舒服起來了。再來的問題是這艘船成
了酒吧,那些青年鬼魂現在夜夜跑去買醉然後到處鬧事,鄉民對這些熟悉卻又
變了個樣的好幽靈都氣惱不已。
不過如同船長說的,船只會待一陣子,所以有天風又吹了,這次船帶走了全村
所有的年輕男鬼,留下對熟悉的幽靈消失後竟也感傷起來的村民,以及在草原
上寂寞高呼摯愛之名的女鬼。那艘船後來沒再出現過,但日子一天天過去,被
留下的人與鬼,都還在等待船的歸來。
這篇是好找型的,雖然用鬼船當關鍵字只會看見一堆幽靈船的故事,但加上田
地一起搜尋馬上就會跳出來。The Ghost Ship是撰寫於1912年的奇幻短篇,也
是作家Richard Middleton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儘管未曾言明,但看得出來這是反戰的故事。只不過現實中的通常順序在奇幻
小說裡顛倒過來,有趣的同時也留下感傷與遺憾。英勇的年輕人因為戰爭失去
性命,化作幽靈回歸鄉里,接著又因為酒精失去理智,最後在某種狂熱的號召
下追隨「組織」離去。
整個過程又不免令人聯想起英國海軍早年需要人手時,會在靠港後直接衝進酒
吧逮人上船。也讓人想起那些復員之後卻因為PTSD,從此變了一個人,甚至走
向極端的老兵。到頭來無論究竟「回來」了沒,有些事終究都一樣。
Richard Middleton是有才氣的作家,但29歲就因為憂鬱症自殺。傳說中雷
蒙.錢德勒曾在與他短暫交談過後暫時放棄寫作,理由是如果這麼強的人都做
不到,那我大概也不行。該怎麼說呢,總之看到這件事當下我有些感嘆,但整
本書查到最後,這個感嘆變得相當深層。
因為鬼船的輕易成功(?)讓我陷入短暫的自我膨脹,相信就算沒有原文書
名,接下來一篇篇也都可以迎刃而解吧,然後就回頭開始找蘇聯好兄弟的故
事。當然這故事讀完就知道絕對是帝俄時代或更早以前的故事啦,劇情描述兩
個很要好的朋友,約好就算其中一個人先死了,也要到對方婚禮祝賀。
在故事裡立了這樣的旗自然其中一個就死了,而另一個要結婚時也確實信守承
諾,經過墓地時停下迎親隊伍去邀請死去的好友。該怎麼說呢,不應也就算
了,但這種故事當然都會應。事實上不但應了,鬼還邀活人朋友到自己墓裡喝
點小酒。
這故事不關於喝了死人的酒就回不去活人世界,更是更根本的問題,人鬼殊
途,這種邀約一開始就不該進行。在本作中人與鬼的時間尺度不同,新郎只覺
得了不起用上一、兩小時,但等他告別朋友再回到人間時,卻發現眼前景物大
變,熟悉的一切不復存在。
他找著一間教堂,發現自己在紀錄上是走進墓園後就此失蹤,震驚痛苦的新娘
後來也不得不嫁給別人。我非常喜歡故事的最後一句話,牧師看著主角說:「剛
剛你看的那段說明是三百年前記載的,現在,你自己也是一個鬼了……」
經過查詢我發現這篇不是小說而是俄國民間傳說,而且情節和挪威的民間傳說
Friends in Life and Death十分相似,都是兩個好朋友約好死了也要去參加對方
婚禮,活人一樣經歷了死者時間。回歸後發現人事全非,然後時間現在一口氣
追上來了。
愛因斯坦相信時間旅行只能往後,實際上在世界各地也充滿這種「向後時間旅
行」式的民間傳說。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是當中十分有名的文人創作,
有論者認為這些故事都可以看作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文化中的以弗所七聖童
(Seven Sleepers of Ephesus)的民間故事對應版。
這個傳說描述西元250年時逃避宗教迫害的虔誠基督徒,在山洞裡睡了一覺,
醒來後發現時間已來到兩百年後,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世界線。不過比起
這個溫馨(?)故事,不管是俄國版還是挪威版的鬼之邀請,都比較偏向殘忍
與警戒。一來是死者已矣,二來是不夠認真面對生活,這世界將展現出殘酷的
一面。三來說不定也是對於流行疾病的隱諭。
事到如今人們總希望已經建立起無需那麼嚴峻的社會,但該怎麼說呢,有些古
老警語仍不宜輕易拋棄,某些時候仍然需要極度審慎的看待鬼故事中的每個面
向。不過雖說是俄國民間傳說,但照理講也是有人寫下來的,所以究竟是誰寫
下這個版本呢?關於此事,留待最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