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費爸的打法實在是太多樣化了。
別的不說,單論球路球種變化性,他很有可能是史上最佳!
在不同場地對上不同類型對手,能做出的調整也的確頗為出眾。
因為這些原因,這些年來蠻多人似乎開始有種印象?...:"費德勒的比賽沒有固定的戰術"
well ...就我個人的看法,基本上對一個成功的職業選手而言(尤其是像他這麼成功)
是不太可能真的完全沒有戰略戰術思考基本盤的...okay也許剛轉職業的年輕小將有可能
but for a guy on tour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hat's not possible.
更直接點的說,私以為一個連"怎樣的打法最適合自己"都不清楚,沒有中心戰略,
不知道自己的打球方式在策略上的優點的選手,是不可能有Federer這樣的成功的。
多變的球路和招式,其實只是很好的偽裝,掩蓋住的是FED多年來真正的打球模式。
那就是他的節奏搶拍戰術,平擊、上旋、切球、上網,用什麼球種其實都非重點!
關鍵在於他總是會一次一點一點逐漸的加快節奏 、 偷走對手的反應時間
費爸這個窒息戰術有三個重要環節,分別是:
1.一開始就盡可能站在底線附近的位置,至少絕不比他的對手更遠離底線。
2.不斷在第一擊球時間(球彈地後仍在上升中)擊球,並隨著每一球逐漸更提早接球。
3.除非明顯的機會球出現,否則盡量不做出突然的節奏加快,而是穩定加快節奏。
第一點就是所謂的preset、一開始的站位就盤算著要比對手更早接到球
事實上Rogi在2013年終賽的一場賽後訪問就有提到:他習慣站在底線附近打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gv4nqEBoo @06:10開始
當他站的比對手更靠近底線、當然也就意味著,即使兩人都打著差不多的球路
Rogi仍然會比對手更早一點碰到球、他的回球需要穿過的球場距離也縮短、
因此對方可以反應的時間在這preset上、還沒開打就已經先少一截了、
更有利的是,因為站位前壓、要把球推至一樣的深度,也是比對手省力的!
而且Rogi的擊球技術,幾乎每一個層面都可說是配合著這個考量在運用,
有沒有懷疑過為何他接發不願意站退後點?這樣不是可有充分的時間追球和扎實揮拍?
like th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vesji9yOs 接發神人Giraldo示範
恩...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站後退和他的整個大戰略根本完全矛盾 XD
所以費爸寧願選擇第一時間被動推擋,也要盡可能趨前就是這個道理。
再來第二點就是整個戰術最技術性的地方,也就是不斷的提早擊球時間。
第一球若是在胸口高度、球彈地後快到最高點前接到
下一球你可能就會看到費爸在胸至腰之間的高度擊球、第三球在腰身的高度
第四球在腰至大腿間、第五球在膝蓋高度...so on...如此一來,對手麻煩就大了
每一球可能都會逐漸少0.1~0.2秒的時間可以追球,被動挨打的局面就此慢慢成形。
至於為啥這樣的打法是非常吃技術性的? 因為即便是職業選手、通常都還相當注重穩定
都會有自己習慣的擊球時機點和擊球節奏,像Rogi這樣必須不斷改變擊球時機點的打法
不只失誤風險較高、也更需要範圍廣泛的練習和動態連續球感手感、自然是非常困難...
但這就是他最厲害的地方,事實上費爸擊球的提早真的是完美穩定又有效到很誇張
數據甚至顯示,他有1/3以上的基本正反拍是"人踩進底線以內擊球的"
(不唬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_tjJcgTHEc @ 0:55)
如果定義改成"球是在底線以內接觸他的球拍",那搞不好超過40%以上都有可能...
第三點則是確保這整個戰略能夠穩定表現發揮作用,那就是耐心的佈局進攻
這裡導入網球戰略分析常見的對抽DNO的概念:
Defensive retriev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