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的「幻想」小說(作者:董鼎山)
卡爾維諾中文站:首頁 -> 相關評論 -> 中文圈評論
原文發表於1981年第二期《讀書》
不久以前,我在《讀書》討論「後現代主義」一文中,曾經提到當代意大利作家意大洛‧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說他的作品很受國際文學界的重視,甚至被若干方面的文
學權威認為「後現代主義派」的代表作。我在《讀書》所寫的文章既名為「紐約通訊」,
照理應該只作美國文化動態的報道。但是我要在這裡對這位意大利作家作一個比較詳盡的
介紹。原因有三:
一、數個月前我在香港《大公報》批評國內讀書界過份重視偵探小說與「科幻」小說的一
篇文章曾引起誤解。我當時指的科幻小說是美國當前流行的鬼怪小說和《星球大戰》之類
的作品,與科學沒有一點關係,講幻想又跡近神怪,這當然不能與真正有文學價值的科學
小說或幻想小說混為一談。卡爾維諾的幻想小說很受文學界人士欣賞,但尚未吸引到廣大
讀者群眾,因此值得介紹。二、文學藝術是國際性的,從紐約來談論當代意大利文學,不
一定是不切當吧。三、卡爾維諾的作品已有了英譯本,而且極受美國當代名作家的重視。
約翰‧巴斯(John Barth)與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都曾將他向美國讀書界推
薦。
美國近來的鬼怪巫神小說的流行,大概是從六十年代一本通俗小說《驅魔者》(The
Exorcist)的暢銷開始的。《驅魔者》後來拍成電影,又大大地增加了小說的銷路。現在
《紐約時報書評週刊》的最佳暢銷書書目中,每次總有一二本是這類神怪小說。有一個名
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的青年,原是窮苦的小學教師,寫了幾本神怪小說以後
,拍為電影,已成了百萬富翁。可是神怪小說到底不是文學,(這使我想起抗戰前流行的
「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向愷然的這部作品顯然富於想像力,很可吸引做白日
夢的兒童們,也可當作工餘的懶散消遣品。)
真正的幻想小說當然與神怪小說不可同日而語。它有文學價值,又有哲理意義。但它又不
同於科學小說。至於科學小說,美國目前最著名的科學小說家有二位值得一提,一名雷‧
勃拉德倍雷(Ray Bradbury),一名愛薩克‧阿西莫夫(Issac Assimov)。國內讀者想
已知道,他們的作品富有科學根據的想像力。研究文學的不一定要將這兩名作家的作品精
讀,但是研究科學的卻一定會感興趣。科學小說在美國出版界是一項特別盈利的熱門,以
後有機會再另外寫專文討論。
但國內很流行的「科幻小說」一詞,使人很覺費解。所謂「科幻」是不是指「科學與幻想
」(Science and Fantasy)?可是科學與幻想是相對的,不是一致的。是科學便不是幻
想,是幻想便不是科學。因此,我想我在介紹卡爾維諾之前,先將這個含糊的名詞撇開不
理,以免引起誤會。我所介紹的卡爾維諾是一個文學作家,他的作品富有精湛動人的想像
力,達到創作藝術的高度技巧。真正的文學作家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卡爾維諾是新聞記者出身,因此他的初期作品有些報告文學的味道。第一本小說於一九四
七年出版,名《通往蜘蛛巢的小道》(The Path to the Nest of Spiders,意大利文原
名略),內容是有關大戰時鄉下游擊隊生活,主角是一個名叫品尼的少年,姊姊賣身為生
,他自幼在低級的酒吧間中成長,年少老成,但後來加入了反法西斯的游擊隊。
小說的主題是品尼在酒吧間的成人酒客間成長時的兒童幻想。品尼因缺乏同年友伴,成日
的夢想能夠遇見一個可以互相瞭解的好友,希望這個好友會將他領到蜘蛛成家的地方去看
看:
一條碎石小道蜿蜒地通向多草的土坡間的那條激流。就在那裡的草叢裡,在乾草鋪成的坑
道中,蜘蛛成了家,造了不少穴巢。可是奇異的是,蜘蛛巢都有小門,也是用乾草製成的
,小小的圓門,可啟可關。
這類從兒童幻想觀點出發的精細的描寫,不但點出兒童的觀察力,而且也成為卡爾維諾以
後作品中的特色。
卡爾維諾的第二本小說,於一九五二年出版的《被一劈為二的子爵》(The Cloven
Viscount),也是由兒童的觀點出發。敘故事者是一個孤兒,他的叔父是一個貴族,於一
七一六年的奧地利與土耳其戰爭時期,在戰場上被炮彈炸得從頭到足的一劈為二。戰地醫
生把半個的子爵救出來,送回家去。這個只有一個眼睛,半個鼻子,半個嘴,一條臂,一
條腿的怪人,對殺人放火有特別嗜好,不但將他自己的堡壘燒去一半,而且看見什麼生物
都要劈為一半。這裡是孤兒觀點的描寫:
我的叔父俯躺在岩石上,一面摸著在抽搐的半條章魚,一面說:「我如果能將什麼東西都
這樣的一劈為二,那就好了,我們大家都可以不再受愚蠢的完整概念所束縛。我也曾經是
一個完整的人,什麼東西在我看來都是自然而混亂的,好似空氣一樣的乏味;我當時以為
什麼都已看清,但其實所看到的只是外殼。你如萬一也變成一個半人(侄兒啊,為了你自
己著想,我希望你變為半人),你便會瞭解用整個頭腦的普通智力所不能瞭解的東西。你
會失去了自己的一半和世界的一半,但留下的一半卻要深切、珍貴得一千倍。」
後來,另外一半的子爵也回了家。這一半是好心腸的,可是很平凡。二個半人同時愛上了
一個美貌少女。少女猶豫不決,無從取捨。結局是二個半人並為一個完整的人,有優點也
有缺點,少女便可不必再猶豫地嫁了這個人。
這當然是一個諷喻「現代人」的寓言,可是卡爾維諾的新奇特殊的筆法,吸引了文學界的
注意。在同年所發表的小說《阿根廷螞蟻》(The Argentine Ant),後來更被認為是二
十世紀的一篇文學傑作。這個中篇小說的不尋常題材,又表明了卡爾維諾作品的特色:一
對青年夫婦帶了嬰孩搬到阿根廷一個小城居住,向當地一個女房東租了一所房屋,當天將
嬰孩放在床上,出外一路見到鄰居毫不在乎地用化學品噴塗屋縫及消除花園中的螞蟻。他
們回到新居,發現屋中也儘是螞蟻,打電話向女房東抗議。當然,女房東家中也儘是螞蟻
。實際上,螞蟻乃是這個地方日常生活的通常現象。整個故事所提到的就是每個住戶對螞
蟻的各種反應,及如何用各自方法應付螞蟻問題。這個寓言等於是描寫人類在社會中受各
種環境牽制的縮影:有的完全不理,堅稱沒有螞蟻;有的接受了螞蟻的現實,說這是命運
,無計可施;有的則堅持人類智慧高於螞蟻,必可將螞蟻消除。
但是這對青年夫婦滅不了螞蟻,終於認輸,搬到海邊沒有螞蟻的地方去住。作者這樣的描
寫:
海面很平靜,只是顏色在不斷變化,有藍有黑,越遠越深。我想到這麼浩瀚的海洋,海底
的無數粒粒細沙和潛流遺留下來的洗得乾乾淨淨的白貝殼。
作者將海底潔淨的貝殼、沙粒與地面的骯髒的成群螞蟻形成一個極鮮明的對照。這類精美
的描寫技巧及寓言主題很受到文學批評家的讚賞。他的手法是用神話式的故事來諷喻現代
的人世和生活環境。
遠在目前工業世界的空氣污染引起有識之士關心之前,卡爾維諾早於一九五八年出版了《
煙霧》(Smog),諷刺現代社會的人物一面有系統性的作自我毀滅,一面作自我安慰的欺
騙。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應聘到一個大城市來擔任一本名叫《淨化》(Purification)
的雜誌編務,目的是在一個工業城市中宣揚新鮮空氣的好處。可是雜誌的老闆也是本地最
大工廠的主人,空氣污染就是他所造成的。全城充滿煙霧,沒有一處乾淨,正如阿根廷螞
蟻一樣的瀰漫各處。老闆與編輯談話後商定了一個編輯方針:「我們是一個最有嚴重的空
氣污染問題的城市,但在同時,我們也是一個最努力於解決這個問題的城市。」編輯為了
生計,接受了工廠老闆的條件,等於做了他的應聲蟲,有時良心不安,到城外去呼吸自然
的新鮮空氣,正如《阿根廷螞蟻》的主人公到海濱去避螞蟻一樣。
《煙霧》是一個比較現實性的故事,而卡爾維諾的特長是神話式的寓言。除了上面所述的
《被一劈為二的子爵》外,他又曾於一九五七年寫了一部《住在樹上的男爵》(The
Baron in the Trees),內容講到一個中古時代的富有的爵士,有一天在晚餐時和他的家
人爭執起來,一氣而索性住到樹上去,以求清靜,逍遙自在。這個故事的主題,其實與《
阿根廷螞蟻》及《煙霧》並無相異之處,都是對現實表示不滿。
卡爾維諾將三部有關爵士的小說編成一本《我們的祖先》(Our Ancestors)三部曲。第
三部名《不存在的爵士》(The Non-existent Knight)。敘述者是一個天主教修女。這
篇故事是以修女的觀點談論中古時代的爵士。一個名叫阿其洛夫的爵士其實並不存在。他
不過是一套武士的銀盔甲,但是卻有一個講話的聲音,而且也參加了當時武士們的搶、殺
、奸、燒的暴行。奇怪的是竟有一個名門閨女愛上了這個不存在的爵士。故事越來越複雜
。結果阿其洛夫承認自己不存在,交出了他的盔甲(沒有盔甲便沒有爵士)。而講故事的
修女終於露出自己身份,原來她就是那個愛上了不存在的爵士的少女。作者行文時讓他的
想像力自由飛翔,饒有趣味,借此來諷喻人類的虛榮及心理變態性的愛情。
卡爾維諾最著名的作品當然是一九六五年的《宇宙連環圖》(Cosmicomics),書中有十
二篇簡短的小說,描寫宇宙體系,人類和社會的創造與成形,以連環圖畫的方式,一段一
段地用意大利古神話的技巧敘述太空時代的故事。奇妙的是在他用他的五色繽紛的想像力
來描繪灰色的客觀現實。故事寓有深刻的哲學思想,因而既不討好意大利的左翼文化界(
卡爾維諾是以一個對現狀不滿的左翼新聞記者出身的),也不取悅右派集團(特別是天主
教當局)。可是真正愛好文學的人士卻對這本傑作極為拜服。美國名作家約翰‧厄普代克
(John Updike)稱揚《宇宙連環圖》為「十全十美的夢」(perfect dreams)。學文學
創作的,無論是那個國籍都應讀這本書,發展創作所需要的想像力。
卡爾維諾於一九七四年出版了《無形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這本小說不長,讀
來如詩,也好像是一本哲理書。兩個主人公是老年的忽必烈汗與青年的馬可‧孛羅。他們
在落日薄暮時坐在一個花園中閒談。忽必烈汗為他的即將消逝的帝國與城市歎息,因為他
的生命即將結束。馬可‧孛羅卻富有生氣地形容他所見到的各式城市。一個懷戀過去,一
個欣賞現在,並展望未來。這本書文筆優美,但是比較深奧難懂。
卡爾維諾出生於一九二三年,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浩劫,也體會過幼時在墨索里尼
統治下的法西斯恐怖。戰後當了新聞記者,對現社會不滿,是意大利左翼知識圈內一分子
。他的新穎奇特的筆法將現實與幻想混合在一起(他的美麗文筆有時使我想到何其芳的《
畫夢錄》)。他的取材是二十世紀人類的孤獨、不安、自我毀滅、不人道、人性消失等等
嚴肅的主題,而他用神話式的方式來寫的故事,既具諷刺,又含幽默,極有趣味。如果這
類現代神話寓言是「科幻」小說,那末毫無異議,科幻小說是文學。
上面所述的幾本書都已有英譯本(學習意大利文學的,恐怕早已用原文讀了這些名著了)
。一九七七年出版的《命運交叉的城堡》(The Castle of Crossed Destinies)我還沒
有機會讀到,因此不能在這裡論及。
一九八○年七月
〔作者後記〕
我寫這篇文章的原意,不過是在向國內讀者介紹真正有文學價值的所謂科幻小說。完成之
後,意有未盡。近來讀了好多篇四人幫垮臺後所出的小說,我覺得國內一般寫小說的創作
家尚不能完全脫離過去的框框,尚不敢盡量地讓自己的想像力自由地飛翔。真正創作家的
思路與想像力應該是在空間、時間上無限量的,惟有這樣,才能產生不平常的藝術結晶品
。因此我很希望卡爾維諾的作品能夠給翻譯出來,讓中國青年作家們研讀觀摩,有助於發
展中國新文學的創作。
又,上文乃一九八○年七月所寫。十月間,紐約的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公司
終於出版了卡爾維諾於二十四年前所作的《意大利民間故事》的英譯本,極受佳評,引起
讀書界注意,因此我覺得值得在這裡做一個補記。
《意大利民間故事》的原來意大利文書名是《Flabe Italian》,譯文飾以圖片,厚達七
六三頁,售價二十五元美金,譯文也很受稱讚。其實所謂「意大利民間故事」,也可稱為
「意大利神話」,或「寓言」,或「童話」。裡面所載的都是意大利南北鄉間膾炙人口的
傳說與故事,不過由卡爾維諾用「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新穎作法重寫,把
神話化為文學,二十四年前初出版時,極受意大利讀者歡迎。他目前已被國際認為當代意
大利一名最有才華的作家,有的甚至把他與十九世紀的著名德國童話作家格林兄弟(
Grimm Brothers)相比。美國名作家約翰‧加德納(John Gardner)在書評中說:「所有
學校與公共圖書館、所有家長、所有愛讀故事的人們,都應購一本。」我也要將此書向國
內的科幻小說迷推薦。
十月十二日於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