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塞
Hesse, Hermann
(1877.7.2,德國 卡爾夫~1962.8.9,瑞士 蒙塔尼奧拉)
亦譯海塞。
德國小說家、詩人。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主要題材寫人如何掙脫既定的文明方式,
以尋找自己的精神實質。由於呼籲自我實現,以及他那東方神祕主義的色彩,死後成為英
語世界中青年人所崇拜的人物。曾遵從父命在神學院讀書。儘管他是個模範學生,還是難
以適應那裡的生活,於是先後去樓鐘工廠和書店當學徒。他對常規學校教育的限制很反感
,這點表現在所著《車輪下》(1906)一書中,描寫一個用功過度的學生被迫走向自我毀滅
的道路。在售書業中工作到1904年,後來成為自由寫作者,向好幾家雜誌投稿,並出版他
的第一部小說《鄉愁》,描寫一個不成功的浪蕩作家。在《生命之歌》(Gertrud,1910)和
《藝術家的命運》(Rosshalde,1914)中這位藝術家對內在和外在作了進一步的探索。在此
期間,他訪問過印度。後來將這次訪問反映在根據佛祖早年生活所寫的一本抒情小說《流
浪者之歌》(1922)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住在中立國瑞士,寫文章譴責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編輯一本專
供德國戰俘和拘留者看的雜誌。1919年成為瑞士永久居民,1923年成為瑞士公民。被戰爭
摧毀的歐洲所引起的震驚、小兒子和髮妻纏綿不癒的疾病、父親的去世以及自己的煩惱,
凡此種種都導致他與朗格(J.B. Lang)共同研究心理分析。分析的影響表現在《徬徨少年
時》(1919)裡。這部小說對紛亂的德國產生廣泛的影響,並使作者一舉成名。他對於內向
和外向、集體的無意識、唯心論和象徵所表現的興趣始終是十分明顯的,人的本質的雙重
性也吸引著他,這些都表現在他的作品中,如《荒野之狼》(1927)和《知識與愛情》
(Narziss und Goldmund,1930)。最後和最長的一本小說《玻璃珠遊戲》(Das
Glasperlenspiel,1943)使他獲得諾貝爾獎。在這本小說中,再次探討人的雙重性,他以
往所寫的憂鬱的詩也出現在該小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