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koko0707 (卡登)》之銘言:
: 先自介小弟就一副工程師模樣
: 30來歲 帶個眼鏡 穿個無領帶襯衫黑褲子 不是那種有錢老伯樣
: 至少乾淨整齊 不拉塌不荷葉邊不死阿宅臭臭樣 至少我對我的長相自認沒問題
: 有一筆小錢想理財 但去過國泰世華(2家)和聯邦銀行
: 去找理財專員說想理財 感覺就在敷衍你 正眼都不看你一下
: 我都還沒開口深談自介
: 直接就拿他桌上一張啥xx基金的廣告 就想打發你
: 小弟我自認口氣也沒問題 就客氣說"請問我想要理財 可以幫我介紹一些嗎"
: 我需要的是 理財專員會拿出一拖拉庫商品 仔細跟你介紹 然後說哪個好 分析給你聽
: 小弟我不是奧客 好賺真的會買 大概幾十萬購買力 我買過保險連動債
: 銀行人員不是都很缺業績嗎? 為什麼我遇到的理專都這樣?
: 想請問要怎樣做 理財專員比較會認真理你?? 跟你認真介紹商品?
: ps:不要寄信推銷哦 我比較希望自己去附近銀行找
: 在內湖 太遠的我不會大老遠跑去 找到後認真研究後才買
我只能說 理專是很難為的...由於金管會對理財這個區塊的規定
對於可以跟客戶說的經濟情況 數據 全部都必須要是已經公佈的...
問題是這種數據 在公佈當下 世界各大投行早就用程式交易在幾秒之內 掃光獲利區間
你只能拿這些舊的東西 去跟客戶溝通 說明...
像我在基金板的那套 說未來的故事 絕對是不可以的 會被控告...但是投資想要賺錢
本來就必須要洞燭機先 去承擔預測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大多數投資人買的
都是些配息的債券型基金 因為這類基金 對未來預測跟風險承擔的需求性不高...
被告的機率低 但是相對的 年度獲利的%數 就永遠壓在5%以下...= =
舉例來說...小弟2009年在基金板 以對單一一檔基金 "貝萊德世礦" 的看法一戰成名
當初用的就是對經濟的預測...至2013年獲利約180%(扣除金融海嘯的虧損 約+95%)
但是這種東西絕對不能用來跟客戶招攬業績 因為會被告
我現在的投資方式也是以"未來故事"來進行 所以當主管詢問真喜歡理財投資 想不想試試
理專時 我也只能露出苦笑... 理財投資永遠都是跟風險綁在一起的 但是金管會的規定
卻是要求理專在不能做對未來經濟的主觀判斷下 去幫客戶找到適合的商品... 但是客戶端
卻又是想以最快的速度賺到錢 這兩者是非常矛盾的 所以造就畸形的投資環境 我第一次
看到一個國家人民的投資主流是債券型基金 而且還是 非投資級的高收益債為主流...
在明年開始的升息循環中 這批主流投資人將會蒙受損失 到時候理專又得焦頭爛額...
~~~~~~~~~~~~~~~~~~~~~~~~~~~~~~~~~~~~~~~~~~~~~~~~~~~~~~~~~~~~~~~~~~~~~~~~~~~~~~
想要理財投資的人當中 十個有七個左右是想完全依賴理專... 問題是礙於規定 理專能給
的資訊是有限的 違法的東西是不會透漏給你知道的 偏偏那些東西才是真正與風險相關
可能獲利的資訊(主觀預測) 相對的預測錯誤 損失也是可觀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 不要太去要求理專...想要獲利 很大一部份還是要靠你自己 因為很難出
現能力很強的理專 除非跟客戶建立起很好的默契 檯面上不能說的 檯面下已經討論過了
且客戶也完全配合 賺賠自行承擔 不會控告理專用法規所禁止的方式招攬客戶...
否則就去買債券型基金吧 至少穩定配息可以拿到比銀行利息還高的報酬 不過現階段
先等升息循環跑一段吧 債券利率上升 價格下降 還沒開始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