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台灣買賣方offer選擇跟未來發展

作者: qq251988 (皇民)   2021-12-25 21:43:32
背景:海龜碩
Full-time 經歷:香港IBD(一年多)、台灣FA
Part-time經歷:管顧(非MBB)、IBD、其他有的沒的
選項1. 台灣小私募(有海外背景,LP都是境外人士,但台灣估計沒人聽過)
AUM USD 150M+
看投資產品以前有做PE(一級)
但因為沒什麼好項目可以投(台灣好項目不缺錢,爛項目沒人要)
近三年改做二級市場(long only偏多)
接觸的金融商品種類比較多元,台灣跟海外市場都有做
基本不用加班
選項2. 台灣券商RA(有說做得好可以優先升分析師,但本人半信半疑)
覆蓋範圍做科技領域(說太白怕被認出來)
要加班 而且內部有說近年來研究所人員持續縮編
因此估計loading之後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Pay的話 1>2
因爲對台灣市場不熟,想請教未來職涯發展哪個比較有幫助?
1的話輸在brand ,但跟台灣前幾名的券商關係很好,研究資源是夠的,但不知道以後跳槽
會不會受阻礙
2的話錢比較少,但以後跳自己或其他的AM可能比較順利?只是比較操
本人因為過去經驗已經被操怕了
現在有點爛草莓心態
只想躺平但又矛盾地糾結未來
其他投信投了跟面了都沒什麼下文
台灣有幾家相對有名的PE則是沒上
麻煩前輩們多指教,感謝
作者: ZengMaktub (ZengMaktub)   2021-12-25 22:25:00
1
作者: milly0922 (米粒)   2021-12-25 22:28:00
我也投1
作者: Hori (把辣拔八巴7)   2021-12-25 22:55:00
1啊
作者: vincent1700 (v!ncenT)   2021-12-25 23:32:00
1
作者: ggjenderinin (夕陽下的輸精計畫)   2021-12-26 00:11:00
1啊,2如果是元大那種的就別浪費時間了
作者: yahoo168   2021-12-26 00:27:00
好奇大家推1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 p456801 (koro)   2021-12-26 02:52:00
秒選1
作者: qq251988 (皇民)   2021-12-26 03:02:00
選1的原因是因為相對錢多事少嗎?雖然這個缺也是蠻難得的(前手剛離職不久才有的缺)
作者: aikotoba (aikotoba)   2021-12-26 04:00:00
因為2就是比較爛的選擇
作者: chiz2 (chiz2)   2021-12-26 07:25:00
1啦
作者: yahoo168   2021-12-26 07:43:00
所以去1的話,其實也不會因為沒什麼名氣,以後不太順喔
作者: jackyown (JACKYOWN)   2021-12-26 08:50:00
選一會可能路線很難回到一般的金融機構嗎?
作者: yayagogo109 (圓個外商夢)   2021-12-26 10:32:00
怎麼看2都沒什麼誘因…..
作者: BernieWisman (巴尼)   2021-12-26 11:43:00
辦公室文化應該也是1>>>>2 尤其對原PO來說
作者: tim8238818 (AAAAAAAAAAAAAAAAAAAAAAA)   2021-12-26 13:01:00
1是Q開頭的那家?
作者: chien0923 (Phila)   2021-12-26 14:37:00
推推1
作者: cscwq (cscwq)   2021-12-26 16:35:00
2要先蹲後跳(外資)
作者: Stunish (Adilraid)   2021-12-26 19:34:00
2很肝 錢少 (by朋友
作者: tirple (Lynch)   2021-12-27 00:06:00
12賺錢的方式不是靠寫報告
作者: nccufinance (指南商專商業科)   2021-12-27 07:40:00
這資歷別去當RA浪費時間
作者: kevin600339 (GungHoShin)   2021-12-27 17:59:00
2需要肝
作者: qq251988 (皇民)   2020-01-01 10:01:00
以美國的業態 選項一也算小型Hedge fund 了 不過台灣人好像還是習慣說這種做二級的私募是PE
作者: ultralarge (特大號)   2021-12-31 18:17:00
我很困惑在香港做過IBD的為什麼會考慮做台灣的RA…外商IBD或Sales沒機會嗎…
作者: qq251988 (皇民)   2021-12-31 21:25:00
IBD跳S&T這跨越更大吧……我主要也是投PE為主 有香港同事就跳去某外資PE 我回台灣有很多原因就是了 另外台灣外資IBD一個蘿蔔一個坑 通常還需要比我更資深的才有競爭力
作者: SMIC5566 (目標是foundry廠前三名!)   2021-12-31 22:21:00
對你而言,1會是最好的選擇,而且進去私募學習二級市場投資其實是好的,如果你有一些積蓄,自己參與二級市場投資創造業外收入,同時也在小私募學習不同金融商品以及投資風格,鍛鍊出二級市場投資能力,可能可以跳本土壽險投資研究,投信主被動,銀行交易室,證券自營交易,這些都是二級市場,雖然薪水不會有香港高,但是憑自己能力做到財富自由的人也是有的。如果你不是富二代,趁這個時候轉型二級市場是好的,一級市場投資比較適合富二代。另外,雖然外資名稱上好聽,但二級市場就是比對市場的判斷,不是名稱好聽或是薪水高低可以改變的。二級比一級透明多了,會賺的早退休了。你去2,只會不停參加法說會,研究台灣那些中上游的科技業供應商,眼光侷限在台股還有消息籌碼~趁年輕多碰不同市場跟策略比較好。也沒必要像本來侷限在IBD,PE這種吃背景的。香港IBD整天什麼升遷合夥人,還跳PE,真在二級市場闖蕩的會說,追求30多歲財富自由,自己出來開對沖基金~整個心態就是不一樣
作者: ZengMaktub (ZengMaktub)   2020-01-05 17:20:00
沒聽過有這個習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