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iberl (利貝爾)
2022-04-26 19:06:16台灣銀行效率彷彿回到上世紀!英媒指與「科技島」形象違和 金管會回應了
蘋果日報
https://reurl.cc/Er2k6n
台灣在國際上享有科技島美名,但在銀行業務上卻相對保守,此現象引起外媒好奇,有台
裔美籍教授首次踏入台灣銀行辦理業務後表示,效率之慢讓人感覺回到1980年代。
據《BBC》報導,台裔美國教授凱瑟琳周(Catherine Chou,音譯)疫情期間移居台北等
待疫情落幕。2年前首次踏進台灣的銀行要辦理匯款,她說:「我手填了一式三份的表格
,接著行員把內容打入電腦中。同時,後方傳來點陣印表機的運轉聲。」她形容,這是一
種1980年代才有的緩慢氛圍。
極其緩慢又過於官僚,是外國人或海外出生的台灣人,首次接觸台灣銀行業時的普遍感想
,但對外國人來說,台灣也是台積電、鴻海等尖端高科技公司的代名詞,這些公司生產了
智慧手機和電腦許多不可或缺的零組件,同時台灣的加密貨幣市場也在成長。此外,台灣
在性別平等、同婚等社會變遷議題,也是亞洲先驅。
然而,台灣在某些事務上卻保持老派風格,尤其是銀行業,從存摺、無止盡的文書作業以
及仍相當普及的印章等可見一斑。
台灣金融研訓院研究員孫維德(David Stinson)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台灣許多銀行
業務仍需要由專人處理,除非政府明確表態可行,否則在採取新的做法上動作緩慢。
孫維德說,這種發展停滯背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多數台灣民眾安於既有作業流程,即使
那意味著要帶著存摺排隊。
不過,疫情終究還是讓銀行文化有所進展,促使銀行客戶重新考慮線上銀行和銀行app。
2019年底台灣的數位存款帳戶僅383萬,到去年底大增至1047萬戶。
對此,金管會銀行局表示,閱讀原文要表達的意思不是台灣的銀行很傳統落後,而是讓這
位外籍教授感覺回到1980年錯置的空間,還沒新銀行開放的年代,讓他覺得來台灣的銀行
匯款,過程體驗跟70年代的服務沒有很大改變。
官員解釋,銀行匯款一般民眾需要提供ID、填幾張表單,其實匯款業務很早有線上或網路
銀行,不用親自去櫃台。
此報導想傳達兩點,一是過去習慣的金融方式改變很困難,疫情促使改變此習慣。像是台
灣的數位存款已超過千萬戶,因為外在環境改變,銀行是否也掌握到重大改變的趨勢?
另一點是傳統方式會受到非傳統的衝擊,就現行業務建立生態圈,對黏著度習慣改變,提
醒銀行提出新的經營方式,官員表示非常感謝國際媒體對我們金融業的建議。(于倩若、
林巧雁/綜合報導)
=============================
BBC原文報導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0918337
銀行局公務員的話術真強 不去當理專太浪費了XD
不過我最近看到一篇關於澳洲的銀行開戶的報導
說他們開戶也要花不少時間(除配合防制洗錢KYC外)
因為澳洲的銀行也有要求行員要透過聊天了解客戶還有哪些業務需求 推他其他產品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蘋果日報網站看看下面的留言區
其他讀者點名哪些銀行動作很慢
有某幾間銀行的上榜率滿高的
作者:
Trybeer ((踹比爾))
2022-04-26 19:23:00來銀行享受免費服務還敢嘴啊,應該實行踏進銀行門口先收取100台幣服務費才對
作者:
yamitis (神已飛躍起來了)
2022-04-26 19:26:00不是不好,而是裝糊塗的高手
金管會到底是怎麼從原文得到這樣的結論的?根本是篇投訴到國外媒體的不滿客訴
作者:
AxelGod (Axel)
2022-04-26 19:30:00台灣的銀行就是收太少服務費 奧客滿街跑
作者:
p155239 (9876543219)
2022-04-26 19:41:00如果收費會被罵說與民爭利 然後會說要落實金融普惠原則不要只想要賺錢
作者: Kysol9 (聽說崩崩回來過) 2022-04-26 19:55:00
這個時候只好回他在那叫什麼
作者:
wadekimo (Tu m'aimes?)
2022-04-26 19:56:00要懷舊之旅的人可以來台灣
作者:
Trybeer ((踹比爾))
2022-04-26 19:57:00現在剪個頭髮都要$600了櫃檯做一小時可能手收不到$60摳憐
作者:
vic9503 (asshead)
2022-04-26 19:57:00繼續嫌 反正金管會根本不管 只會把流程搞得更複雜等更久
用GOOGLE翻譯看了BBC原文,作者表示在美國帶照片的身份證、簡單的表格以及現金或借記卡付款。在台灣手工填寫了文件,一式三份。好吧,身分證打平,借記卡應該是就是金融卡,國外的確扣款都是要金融卡這個步驟也跟存摺速度相當,因為也是要輸入密碼,簡單表格?這個匯款銀行資料國外會少?對拉,英國帳號對不管戶名都會入帳,這樣比較好嗎?所以官僚部分在吃水果了?這個國外的確是前後台分開,目前官股大概很少,真心不懂點在那裏,如果現金匯款找台存款機存入應該1~3分鐘完成,想來這對一位教授應該也非難事吧,應該還有很多沒講出來的東西吧。
作者:
johnps (皮卡~)
2022-04-26 20:09:00剛進行看到臨櫃匯款退匯過程也有同感
作者:
chiz2 (chiz2)
2022-04-26 20:34:00說真的一堆洋人銀行內部一天到晚excel填來填去貼來貼去的,不要用捧的多高啦
你先請一堆天天補存摺的公司民眾放棄再說吧內容數位帳戶大躍進也敢說嘴......行員一人開十戶無效帳戶來滿足政策虛榮
台灣就是服務廉價阿 連只做幾個月臨時工的都叫他來開戶浪費銀行作業成本 也浪費當事人的時間
金融要數位化很簡單 就被詐騙時不要來靠北銀行金管會為了防制洗錢跟犯罪 就是能用ATM跟網銀做的很
乾脆說用台灣呸的人有多少算了,還不是都設計各種業績讓行員拐騙客戶做交易
有限 剩下的全部都趕到櫃台用人工作業去審核 等待太久客訴 問問題也客訴 都不問又會被稽核糾正 很難為!!
作者:
z5582143 (KaTsura)
2022-04-26 23:55:00事實就是這個人是會走進分行辦匯款的那種
作者: ghostwind120 2022-04-27 02:32:00
不就歐美雜一堆規定害銀行越來越多事?
作者:
harunatsu (harunatsu)
2022-04-27 07:14:00要改善先從禁止3萬以下現金臨櫃存提,就問金管會敢不敢==
作者: rock004600 (NTU最帥) 2022-04-27 08:02:00
外國人喔 滾
作者:
gnehgneh (eddiehuhhuh)
2022-04-27 10:01:00金管會先規定臨櫃存提領50萬以上現金採預約制啦,最好要領這麼多錢都是臨時的,還要一直問錢從哪來,光這種業務就耗一堆時間了
臺灣銀行對外國人不友善是真的 規定多不少但是台灣人開戶或辦其他業務並不會特別慢或繁雜...之前在英國開戶 就算預約了 所需的手續跟時間根本超麻煩(我對他們來說也是外國人)
作者:
riripon (凜凜碰)
2022-04-27 13:45:00建議加台灣"的"銀行 不然004中槍很深
數位帳戶開了有幾個是真的用的?還不是內部業績逼出來的
印章淘汰一群拿著兒女先生或老婆單自己存摺用的尊客會崩潰,在歐美自己就用自己的,金融卡刷了當場簽名,要不請這些尊客都用網銀,我想崩潰度會更提高不少。
如果跟國外一樣用金融卡加輸入密碼,就很難翻臉了,這對某些客群很不便。
作者:
Liberl (利貝爾)
2022-04-28 09:18:00其實我認真覺得印章的法律效力是低於簽名的但我們的法律不敢去處理這個問題 也沒人敢提釋憲我指的不是"現有的"法律賦予印章的法律效力而是在根本性的法律邏輯上的問題
簽名的問題在舉證,台灣沒有像國外自小練簽名,簽完一星期後可能連筆順都不一樣,而本國舉證所在敗訴所在,加上上面個人提的台灣很多的人有使用他人帳戶的習慣而且習慣到理所當然(遇到過給小三自己金融卡小三玩死然後卡死的),只能說這部分民眾要提升也是主管單位的業務不是單純定金融單位,最近看到寫評議還有寫怕個資外洩申請紓困不給身分證件,居然還能成案要說明簡直不可思議。
作者: adm9999 (心想事成) 2022-04-28 18:36:00
有錢就好,其他多說的
作者:
Trybeer ((踹比爾))
2022-04-28 19:20:00有錢人到府服務都可以還提什麼數位化
作者:
WTF1111 (BBS少看為妙)
2022-04-28 23:44:00其實,歐洲不少國家一般帳戶匯款都不會當天到達,聽過比利時某銀行普通帳戶一天只有一次匯出、一次收款,不幸的話國內匯款第三天才到。想要即時匯出就得開有月費的帳戶,每月五歐起跳,是多有效率了台灣的匯款立刻可以從帳戶查到,從國外回來根本不適應
作者:
Liberl (利貝爾)
2022-04-29 20:25:00國外的效率確實沒有比較好 但這也是造成歐美各種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各種fintech產品的原因但這有時候又牽涉到國情的問題 歐美的金融業者不屑賺蠅頭小利(純/傳統法金業務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就由fintech來填補這些需求 台灣金融業者卻是很依賴來自一般消費者所帶來的獲利 歐美光靠投行和結構融資相關業務就躺著賺了
作者:
p155239 (9876543219)
2022-05-02 20:45:00台灣主管機關太…還要求你紓困比賽力推ESG不要只想要賺錢
作者:
TBBT1 (TBBT)
2022-05-22 01:38:00台銀還一堆文件都搞紙本,大多民營銀行早就電子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