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效率彷彿回到上世紀!英媒指與「科技島」形象違和 金管會回應了
蘋果日報
https://reurl.cc/Er2k6n
台灣在國際上享有科技島美名,但在銀行業務上卻相對保守,此現象引起外媒好奇,有台
裔美籍教授首次踏入台灣銀行辦理業務後表示,效率之慢讓人感覺回到1980年代。
據《BBC》報導,台裔美國教授凱瑟琳周(Catherine Chou,音譯)疫情期間移居台北等
待疫情落幕。2年前首次踏進台灣的銀行要辦理匯款,她說:「我手填了一式三份的表格
,接著行員把內容打入電腦中。同時,後方傳來點陣印表機的運轉聲。」她形容,這是一
種1980年代才有的緩慢氛圍。
極其緩慢又過於官僚,是外國人或海外出生的台灣人,首次接觸台灣銀行業時的普遍感想
,但對外國人來說,台灣也是台積電、鴻海等尖端高科技公司的代名詞,這些公司生產了
智慧手機和電腦許多不可或缺的零組件,同時台灣的加密貨幣市場也在成長。此外,台灣
在性別平等、同婚等社會變遷議題,也是亞洲先驅。
然而,台灣在某些事務上卻保持老派風格,尤其是銀行業,從存摺、無止盡的文書作業以
及仍相當普及的印章等可見一斑。
台灣金融研訓院研究員孫維德(David Stinson)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台灣許多銀行
業務仍需要由專人處理,除非政府明確表態可行,否則在採取新的做法上動作緩慢。
孫維德說,這種發展停滯背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多數台灣民眾安於既有作業流程,即使
那意味著要帶著存摺排隊。
不過,疫情終究還是讓銀行文化有所進展,促使銀行客戶重新考慮線上銀行和銀行app。
2019年底台灣的數位存款帳戶僅383萬,到去年底大增至1047萬戶。
對此,金管會銀行局表示,閱讀原文要表達的意思不是台灣的銀行很傳統落後,而是讓這
位外籍教授感覺回到1980年錯置的空間,還沒新銀行開放的年代,讓他覺得來台灣的銀行
匯款,過程體驗跟70年代的服務沒有很大改變。
官員解釋,銀行匯款一般民眾需要提供ID、填幾張表單,其實匯款業務很早有線上或網路
銀行,不用親自去櫃台。
此報導想傳達兩點,一是過去習慣的金融方式改變很困難,疫情促使改變此習慣。像是台
灣的數位存款已超過千萬戶,因為外在環境改變,銀行是否也掌握到重大改變的趨勢?
另一點是傳統方式會受到非傳統的衝擊,就現行業務建立生態圈,對黏著度習慣改變,提
醒銀行提出新的經營方式,官員表示非常感謝國際媒體對我們金融業的建議。(于倩若、
林巧雁/綜合報導)
=============================
BBC原文報導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0918337
銀行局公務員的話術真強 不去當理專太浪費了XD
不過我最近看到一篇關於澳洲的銀行開戶的報導
說他們開戶也要花不少時間(除配合防制洗錢KYC外)
因為澳洲的銀行也有要求行員要透過聊天了解客戶還有哪些業務需求 推他其他產品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蘋果日報網站看看下面的留言區
其他讀者點名哪些銀行動作很慢
有某幾間銀行的上榜率滿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