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talk] 令人看不懂的抽象畫,價值何在?

作者: kokone (kokone)   2014-01-09 02:18:28
※ 引述《MyOneandOnly (留白的藝術)》之銘言:
: 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令人看不懂的抽象畫,難道有比一般寫實畫來的高竿嗎?
: 話說,原po去台中市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展出等級偏local,都是台中市本地藝術家
: 參展的)跟 國立台灣美術館參觀後的疑問。
: 原po發現,國美館館藏有很多都是一般人需要藉由導覽解說,才比較能夠窺見作者
: 作畫的內涵,很多人都是走馬看花,根本看不懂。
: 諷刺的是,國美館的觀眾,最常聚集在寫實畫的前面,說道:哎唷 這畫的好逼真哪
: 有沒有,這就是廟會嘛.....
: 我曾跟一個駐館的人員聊到,她說,其實很多抽象畫,她也看不懂,其實不覺得
: 那些抽象畫有比寫實畫來的高竿到哪去....
: ====================================================================
: 我想講的是
: 如果一張抽象畫,非藉由導覽才能讓人懂的話,作品本身無法傳達某種普羅大眾能夠
: 接收的意涵的話,那麼,這張抽象畫是沒有價值的。
: =======================================================================
: 不知道我下這樣的結論,適當嗎?
這問題以前念美術系的時候跟人說過好多回了,會這樣問的人也好多。不過台灣沒有
什麼藝術的國民教育,一點都不意外。不過先回到原PO的主要問題:藝術作品傳達的價值

這是美學的經典問題,其實說法也很多。但一般認知不外乎是表達美,或是真善美這
樣,接著再涉及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在一般觀眾的理解中,如果能夠透過畫面了解創作者
的意圖便視為對於作品的理解,也就是「看懂」一件作品。
其實這觀念不算錯,面對一些古典作品確實這算是正統的解讀方式,差別就是個人詮
釋的方向。但這方法一遇到抽象畫就出了問題,因為畫面不像以前的具象繪畫有足夠的圖
像可充當觀賞的指引,甚至繪畫技法也完全不同。這不要說一般觀眾,連美術系某些未受
過現代藝術教育的教授也是有一樣的問題。
為了解決遇到抽象畫就卡住的現象,他們也只好沿用過去的方法來重新詮釋抽象畫。
對我們是這樣教:首先要練素描基本功,練好畫油畫,等到對於造型、色彩、繪畫技巧都
能完全掌握可以開始加點抽象元素,最後在完全畫抽象畫這樣。然後抽象畫內容的詮釋則
採取了國畫的解讀方法,例如表達自然與人、宇宙的真理、道、畫家的情感等。例如紅色
代表熱情、藍色代表憂鬱這樣。其實完全可以說:圖說跟畫面其實沒有任何關係。以前我
打工寫畫作賞析,抽象畫最好寫,具象畫顆蘋果反而很難掰...
說實話,這樣的解說方式完全是脫離抽象畫的發展脈絡。所以接下來上點美術史,其
實要說抽象畫的出現其實是有著因由的。首先要從印象派說起,印象派的出現其實跟攝影
的發展有密切關係。攝影的大量應用使得繪畫有點尷尬,因為要走寫實,在怎樣也比不過
攝影。這使得繪畫模仿自然的功能算被廢了一半。所以畫家把重點從寫實移開,開始著重
在色彩。印象派就是要表現那種日光下的色彩感覺,所以有沒有很寫實也不太重要了。
其實比較印象派跟古典油畫就很明顯,印象派在色彩的使用上會比古典更鮮豔。但畫
家不斷在色彩上面下功夫的時候,慢慢的也發現其他問題。那就是如果不模仿自然,那繪
畫是什麼?藝術家在找尋這答案的最後回答就是:抽象畫。
如果繪畫不去模仿外在事物,那繪畫本身的結構就決定繪畫的本質。這結構包含點、
線、面等造型元素,還有色彩。也因此,藝術家覺得這些就是繪畫了,繪畫不必要模仿外
在事物。
當然這有一個演進過程:例如秀拉的點描法、塞尚以物體結構為主的靜物畫,然後演
變到重視物體結構的立體派或是強調色彩的野獸派。嚴格來說,這些都還算是具象畫,杜
象下樓梯的女人還能讓你看得出一個人。所謂的抽象畫就是連聯想的形像都沒有。依照藝
術家的想法,抽象畫也產生許多不同的流派,例如有些人就認為顏色、結構有其規律性,
所以畫的就是許多有規則的色面,像馬勒維奇。有些則是認為抽象畫有其精神性跟表現性
,所以就憑感覺畫,像波洛克那種。
不過藝術家宣稱的精神性跟表現性不同於美術館人員解說的那套。像是表達什麼天人
合一那種虛無飄渺的屁話,他們說的比較是因為畫面結構產生的視覺效果帶來的心理知覺
。我第一次感受到所謂的精神性是上課老師放了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因為用投影
機,所以可以放到跟原作一樣大的尺寸。他大概就是畫兩個顏色,然後跟背景沒有明顯界
線。看了大概兩分鐘,因為視覺疲勞的緣故,顏色邊界開始無法明顯區分。這時眼睛就會
產生色塊放大、縮小的錯覺,此時會產生一種奇特的心裡感受。當然,你看網路圖片一定
不會有這種感覺的。
這就是所謂的精神性,像是你看見大海所產生得莫名情感,簡單說就是像康德說的美
感。其實抽象畫說的大概就是這類的東西,因為純粹的畫面所帶來的情感知覺。不是要傳
達什麼有的沒的,就只是讓你去看這張畫而已。
不過我們一般的美術教育還是沿用以前那套,因此,一般觀眾在看畫習慣仰賴於一個
看似權威的解釋,像是美術館導覽那樣。但現代、當代藝術在傳達創作意思這塊已經不是
這樣了。有些藝術家的作法根本是用作品去諷刺、挑戰這種觀念。像杜象很早就看穿繪畫
的下場,所以立體派畫了一陣子,他直接擺個小便斗。意思就是:你們以為藝術就是美喔
,那我放個小便斗看你們覺得美不美。所以當場這作品就被砸掉了。不過就像杜象諷刺的
,國內有些書籍是寫:杜象小便斗是表達工業產物也有人造物的美感...
在當代藝術中,這種現象更明顯。就像巴特宣稱作者已死,當代藝術其實不怎麼在意
作者要傳達什麼,反而作者的作品只是要表達某種概念,或是透過作品來連結與觀眾的某
種關係。簡單說,你看了作品、參與了作品這件事就是一種創作意圖。藝術家其實只是用
作品來表達某種立場而已。
所以最後說到抽象畫要表達什麼?我只能說:所見及所得,其實沒有什麼太多的理念
,所以看藝術可以輕鬆一點。如果要深入了解抽象畫,其實可以去念念葛林柏格的書。
作者: BlueClover ( )   2014-01-09 03:58:00
剛剛發現那個原原po是ptt的水桶王...愧大家這麼認真回應@@ 她有精神疾病,應該只是來這裡洗文章養ID的...
作者: astre1987 (期待夢想成真)   2014-01-19 01:01:00
這問題問的好 反正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想問
作者: diamondking (迷惘)   2014-01-25 19:47:00
請問是哪位葛林柏格呢?或是你有推薦哪本書嗎?謝謝
作者: DieBrucke (æ©‹)   2014-01-26 21:33:00
他嗎? CLEMENT GREENBERG http://ppt.cc/6dKJ
作者: xyz246abc456 (我是xyz)   2014-02-21 22:40:00
妳可以從《藝術終結之後》這本書去看看或者搭配另一個藝評家約翰柏格的書一起看 能培養點觀看藝術的角度跟切入點 抽象畫不像過往的傳統藝術流派容易觀看,但相對在解釋上面自由度很高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葛林柏格在台流通的書籍不多 要下手可找看看大陸方面的翻譯文本或是去一些基金會詢問看看 印象中應該是學術文章居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