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作者: xyz246abc456 (我是xyz)   2016-10-18 10:48:32
※ 引述《endofw (-___-)》之銘言:
: 看到之前的這篇文章
: 因為最近也有相關的考量和疑問 所以藉由回文這篇文章討論:)
本身有待過某機構,試著回答看看。
: 1. 如果想成為美術館的助理研究員
: 我看了許多徵才的資格條件 為藝術相關碩士畢業
: 不曉得若是美術系碩士的話 是否機會比藝術史相關的科系較小呢?
: (畢竟比較沒有"研究"方面的經驗)
: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B010310021000100-1030625
美術系也是廣義的藝術相關類科,相較藝術史而言,同樣在實務工作的內容上,類科的
影響並沒有太顯著的差距,未依可能會有顯著差距的,可能會是在典藏組跟研究組兩大
業務部門。
尤其是研究組,因為有些機構的研究組會同時將出版刊物甚至些學術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納入組內的工作,所以相較於典藏組的,研究跟邏輯思維、甚至對於文字的掌握程度等等
都會是研究組遴選人才的重心。
不過典藏組其實需要重視的背景知識也不亞於研究組,因為藏品本身的媒材與時俱進,隨
著創作概念跟創作方式的創新,典藏設備、典藏人才甚至典藏技術乃至於維護藏品的修護
專業人才的資源已經有跟不上的趨勢。
加上文化部預算的問題,機構光是在軟硬體的擴充上就已經捉襟見肘,而人才的培育除了
仰賴求學時的累積,其實更大一部分會需要實務上的磨練與進修。
我的意思是,要在典藏組工作,你需要花費更大的心思在增進你的典藏專業技能,尤其
典藏的工作內容很大一部分會跟藏品的物理、化學環境有正相關,所以典藏要著重的知識
背景比起其他組別有更大的區別。
但是撇開這兩個組別,就展覽、教育推廣以及其他諸如公關或者圖書資訊組而言,研究
能力相對會是太重點的技能,重點會是你在公文程序上的處理,你在公部門機構工作,最
主要都需要依靠公文跟各組、各階層的主管來進行協商溝通,不會公文程序,其實你的工
作能力就跟齡沒有兩樣。
所以我會建議你,有時間、有機會能在公部門機構待並且能夠接觸到公文如何書寫、以及
程序要怎麼走,還有哪些要注意的細節等等,有這個經驗,你在遴選的時候會比較有機會
被錄取。甚至到時候要進去機構工作,初期也會對你進行「公部門化」的教育訓練,有實
際的公文操作訓練,即便換到了另一個機構工作,也能快速適應該機構的公文文化。
這對於你在日後的日常業務往來會是比較有幫助。
: 2. 一個蠻重要的部分 因為自己對西洋藝術史比較有興趣
: 但如果想在國內工作 是不是中史組的會較適當?
: 畢竟要待在臺灣的美術館或文藝中心
: 接觸到的文化、背景 和可研究的資源 西洋藝術來說相對似乎會比較少?
: (看了師大 台大 中央的碩班生研究題目 好像也都是偏東方或中國的)
這個部分我會先建議你去瞭解北中南各大機構的重點特色,因為這至少代表著這個機構
的業務在一定比例上會著重在這些特色。
例如國立台灣美術館以台灣美術史為核心,所以重心會放在台灣特有的媒材作品、並定期
舉辦台灣美術界前輩或者台灣新興藝術家的展覽。
台北市立美術術館則是國內國際交流大展的領頭羊,因此相較其他機構有更濃厚的
國際交流色彩。
另外還可以關注各大機構的年度(單年或者雙年)的大型展覽,因為這某種程度也反映了
一個機構的方針跟走向。
然後回到台灣的文化;背景、研究資源,說實在話,西洋藝術品如果你的認知是以二十
世紀以前的古典藝術史中的作品的話,那臺灣的公部門機構應該可以說是近乎沒有。
另外公部門機構的中國藝術品資源很大一部份的典藏是集中在國立故宮的兩院,尤其以
士林的北院居多。
台灣藝術方面,各機構應該都有收藏,尤其以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蘭陽博物館
等各大地區的美術館都會是收藏大宗。
由於你只問公部門機構,私人機構我就不談,但以企業藏家的收藏來看,如果是早期就
有在從事藝術蒐藏的企業家,他們的私人機構比較有可能出現較多的西洋藝術品,例如
台中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臺南的奇美博物館等等。
這就是為何你看到的研究生題目西洋藝術史的部分會偏少的緣故。加上這一部份很大的
原因歸咎於台灣過去的政治變遷,以及早期台灣政府的文化政策發展的方向所導致的果。
然就現實來看,其實現在跨領域或者不同以往的創作概念與媒材相繼出現,所以如果你
對西洋藝術史有興趣,那你可能要再進一步去瞭解你有興趣的是哪個時期的藝術。
如果你是對於二十世紀以前的藝術史有興趣,那未來你會接觸到的藝術品會跟你想像地
有落差。
當然友是有部分的藝術家會從過往的藝術史裡頭去尋求概念的靈感,進而解構再重塑成
自己內心的藝術美學觀念,再呈現到作品裡頭。
但這已經全然不是過往藝術史會接觸到的部分,而是已經貼近現代、或者近當代的創作
方式與概念。
所以武會建議你,如果要走西洋藝術方面,古典的藝術史流派是基礎知識,你更大的
重心要放在現代乃至於進當代的藝術思潮,甚至藝術市場、拍賣趨勢、大國際展覽、
以及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影響跟國際情勢都要多方面涉獵。
老實說藝術研究的範疇其實早在一二百年前就已經是個跨領域的學科了。
只是純論媒材來看,各組別的區別還是有一定顯著地劃分,但我認為放在實務工作環境
上太拘泥於自己求學時的組別,反而會限縮你的視野。
: 3. 大致看了一下網頁的工作內容介紹 但仍無法了解很具體的部分
: 不曉得是否能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分享與討論呢?
基本的公文程序一定會跟你所有的業務工作分不開,所以公文程序我就不多敘述。
展覽組:負責規劃館方的展覽活動。(展前→展後的籌備+文宣品+海報製作+開幕典
禮活動+招待等等)
教育推廣組:籌畫藝術推廣或者美學教育活動。(活動的企畫內容+材料準備、講師的
聘請等等)
研究組:職掌機構的藏品研究並負責機構內出版品的編校訂。
典藏組:負責機構內藏品的保存維護,並配合展覽組調度藏品以及布卸展的流程。
然後從比較整體的見解來看,其實各大部門裡頭,有一定的工作量都是圍繞著展覽組
為核心去運作,是想著一個從展覽為核心去出發,連結到其它各組就不難發現,其實
整體機構的運作都屬於跨部門合作的方式在進行每一檔期或者日常的業務往來。
所以先學會跑公文流程跟寫公文、企畫內容其實會比較是關鍵的重點。
另外,徵選的工作內容最後一定都會有一個保留事項叫做:主管交辦事項。
其實這一項才是重點,因為這個項目預留了你到時候進去工作的彈性變更,
所以有可能你被錄取,但是未必能做到如你預期的工作內容。
: 4. 如果大學非本科系出身 研究所才轉到相關領域 不曉得錄取的機會是否會比較少呢?
: 還有就業年齡考量的話
完全沒有影響,或者說,現在滿多科系都滿重視跨領域人才,因為跨領域的思維跟見解
有助於幫你打開更寬闊的見解,或許能在實務上提供不一樣的思考面向。
所以其實跨領域是種優勢,不是劣勢,至於年齡我比較不清楚。
大概先這樣,希望有回答到你。
: 非常謝謝:)
: ※ 引述《MINERVACYY (ya)》之銘言:
: : 想請問
: : 美術館或當代館中的助理研究員
: : 是要什麼要的資格或是學經歷才能勝任呢?
作者: D600dust (一世六百塵)   2016-10-18 12:35:00
感謝分享
作者: endofw (-___-)   2016-10-20 11:12:00
真的非常謝謝你:) 沒想到能獲得如此詳盡的回覆
作者: xyz246abc456 (我是xyz)   2016-10-20 20:47:00
不過關於最後一段你考量的就業年齡問題,我到是想到曾經有位主管在遴選對外徵才的時候,也會把家庭因素納入考量,如果是太年輕,明顯是要刷個經驗就跳槽的有些主管不會選這些潛在可能的人,因為會對部門的人事穩定度造成影響,公部門跟私企業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不是你離職不做,隨便再應徵個人就好,一個人的轉調職,都會對機構整體的行政運作造成影響。所以已經有家室的,其它條件跟工作技能跟他人差不多會因為你有家室要→需要穩定的工作為考量 去推論然後可能會優先納入考量。
作者: endofw (-___-)   2016-10-21 11:13:00
謝謝~ 我想請問研究組的工作 是不是純美術系的話 相叫於藝術史的研究所背景 會比較無法勝任呢? 還是說目前在職的仍有純美術系的? 謝謝!!:)
作者: xyz246abc456 (我是xyz)   2016-10-22 06:52:00
純美術系你的定位是走創作為主的這類系所嗎?如果是這類系所的話,單就論實務工作而言,確實無法研究組的工作。因為你接觸的比較多是文獻典籍、刊物大量的文字、排版、論壇、講座活動安排等等。所以大多數研究組徵才還會立一個資格條件:有從事藝術行政或藝術出版、編輯等相關工作經歷達X年以上其用意就是因為在比例上有占據較大量的文書業務。有些主管也秉持學歷比較重要,再來看相關工作經歷。最保險做法是你的學經歷是跟藝術研究或評論相關 且你有從事藝文出版、編輯的工作經歷至少一年以上。如果你對於學歷這部分抱持著疑惑的話。然後現任的研究組工作人員的背景,各館幾乎都沒公布較詳盡的組員經歷資料,所以這部分很難給你答覆。但我待過的那個機構,早期有經歷一段基礎期跟轉變期所以在研究員的任用上有特別規定,多數業務組組員的學歷背景就滿廣泛的。如果就現任幾個主要機構研究組的研究員或組長中,確實有美術系出身的沒錯,但他們後來都還是有再進修藝術研究或博物館或藝術教育相關的學位。
作者: endofw (-___-)   2016-10-22 18:59:00
真的很謝謝你:)
作者: izna (進攻北極)   2016-10-23 21:08:00
以前故宮徵過研究員,要求日文系的,我朋友留日的美術系被打回票美術和美史領域之間交流甚少,任一方要打進彼此皆很困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