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小徑的花園》聯展
展覽日期 ▍2019/10/15-2019/12/07
開放時間 ▍週二-週六 13:00-19:00
展覽地點 ▍十方藝術空間(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51號)
網站連結 ▍https://www.galerieovo.com/2019-the-garden-of-forking-paths
藝術家介紹
Julio Blancas 胡力歐.布蘭卡斯
胡力歐.布蘭卡斯(Julio Blancas)於 1967 年生於西班牙大加那利島上的拉斯帕馬斯。他在該市的造型藝術學院學習藝術,以及在特內里費島的聖克魯茲學習雕塑。他主要以鉛筆或碳筆在紙、畫布或碟形天線上作畫,而他的展覽經歷包括在德國、比利時、義大利等國家參與或舉辦超過四十次團體展覽以及七次個展。
布蘭卡斯幾乎只用鉛筆與碳筆創作,並且經常運用大自然作為他的靈感來源。他的方法很簡單:重複使用最基本的繪畫元素——線條——構成富有藝術性的面。碳筆的筆觸會反光,能創造出微妙的層次,並且為深沈的黑色表面形塑出模式的變化。布蘭卡斯創作的概念都來自記憶,模擬為心靈帶來景觀印象的自然空間。這些景觀印象結合藝術家的意圖與詮釋,為最終的作品提供了強烈的結構感。
Monika Bravo 莫尼卡.布拉佛
莫尼卡.布拉佛(Monika Bravo,1964 年生)是在哥倫比亞波哥大出生的跨領域藝術家,目前在紐約市生活及工作。
布拉佛最新的作品以她目前對顏色及韻律的研究為基礎,將我們置於一座有著能量在其中以波狀脈動的深淵,意義本身以及它的可辨識性在這裡都變得難以捉摸。布拉佛引用了柏格森對於時間以及時間綿延的概念,而這種概念與我們平時所測量的物理時間以及內在時間意識大相逕庭。她試圖根據這種時間概念,將我們心靈的認知結構理解為將形體及意義置於無形的現實,進而觸動對時空統一性的聯覺。因此,布拉佛的作品向我們呈現、我們也應該從中體驗到的,便是處於這些抽象狀態及其相應實體化之間的視覺堆疊與循環。
布拉佛在她的全新裝置中,以縫接、編織及組合實現了概念的馬賽克,進而展示了圖像的收集與編輯。布拉佛也運用顏色創造有形的對比,一種由於在作品中循環的時間所獲得的物理體驗。在五個螢幕、三座投影機以及聲音的環繞下,觀看者體驗到的是「超韻律」(hyper-rythm)。對於布拉佛而言,我們的肌膚就是這些感官形式的轉譯器。她認為,身體就是形式與內容建立交流的場所,是一場對話、是這些要素之間激盪出的一種平衡。在這個概念架構下,認識並理解表面的人就是能體驗深度及虛無的人。就如同保羅·瓦勒里(Paul
Valéry)曾經說過的:「肌膚就是最深刻的東西」。然而在此同時,布拉佛也受到對未來的機械式幻想所啟發:機器人可能會將世界視為一個像素化的汙漬;因此她使用科技來建構片段與粒子的組合物——也就是多個現實碎片的動畫拼圖——,讓觀看者能昇華到另一個境界,在那裡可以看到其他可能性,也就是平行現實及發現的存在。
Manolo Gonzalez 馬諾羅・岡薩雷斯
馬諾羅・岡薩雷斯(Manolo González)出生於1965年在西班牙拉斯帕爾馬斯,出生於藝術世家的馬諾羅在1984年就讀於巴賽隆納中央大學美術系時,就已顯現出卓越的藝術天賦,馬諾羅透過古典美學底蘊為基礎,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當代風格。馬諾羅於1982年舉辦他第一個藝術展覽,並以年僅17歲之姿舉行了第一個以使用青銅金屬雕塑的創作作品展出,迅速獲得眾人的矚目,接著在當地重要畫廊Galerie de Saro León 舉辦了第一次專業藝術展覽。馬諾羅陸續在國際重要展會上展露光芒:ARCO馬德里,MACO第七屆哈瓦那雙年展(2000),瓦哈卡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墨西哥
2004),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2007(美國),ArtMadrid 2011年,Just Madrid 2012。
公共藝術作品方面,馬諾羅的作品更是為世界各大機構以及基金會所珍藏:像是拉斯維加斯帕爾馬斯,Maphre-Guanarteme(拉斯帕爾馬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或者雕塑美術館萊加內斯(馬德里),美術實加那利島學院。有相當數量的作品珍藏於基金會與大學,這些館藏作品遍佈在大加那利島,特內里費島,阿爾卡拉德埃納雷斯(馬德里)的不同城市,以及需多是私人收藏。從作品材料的選擇上,馬諾羅一開始使用青銅,並認為青銅是雕塑最直覺最有力量和表現,在這幾十年來,馬諾羅不斷研發和探索第二個他認為可以同樣表現出優美線條和強而有力的耐久材料,他成ꔊ\的發展出不鏽鋼絲網系列作品,鋼絲網本身的穿透度和輕盈的質地,使馬諾羅更易於表現的古典美學比例和當代藝術所追求的力量感,質地和材質之間的虛實反差提供了一個非常具有啟發性的特質,從古典的卡拉拉到大理石雕刻,馬諾羅巧妙的使用鋼絲網展現出當代雕塑的優雅與力量。
Michèle Magema 米謝爾.麥格瑪
米謝爾.麥格瑪(Michèle Magema)是一位剛果—法國的影片、表演及攝影藝術家。她在 1977 年生於金夏沙民主共和國,然後在 1984 年移民至法國巴黎,隨後便於該地居住至今。在 2002 年她獲得了 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的藝術碩士學位。她參與了「再現非洲展覽」(Africa Remix Exhibition)。她的作品在布魯克林博物館、赫須巨集博物館、哈林工作室博物館雕塑花園的全球女性主義展(Global Feminisms)中展出。她參與過一些藝廊及博物館的展覽,包括羅什舒亞當代藝術分館(Departement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Rochechouart)、馬爾默藝術中心(Malmö Konsthall)以及格拉茨美術館(Kunsthaus Graz)。麥格瑪是很多專文的主角,例如瑞秋.多納迪歐(Rachel Donadio)在 2015 年為《紐約時報》所著的〈從剛果探索藝術世紀〉(Century of Art From Congo)。
麥格瑪將自己的作品置於所謂的過渡區域之中,那是某種她所創造的心靈空間或邊界,位於「南方國家」與「北方國家」之間。對她女性身份的探索由於在時間、記憶與歷史之中被剝奪了家鄉,因此反映出一個其身份完全不具異國色彩的女性。對她而言,關鍵的重點在於培養個人的故事以及集體記憶與歷史間的交流。麥格瑪遊走在一條界線之上,在她的兩邊分別是個人經驗的侷限和集體焦慮所包含的寬廣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