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說吧,由來就是中國原鄉形式的傳播,我在粵東、閩西都看過類似墳塚形式的伯公
。其中也不乏用卵石堆砌鋪面的非常漂亮的案例,跟化胎等客家人土地風水的習俗有關。
事實上不只土地伯公或民居的化胎,很多祭祀性的廟宇、家祠都有化胎的設置。當然這跟
傳統的自然風水觀念中藏風聚氣有關係,甚至扯到古代文獻中"封土為壇"、"封土立社"的
紀錄。
在臺灣也不只南部六堆地區有這樣的形式,北部的桃竹苗也有,但大多因為開發或重建而
被破壞,比較偏僻的地方還保留非常多的案例,苗栗卓蘭、獅潭一帶就有很多例子,也有
地方文史工作者在記錄。
中部台中東勢近山區也有很多案例,其中很有名的鯉魚伯公(永安宮)就是把化胎變化跟
堤防結合的例子,也是臺灣前兩名大規模的墳塚形土地公。
另外一個大型的案例是高雄高樹的東振開庄伯公,規模也不輸鯉魚伯公。
興起跟盛行這就很難說了,大概就客家人移民定居臺灣就有了,現在還是存在。
※ 引述《nuclearforce (強作用力)》之銘言:
: 如題
: 大家如果有去過美濃、六堆或是高屏地區的客家聚落玩過的話,
: 應該會注意到有一種建築樣式十分特殊的土地公廟 (客家人稱為伯公廟、伯公壇)
: 他們是採用露天石碑式的建築 (又稱為墳頭式、墳塚式)
: 石碑上刻著「福德正神香座位」,後方有隆起,前方有一個方形水泥供桌
: 如下圖
: http://imgur.com/69uF5qI
: (抱歉這張有點糊)
: http://imgur.com/Aq88GXa
: (側拍)
: http://imgur.com/ib4xXSo
: (側拍)
: http://imgur.com/MgixW9i
: (遠拍)
: http://imgur.com/0lYO92l
: (簡介牌)
: 我一直有點好奇這麼特殊的建築形式,它的由來是什麼,
: 還有它的興起與盛行時期大概是什麼時候,
: 有鄉民也跟我一樣有興趣的嗎?
: 不妨來討論看看~~~~~謝謝
: 如果有鄉民是客家人的話不妨分享一下自己家鄉的特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