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a037588 (丹楓)》之銘言:
: 在那時候,民間習俗相信鬼門開是在七月十五。
: 但是經過時間的演變,傳到福建一帶時,產生了某些變化。
: 自古以來,福建多山,聚落多元,巫術盛行,
: 福建人在歷史上就有好以巫術與鬼眾打交道的習慣。
: 閩人好鬼甚於他區的記載,在歷史文本中十分常見,閩人民間相信鬼門開是在七月一日,
: 而在七月三十時關上。台灣漢人大多是閩地移民,自然將此習俗風氣帶上本島。
: 於是在這一個月間,許多廟宇會在不同的時間輪流舉行普渡,
如果真要提閩地普渡風俗,那根本不限於農曆七月而已,
整個閩地從農曆六月底到九月都在普,特別是晉江地區,中國政府直到現在
仍會介入干預,主要原因是閩地普渡幾百年來強調大肆鋪張宴客,甚至衍生出聲色娛樂,
因此官方會勸導村里以文化節之類的形式取代傳統普度。
在台灣,普渡的習俗雖然確實由移民來台的信仰而起,
但普渡的形式和本質早已因當時各種械鬥、重大災難或歷史事件而有了極大的變動,
械鬥者如基隆老大公中元祭、土城大墓公的擺街十三庄普渡,
雲林口湖討海聚落的普渡還會送王船,安平因為清治碼頭事件而留下的普渡立孤棚,
澎湖的幾個漁業為主的村落會普碼頭以求漁獲豐收出海平安,
東港的王爺會在接普渡公後為信眾點生作號以保七月平安,
台南沿海鄉鎮會掛普渡公燈,
其中林爽文事件對於客屬與非客屬義民的普度習俗影響更大,
非客屬以雲林的普度從農曆5月的虎尾義民公普開始一直普到7月,
客屬義民普渡很出名的就是6月下旬一直普到7月的溪南聯庄奉飯。
甚至連普度時的祭拜方位都被學者研究出和當年義民路線相關。
台澎地區的普渡老早就脫離閩地普渡的形式和習俗,發展出屬於在地的獨特屬性,
不太懂為什麼硬要和福建扯上關係,客家人普渡更和閩地毫無關聯了。
: 就算沒有用咒語施食,民間自己拜,被鬼眾吸過精氣的食物易壞,
: 有些人吃了甚至會身體不適,例子太多,不勝枚舉。
: 我自己不吃拜過鬼眾的食物,因為明顯有差別,但這是我個人經驗,聽聽就好。
早期台灣各地普渡都是普完直接開動,從台灣本島到澎湖西嶼都是如此,
慎重一點的如梧棲大庄普渡的輪值爐主,
早年都還要請總舖師現場直接拿普完的供品辦桌宴客。
特別是經濟艱困的年代,普渡是許多家庭除了過年以外供品最豐盛的年節,
哪有人會有能力鋪張浪費到把普渡供品丟了不吃。
中研院洪瑩發帶頭的田調就指出台南普渡常拜的米糕棧,
最初也是人們早期不易吃到糯米和糖而設計出米糕棧這樣的供品,普完直接開吃,
而台南人普渡的許多種特定供品更帶有吃了保平安搏好運的寓意。
而普渡法會或齋醮上常會看到道長化身太乙天尊演法施食,
念甘露秘章將供品變成珍饈美味,念開咽喉祕章讓鬼眾們能順利進食,
人們相信這時候道長拋灑下的佛手、敬包、糖果等各式供品,
吃了都能保平安,所以很常看到台下大家忙著撿拾。
幾百年來台灣人並沒有普渡供品吃了身體不好的主流說法,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幾年這種說法開始散布起來。
至於供品在七月大太陽下戶外曝曬過久,本來就容易產生異味或腐壞。
: 至於七月為何道教神靈多不辦事?因為地方普渡法會太多,要去支援管理護場之故。
: 這也是台灣道教體系民間運作的特別之一。
根據許多廟方說法和學者田調的結果,
多半指出七月神靈暫停改運問事,是為了方便好兄弟活動與接受普渡,
神尊不願意因為降駕辦事或過程中調動神兵,影響了好兄弟活動,
所以許多宮廟會在六月底犒軍後收兵一個月,
或是關廟門或是收法器,甚至以紅布蓋天公爐,
把整個主場交給大士爺/普渡公,
即使澎湖或東港在迎普渡公時或普渡時會請王爺降駕,但也都是任務完成立刻退駕的。
這也不是道教的觀點,而是台灣民間信仰的獨特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