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原文網站其實有之二之一 所以就轉貼了
https://goo.gl/ZZl3fH
這個故事有文獻和民間傳說兩個版本,文獻最早來自成書於清咸豐二年(1852),於臺灣擔
任幕客的劉家謀海音詩所載:「闡幽郡伯有傳文,吳女沉冤得上聞;我向昭忠祠外過,披
榛空訪守娘墳!」,陳守娘何人也,據海音詩註:「陳守娘,郡城東安坊經廳巷人;夫歿
守節,姑強令更適,不可。姑之女常譖之,百端凌虐,肌無完膚。一日,母女共縛守娘於
凳,以錐刺其下體而斃。里人鳴諸官;臺灣令某欲寢其事,檢屍曰:『無傷也』。眾憤,
毀令輿;令懼,乃定讞。此道光末年事也。初葬昭忠祠後山仔尾,屢著靈異,祈禱者無虛
日;官以其惑民,為改葬之。」。
連橫台灣通史則說:「陳守娘,臺灣府治經廳口人也,嫁張氏。夫死守節。而夫妹少艾,
作倚門粧,縣署某客時至其家,見守娘而艷之,囑通款
曲。姑利客多金,誘之不從,脅之亦不從。百端凌辱,任其凍餒。而守娘矢志靡他,操持
益堅。一夕,母女共縛守娘於凳,以錐刺其陰,大號而斃。守娘之弟來臨,見而異之,里
人亦嘖嘖不平,遂鳴之官。知縣王廷幹以客故,欲寢其事。見者大譁,噪而起,磔石以投
。廷幹踉蹌走,乃上其案於府道,母、女論罪死。初,守娘卧葬於昭忠祠後,眾欽其節,
多往祭,屢著靈異。官以其惑民,為改葬之」。
由這兩則文獻大概可知清道光年間陳守娘出生在府城東安坊經廳口(今東菜市)南側的辜
婦媽廟附近,即今府城北門路與青年路口的
巷子內,嫁經廳口(今東菜市)林壽。林壽早死,守娘效法當地名人辜婦媽,一樣矢志守節
不再嫁。清道光年間經廳口為府署經歷廳前之街,即今府城東菜市內,府署縣署幕客獨身
暫居於此街者甚多。縣署幕客某人常至林家,見守娘艷麗又守寡,有意一親芳澤,乃重金
賄守娘大家,亦賄守娘小姑。因林氏母女經營特種行業(連橫說的),對女人的貞節視若敝
屣,兩人為了金錢乃軟硬兼施,對守娘百般凌虐,守娘卻守節矢志不移,但因幕客逼林氏
母女甚急,為免到手的金錢飛了,林氏母女下重手綁守娘於椅凳,用尖錐刺其陰至死。守
娘的弟弟聽聞其姐死後來至林家,發現守娘死因可疑,鄰居因平常對林家母女所為亦有所
聞,對此事件皆憤憤不平,乃拉林氏母女至臺灣縣衙門告官,知縣王廷幹因幕客牽扯在內
,私下收了幕客好處而有所袒護,對外宣稱守娘身上並無驗出外傷,乃無罪釋放一干人等
。眾人聽到王庭幹的判決非常不爽,就趁王知縣外出時,拿石頭丟他,把他的轎子砸壞了
,王庭幹嚇的屁滾尿流。
做完此義行後,眾人又轉至府署投訴,知府為平息眾怒乃判林氏
母女死罪,但原兇縣幕客還是沒事,並逃回唐山。 主謀幕客沒事,除了眾人不爽,陳守
娘死後蒙冤未雪更不高興,乃上告於東嶽大帝,取得了黑令旗,後來顯靈扼死原兇縣幕客
(師爺),又大鬧縣署、府署和經廳口林氏宗族、縣幕客在唐山的家眷,搞得全府城雞飛狗
跳,居民鎮日惶惶不安。府城眾神對守娘的大鬧,雖不以為然,但對祂的遭遇亦表同情,
皆不願出面制止祂的過激行為。
附近有些膽子小的居民,或是和林家有點關係的人,都嚇
得皮皮剉,只好上禱神明希望此事能即早落幕,在地的神明沒辦法只好推給山仔尾的有應
公負責。有應公心有餘力不足,對含冤報仇之陳守娘無可奈何,求助神格較高的神明。眾
神不淌混水的態度依舊,此時柱仔行永華宮郭聖王,即廣澤尊王,俗稱翹腳仔因信眾祈求
拜託乃挺身而出,雖郭聖王法力不凡,但因守娘領有黑令旗,雙方交手亦打平而已。
但這
場神鬼大戰,把事情鬧得更不可開交,於是眾神央請鄰近德化堂的觀音佛祖出面當公親,
觀音佛祖慈悲,就代表眾神出面與陳守娘談條件,希望能讓此事盡早落幕。最後陳守娘提
出兩個條件一是在這段報冤期間,如若傷及無辜,需免予追究。
二是她守節而慘死,應准
入孔廟節孝祠奉祀。觀音佛祖答應後,這件事才就此平息,因為陳守娘實在太強了,所以
到她墳墓去打氣加油的民眾絡繹不絶,清廷為杜絶此現象延續下去,乃將守娘的墓遷走,
而且沒有人知道遷去哪裡,而守娘亦依約歸陰投胎轉世。這件事總算告一段落,但終究成
了清代府城三大奇案之一,是晚清府城天橋下說書人的最佳題材,筆者彷彿可看到說書人
講得口角全波的表情。時至今日,安平還有人家中奉祀陳守娘媽金身,上網google即可看
到,而陳守娘的牌位則仍奉祀於孔廟的節孝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