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的歷史相關考據,
關於媽祖的生平背景就最早期的宋代史料上來看,
到底和後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有何差別?
今試就兩篇史學研究的著作來稍微窺探一下。
先由徐曉望先生的「福建媽祖文化源流與澳門媽祖信仰的傳播」中,
可見如下簡潔扼要的整理:
***
二、有關福建媽祖信仰起源的一些問題
關於媽祖信仰的起源,傳統的說法是:五代閩王都巡檢林願生一女,名林默。此女自幼好道,又得觀音菩薩超渡,成爲女神,保佑航海的人們。也有人認爲媽祖並不是一個眞實的歷史人物,天地之間以天爲尊,以地爲大,故天爲“上帝”,地爲“帝后”,而海洋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祇能作爲天的次要配偶——“帝妃”,所以海神被稱爲“天妃”。經過李獻璋先生的考證,這一問題已基本解決。歷史上確有以后被稱爲“林默”的人,有關天妃的神話是她事跡的神化。而林默出生的年代,卻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早期文獻中,一直沒有明確的記載,現在人們將其定爲北
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也是一種推測。在宋元時期的材料中,有幾種說法:五代時期、北宋初年、北宋中期等。北宋中期一說明顯是錯的,因爲,許多材料表明:早在北宋初年即有了崇拜媽祖的廟宇;而五代說與北宋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統一起來,因爲宋朝在北方崛起時,福建仍處在割據之中,直到18年以後才被北宋統一(即978年)。閩人稱這一段歷史爲“五季”,即“五代季年”之義,它相當於后人所說的北宋初年,所以,媽祖誕生於“五季”與“北宋初”二說實不矛盾。宋代莆田文學家劉克莊曾說:湄洲神女與“建隆眞人”同時奮起。建隆爲宋太祖第一個年號,
所謂“建隆眞人”,即宋太祖之謂也。以此看來,將媽祖出身年代定在宋太祖登基的建隆元年,至少離事實不太遠,因此,在目前掌握材料有限的前題下,多數人接受這種說法。其三,有關媽祖生前的身世。媽祖生前眞是閩王都巡檢林願之女嗎?有的學者考證:巡檢是宋代才有的官職,媽祖若出身於五季,她的父親不可能是都巡檢之女。
其實宋代的材料都表明:媽祖生前是一個海濱農村普通的女巫。
其四,有關媽祖信仰起源地。李獻璋先生根據宋代黃公度的詩句:“枯木肇靈滄海東”,推測媽祖信仰起源莆田寧海聖墩廟。然而,這種推測與宋代媽祖被封爲“湄洲神女”的稱號不符,宋人祝穆的《方輿勝覽》一書也說“湄洲神女”廟在海島之上。可見,該說頗成問題。自從莆田學者發現宋代廖鵬飛所作《聖墩祖廟重建順濟記》後,這一問題得到解決。此文中,廖鵬飛明確指出:湄洲神女最早在湄洲出名,然後顯靈於寧海聖墩。
***
「聖墩祖廟重建順濟記」是目前關於媽祖信仰文化上現存最古老的史料。
而蔣維錟先生基於此史料上,進一步發表的看法中,
也可見對於宋朝以後的媽祖生平記載可信度疑慮的觀點。
以下摘錄自「一篇最早的媽祖文獻資料的發現及其意義」:
***
一、
關於媽祖其人其事,南宋以前大概是不見於載籍的,里人劉后村詩云:“君謨與漁仲,亦未嘗旁搜。”[3]可見連蔡襄和鄭樵這些非常熟悉莆田本地掌故的學者,都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記載。南宋初另一位莆籍著名學者林光朝,在他為湄洲嶼第一次留名史冊之中,亦隻字未提及媽祖。[4]有關媽祖的最早文字記載,過去人們都認為是里人狀元黃公度的《知稼翁集‧題順濟廟》一詩,其中“平生不厭混壓慍”一句,透露了媽祖的生平。而現在看來,廖氏此《記》不僅比黃詩要詳明得多,而且時間還可能略早一點(說詳下)。因此,我把它看成是迄今發現的有關媽祖身世的最有權威
的史料記載:“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從現有掌握的資料來看,可以說,這段文字就是南宋諸家記載媽祖身世之所本。也就是說,終南宋之世,媽祖雖然受到十多次敕封,香火“幾半天下”,但宋人筆下的媽祖身世,仍秉廖氏之《記》,不敢穿鑿附會。如紹熙三年(1192)媽祖首次晉封為“妃”,而當年纂成的《莆陽志》仍稱“妃為里中巫”[5]。再等而下之,李俊甫《莆陽比事》(1209):“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異,能言人休咎,死廟食焉。”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1230):
“神莆陽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歿號通賢神女,[6]”黃岩孫《仙溪志》(1257):“(神)本湄洲林氏女,為巫,能知人禍福,歿而人祠之。”李醜父《靈惠妃廟記》(1259):“妃林氏,生於莆之海上湄洲。[7]”
以上所舉包括廖、黃計七家,前後時間相隔一百年,而文記如出一轍。
所以我認為:
研究媽祖的身世,應該根據這些早期的記載,而不應該相信那些產生於明、清之際的明顯帶有宗族和迷信色彩的所謂“傳記”。
***
而同文也對媽祖於宋朝後被後人任意改寫的生平,
就其觀點依史料作出如下解釋:
***
其次說媽祖是不是都巡檢之女。按最早記載媽祖父母姓名的也是《仙溪志》:“神父林願,母王氏,廟號祐德。寶祐元年,王教授裡請於朝,父封積慶侯,母封顯慶夫人,妃之正廟在湄洲,而父母封爵自風亭始。”
儘管此時媽祖已受到朝廷的一再褒封,而莆田的“九牧林”後裔仍沒有為媽祖父母請封。由此看來,這個林願恐怕是沒有什麼官職的平民百姓。
而更奇怪的是,到元至正十年(1350)在南宋初封基礎上再加封時,其製誥又把林願換為林孚:“積慶侯林孚,可加封種德積慶侯。 ”[9]查第一個提出媽祖之父任都巡檢的是元朝人程端學,他在《靈慈廟記》中考稱:“神姓林氏,興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但這位都巡君的名字他又不說。直到元末,人們才把都巡檢這個職稱與兩次封誥上的媽祖父親之名進行合成:據南宋初封之名合成的就說媽祖是“都巡檢林願女也”[10]
,而據元代加封之名合成的就說“媽祖是都巡檢孚之第六女也”。[11]至明代,才漸漸統一為林願之說。但到了明末,又節外生枝,即有人從《林氏族譜》上發現林願是媽祖七世祖蘊公之子,於是又把媽祖父親名字改為林維愨,這個名字經過明清的《天妃顯聖錄》、《天后志》和《聖蹟圖誌》等書的一再宣傳,影響也隨之擴大。但林願一名仍一直與林維愨並存。對此連林清標也只好以模棱兩可的語氣作無力的辯解:“又有云後父名願,不應犯祖諱,細思五代遞及宋初,紛紛多事,且托處海濱,想亦未計及此。”
綜上所述,媽祖的父親有林孚、林願、林維愨三說,按《族譜》上的世系,他們是直系三代人。其中“林願”之說產生最早,影響也最大。至於林願之名與都巡檢之職相互聯繫,則是元末才出現的。
對此明代理學家周瑛早已表示懷疑:“予少時讀宋《郡志》,得紹熙初本,亦稱妃為里中巫;及見延祐本,稱神女;今續《志》皆稱都巡檢願女,漸失真矣!”周瑛的結論是符合史實的。
蔡襄《乞相度沿海防備盜賊》:“興化軍巡檢一員,卻在興化縣山中,去軍城百里,海上別無巡檢。”為此他奏請把“興化軍管界巡檢移近軍城,給予舟船往來海上巡警”[12]。
可見,北宋前期莆田沿海根本就沒有置巡檢,更不會有都巡檢。
***
以上點出了媽祖生前實際上並非出身官宦人家的事實。
而媽祖又終身未嫁。
那麼,
愛在族譜上頭攀附媽祖,顯擺祖先是福建大官的是什麼心態渴望呢?……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339293356.A.5E8.html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412529557.A.440.html
呵呵,耐人尋味……?
而蔣先生另一篇「媽祖傳記素材的幾個問題」,
則更詳盡地針對明清以降民間各種宗教性或祖譜上的亂攀亂寫現象,
作出一篇有力的吐槽…呃,針砭。
因為文長,所以在此僅提及歡迎有興趣者去找來看看。
也由於忠於傳承不亂寫,前後有一貫性的相關史料僅見於宋代。
所以我想以後我需要以史學的眼光看待媽祖時,
就會對元明清時期相關傳說繼續抱持…
嗯,謹慎保留的態度。
「香火幾半天下」,
也許是元明以降改朝換代後,
更替的政權選擇對媽祖信仰塗脂抹粉收編己用的考量。
不過除了政治黑手的醜陋不堪,
民間竟也如此多對媽祖盛名貪求攀附恣意妄為者,
讓人不禁唏噓。
願歷史終能還媽祖以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