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這個問題還是先回到代天巡狩這個詞原始的意義,代天有兩種意涵:一是指上天
,另一個是指天子。巡狩這詞也很古老,早在孟子就出現了: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
者,巡所守也。所以意思就是代替上天、天子巡狩領土。也就是我們一般認知中的欽差大
臣或是監察御史的角色,這段大家都很清楚,也是我們一般認知的功能。
但是欽差大臣或是監察御史其實在古代是兩種不同的職權,欽差大臣有點類似專案負
責人、專案小組召集人的角色,是為了某事件特別被授權有相當權限可以執行首長意志的
職位,比方對外交條約的交涉。監察御史或是巡撫則是古代一種監察權的展現,官階不算
高,但因為是替中央巡視地方政情、官員表現,可直接向中央匯報,權力不能說小,很像
今日的監察院,不是被台灣閹割掉的那種。
以上是簡單的歷史交代,但為什麼要說這段?因為民間信仰的體系,很大一部分來自
於對當時權力系統的模仿,代天巡狩就是這樣一個產物。代天巡狩的出現跟千歲或是瘟神
信仰有很直接的關係。在目前的史料研究中,代天巡狩多半伴隨著送瘟、送王船(王醮)的
行為出現,而送瘟、送王船(王醮)當時都是屬於一種突發的天災而採取的非定期的宗教活
動。這不難理解,重大天災,古代都會派出欽差或是類似的官員進行賑災或是善後,即便
是今天,像花蓮大地震後,總統也會親自下鄉進行資源協調以及慰問的行為。代天巡狩在
早期類似於欽差大臣的概念,是專為瘟疫而來處理的天界專案特使。
日後,隨著台灣移民,此一習俗也進入台灣,但意義開始產生轉變。欽差或是御史都
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具有直達天聽的權力。即使是今天,能夠直達權力核心代表著權
力的大小,官階並非重點。舉個例子,監察院長這官等很大,但實際上他的權力可能不如
一個縣長,甚至地區立委。從中國飄來的許多王船在臺灣建廟,定著。原本臨時性的欽差
角色轉換為御史,因為能夠直達天聽。從原本是代天巡視疫情,轉變為代天巡視民情還有
地方的行政機構(各廟)。這種轉變也不算意料之外,在歷史中,這種專案性的機構轉變為
常設性的制度也是常有的事,清代的軍機處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所以這裡先歸納一個
重點,代天巡狩的特殊性來自於可以直達權力核心,決策中樞。
接著回頭說說代天巡狩媽祖、還有代天巡狩土地公(我朋友家的)的現象。傳統我們往
往把王爺跟千歲認為是同義詞,但我個人比較認同康豹的觀點。王爺跟千歲其實像是兩個
很相似但實際上不一樣的系統。王爺是一個統稱,用來涵蓋地方信仰、不見於道教系統的
神明類別。千歲則是由瘟神或是王船所衍生的信仰系統。比方說東港好了,溫府千歲被稱
為千歲可能是這二三十年間的事,不過東隆宮溫王,原始名稱是溫府王爺。祂的王令也只
寫奉旨,而不是東港認知代表代天巡狩的奉玉旨。代表溫王爺雖然是地方大神,但仍不同
於奉玉旨而來的代天巡狩千歲爺。
王爺也並非我們認知的某府王爺,比方廣澤尊王、靈安尊王、開山王等嚴格來說也算
王爺的一部分,差別在於後者比較有明確的事蹟記載,前者則是語焉不詳的地方信仰。但
由於代天巡狩具有欽差大臣的臨時性質,也同樣跟王爺有語焉不詳的元素,也是區域性的
特定信仰,這種混淆也是來自於本質上的相似。因此我們往往把代天巡狩的千歲開始等同
於一般的王爺。這在新建的廟宇很常見,但在有歷史的老廟,兩者的分際還是存在。比方
南鯤鯓、馬鳴山,這類有王船的廟宇,或是其它先民攜來而蓋的廟宇。
於是代天巡狩成為千歲、王爺的同義詞,也是一種神明權限大小的象徵。但其實這階
段不意外,因為本質上本來就很雷同。但為什麼代天巡狩會逐漸擴張到其它性質不同神明
身上?我想這又牽涉到民間信仰的另一個概念了,也就是奉旨。
有時候會有這種經驗,到公家機關辦某些業務,你可以心裡會想著這事情應該屬於某
機關業務,但某機關會跟你說:這不在我們的業務範圍,請你再洽某機關、這某機關又要
請你再洽第三機關。一個簡單的事情可以須要跑好幾個地方,電話轉個7.8次。這倒不是
因為公務員愛推拖,是因為制度,被授予的權力有限。於是乎,就有人想出了1999這個機
制,透過市長的授權,1999可以擔任協調各機關的工作,給你一個最後完整的答案。沒錯
,1999某程度就是一種奉旨。
在民間信仰中,問事是神明很重要的工作。但人間有制度、天界有天律。最常見就是
辦陰間的事務,因為陰間是另一個體制,傳統上還是由相關的神明負責、比方城隍、東嶽
大帝等,不是每個神明都可以接觸的。因此,為了應付信徒的需求,有些神明會強調他有
領旨,成為一個綜合窗口。沒領旨的,可能神脈特別廣,靠關係辦事。例如陰間事務,某
保生大帝強調,祂有領陰陽旨,可以去地府調檔案,不用再透過陰間體系的神明。又如說
:傳統神明辦事只能用寫的,要用說的又要特別領旨,開金口。
這時領旨不像代天巡狩那樣,比較像是被允許開辦某些特別業務,獲得法源授權或是
許可成為綜合窗口。就像保生大帝原本只掌管衛生部,但因為疾病引起的照顧問題,又多
一個看護的業務,因為多了看護的業務,也牽涉到經濟的問題,只好又納入補助弱勢,到
最後,乾脆叫上面給我一個總管醫療"相關"事務的授權。所以保生大帝就可以說,我有奉
旨喔。這個旨,其實就是1999,是一種平行協調的授權開辦新業務。
代天巡狩的監察、特使性質到1999的奉旨便民服務(開辦新業務),只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上面授權。這三者再混淆的結果,就是出現代天巡狩媽祖、代天巡狩土地公了...對於
民眾(信眾)而言,權力的職掌不是重點,我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獲得問題的處理。這大概
可以解釋代天巡狩現今氾濫的的原因。
不過,另一方面,會有這些現象,某程度也來自於靈山派的競爭。原本奉玉旨就代表
有最高權限,但現在多了無極旨(大老干政)、懿旨(後宮干政),傳統派的廟宇只好越來越
訴求代表玉旨最高權威的代天巡狩來強調自己的正當性與權力。新興的廟宇宮壇也透過代
天巡狩來強調主神的權限在競爭的市場下存活。
在傳統上,玉帝是至高的存在,不可攀的神聖。但現今人世已然不同,過往即便生死
大事、極大冤屈,也很難面聖秉告。但今日可以因為網路言論,可以直接向玉帝博杯要求
背書,是人的觀念作為,還是神界改變?但不管如何,民間信仰本來隨社會時空的不同有
一定的變化性。不過這變化性仍有一定脈絡可循,也並非人的自以為是就擁有合法性。超
出這脈絡的,可視為個人之說。雖然民間信仰變化極多,但仍可梳理出一個大致的脈絡。
這大概是我目前的觀察心得。代天巡狩的媽祖不算意外,雖然我們感覺很突兀。但回顧民
間信仰對於官階還有權力的想像再參照現實政治環境的運作,只能說這是一種必然。我個
人預測,若干時間會出現代天巡狩通樂人,或許目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我們尚未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