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開始接近該宮廟時,算是問了很多試探性的問題。
其中一個是人的靈魂。
對於人的靈魂,老師是說有的,這樣的回答我倒是一點都不訝異。
然後他說根據他這二三十年來的經驗,反覆詢問主神,發現人去世後有三魂七魄。
我問他為何人有 三魂七魄,他則說是經驗。
到此我判斷是經驗累積下來的結果。
(不過很多宗教其實也是經驗累積下來的,當逐一壯大時再將這些經驗轉換成一套理論)。
我所熟悉的佛教則是不認為人有 常住不變的靈魂,下引昭慧法師對於此一議題的看法:
有關「靈魂」與「意識」的問題如下:
「靈魂」給人一種永遠不滅的實體之印象,故佛教避開此一詞彙。至於「意識」,一
般將它指謂第六識,然而第六識在死亡時是斷除了的。因此「意識」可指向更深層的「有
取識」——執取於生命之存有的心靈作用,後來唯識學以此為「阿陀那識」。
《解深密經》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
執為我。」可見阿陀那識確實讓人容易當作不滅的靈魂。但是它是「如瀑流」的種子集合
體,不斷在「現行熏種,種生現行」的變化之中,因此我常譬喻它如「穀堆」,離穀無堆
,離種子無識,因此這依然可以是「因緣生滅變化」,而符應於「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
滅已,異陰相續」的阿含本義。陰(蘊)的連續,來自我愛所發展的後有愛,以及業的力
量,愛集、業集,是為集諦,依此而有生老病死種種苦,是為苦諦。愛集、業集,集於何
所?當然遍於身心,因其「執」而周遍;因此不必用虛玄的語氣形容其「不在內外中間」
,而是在五蘊聚的每一處。一旦阿陀那識放捨色身,即成死屍;因此即使身上的任何部分
(如手臂),平素再怎麼執著,一旦斷之,則無可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