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關係即將離開生活了快15年的嘉義
所以趁著離開前的兩個月,
利用工作之餘完成大學時的瘋狂心願:把嘉義市的火雞肉飯吃一輪
吃著吃著,到這周也已吃到40間,雖說嘉義市內有賣火雞肉飯可能有超過上百間
不過40間這個數字,大概比較有名的一些店家都已經可以囊括進去
是時候可以發表心得文啦!(不然再這樣繼續下去血管可能會先塞住XDXD)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跟各位介紹一下火雞肉飯的做法
自己本身是喜歡下廚的人,也實際製作過雞肉飯,
因此私心以為這介紹應該不會太離譜才是
火雞肉飯的要素
1.火雞肉
聽說最早期的火雞肉飯上面的肉都是用手撕的,
不過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現在都以切碎為主
選用的部位也依店家風格的不同而有差異
有些店家會只使用清雞肉,吸飽高湯的瘦肉吃起來會有肉類的甘甜
有些店家則會連皮帶油的下去切碎,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油脂香氣會特別好,
但是不敢吃肥肉的人可能會卻步
用心一點的店家,甚至會加入不同部位的火雞肉,讓口感更為豐富
肉的口感會因為刀工與冷藏與否而有鬆軟與緊實的差異,這部分就看個人喜好
特別提醒一下,雖然是講火雞肉飯,
但其實有不少店家為了口感的關係,會混入相當比例的雞肉,
因此若是堅持要吃純火雞肉飯,可能得自己多問問
2.醬汁+油脂
如果有仔細觀察火雞肉飯的製作過程,可以發現其實在添好飯加完雞肉後
老闆會淋上兩匙液體
其中一個是為雞肉飯帶來鹹味的醬汁,另一匙就是帶來脂肪香氣的主角雞油或豬油
醬汁是雞高湯加入不等比例的調味料熬製而成,但多會加入胡椒粉與醬油
但比例可就是各店家的不傳之秘,依照比例和選用的種類會有各自的特色
有的店家只選用清醬油,讓高湯自己帶出醬汁的鮮甜
有的則是加入濃醬油,在味覺上會多出一種醬香的層次感
在吃雞肉飯的時候不妨看看米飯是否有被上色,以及聞聞是否有特殊的豆類發酵香味
領略這些醬汁的特色,也是一種樂趣~
油脂可說是整碗火雞肉飯香氣的主要來源
這部分分成兩大流派 就是有沒有加入油蔥酥
我自己是很喜歡油蔥酥的味道,不過太強烈的油蔥酥味道會搶走雞肉與雞油本身的香氣
所以如何在三種香味之間取得平衡,就看店家的功力
至於不喜歡或不敢吃油蔥酥的朋友,可以考慮沒加入油蔥酥的店家
3.米飯
要做出一碗火雞肉飯,好吃的米飯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當然每個人對米飯的軟硬度有自己的喜好,
有人喜歡吃較為軟爛的飯,有的人則喜歡粒粒分明,硬度較高的米飯
我自己是屬於後者
米飯要好吃,一定要粒粒分明,且有一定的彈性,這樣拌飯時才辦得勻
4.食器
傳統的火雞肉飯多以瓷碗盛裝,但因為成本考量,不少店家選用美耐皿
個人是不太愛美耐皿這種材質,遇到用美耐皿裝雞肉飯跟熱湯的店家
會在心裡偷偷先扣個20分XD
嘉義市除了火雞肉飯外,還有很多其他賣小吃的店家還在用美耐皿
希望可以早點跟上台北市的腳步,不要再使用這種廉價又不健康的食器
有些朋友可能無法理解為何要在食記前寫一篇落落長的前言
在此說明一下
雞肉飯是平民美食,這句話我相信在嘉義念過書或工作的人最能理解
在口袋裡面剩沒幾個銅板時,雞肉飯攤就是窮學生的最佳去處
對這些人而言,雞肉飯不只是到嘉義觀光時順便吃的"紀念品"而已
而是陪我們度過無數困頓時光的好夥伴
當然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我喜歡的味道其他人嘗起來可能會很討厭
所以我才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解釋雞肉飯的細節,
希望大家在知道雞肉飯的組成元素之後,在吃雞肉飯時,更能領略其中的滋味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