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5-08-14 12:49:09※ 引述《NT300 (lexus!!!)》之銘言:
: 會放美元保單的人大多是為了「被動收入」
: 所謂被動收入是指不必付出勞力和時間就能定時領錢(且比定存高即可)
如果你的定時領「錢」指的是「獲利」而不是「貨幣」,
那麼其實符合你的說明的,應該是台幣保單而不是美元保單。
更別說通常像原原 po 這樣子每月買美金的人,
還是需要花點時間去研究美元的走勢。
: 六年後可能虧掉匯率也可能多倒賺一筆
: 你的假設「虧掉匯率」已經是預設立場
: 未來的事沒人知道 投入美元保單匯差的部分應該持平看待才客觀
我個人是建議,「先考慮風險再考慮獲利」
因為以你的看法(匯差的部份應該持平看待),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這個是不考慮風險的作法。
: 自己操作外匯就保證穩賺嗎?今年賺不表示明年繼續賺,這部分也是預設立場
: 如果你能保證獲利超過美元保單且不會落跑 相信很多人願意拿錢給你操盤
不要說版上的各位高手,其實我也敢保證獲利超過美元保單且不會落跑,
但是真的會有很多人願意拿錢給我操盤嗎?...XD
: 在一切客觀看待下,美元保單目的是要穩穩拿到利息(比定存高且不花時間精神)
: 當然
: 如果資金不夠充裕,自己操作多了彈性與應變生活中的意外事故,自己持有比較好
我上網查了一下,美元保單的利率似乎是 4% 左右,
而以美金兌台幣的波動來看,沒大事件的話一般是 3% 左右的波動。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不花時間精神,「穩穩」拿到比定存高的利息,
那麼最佳的選擇應該要是台幣保單。
如果是願意承受 3% 的匯兌風險,
那麼又何必去屈就在利率只有在 4% 的美元保單?
而不去試著操作其他也相對比較穩定的金融商品,比如基金?
要知道, 3% 的匯損對美元保單來說,是損失 75% 的獲利,
但是 3% 的匯損對其他的金融商品來說,相對來說損失的獲利比較不那麼大,
更別說其他金融商品的兌現流通性比保單來說要好得太多了。
當然,如果那麼肯定美元未來一定是會漲,且自己不會用到這筆錢
那麼在能力範圍內一次買足相對來說較低價的美元放到日後扣,
買美元保單也不是一個太壞的選擇。
但是如果像原原 po 這樣子每個月買美元來扣款的情況下,
我個人是覺得都承受了這樣子的風險了,只拿來投資在美元保單實屬可惜。
以上,個人一點想法...
:
:
作者:
onetti (金剛芭比變身計畫)
2015-08-14 14:06:00推。
當時是怕台幣貶值 又想說美金應該穩些 就選美元保單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5-08-14 18:30:00以現在的匯價來看,你當時的想法沒錯,可惜你當時沒下手買足所需美金,失去了賺匯益的機會;相對來說,反而是提高了匯損的機率,這種情況下還把以較高價買來的美金投入在相對低報酬且低流動性的保單而不是其他商品,我是覺得滿可惜的。
作者:
gumii (平安喜樂)
2015-08-14 21:02:00D大條理真好,把我的想法都說出來了!
唉 剛畢業怎麼可能一次買足= = 不過你說的也沒錯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補救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5-08-14 21:39:00g 大過獎了,我只是把你的重點加一堆贅字po一篇文騙p幣而已事後諸葛來說,當時你沒辦法一次買足你看漲又一定需要的交易貨幣,你該做的就是放棄這個不適合你的金融商品;時至今日美金已經漲一段了,你該做的就是依你對美金未來走勢的預期、你本金的多寡和解約所會損失的成本來綜合考量了。是頭剃X了繼續洗,還是該認賠殺出,沒有相關資訊的情況下沒人知道
作者:
gemilay (Peri)
2015-08-15 00:30:00(筆記)
作者:
AirLee (不屑雞雞隊)
2015-08-15 05:48:00看運氣 ,現在台幣對美元的波動大概是29-32,海嘯那次到34.5算特例不去考慮如果你的保單付出的美元成本不超過30 .5,其實都有機會賺
阿扁時代初期曾有35以上匯率,32恐怕非上限能貶到什麼程度要看經濟有多糟,以及決心多大安倍就沒在管上一任的波動區間,直接呼伊死
作者:
gumii (平安喜樂)
2015-08-15 23:14:00同意樓上,GDP這樣下修,不信老彭沒有貶值壓力,相對韓日的貶值幅度,臺幣還是很有空間的,推一下胖俠的35魂,現在經濟這麼差,來個台版QE,貶到36也不是不可能。DSNT大好謙虛,真的整理很好哩,真心覺得那些都是推銷員的話術。如果是我真的會解約 ,長痛不如短痛,免得到時板上又多一個停損弟/妹。
我也覺得老彭有GDP壓力,要促進出口交易量,但別忘了台灣的原物料也是進口來的,所以兩個都要考慮進去,我想 不可能學安倍那套直接貶破35,歷史評估下來,長期在32-35,(台灣貨幣持續穩定),29-30是因為美金QE我個人是推34,不知道其他人看法如何?
韓國日本原物料也是進口,有Guts就能貶到底。何況能源和糧食現在比較沒人想炒,是天賜良機。重點是經濟數據,要夠爛,央行才有膽子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