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TD更改免佣ETF策略,讓我發現IB這個新世界XD
IB 系統靈活又複雜,我是看官網/ptt/對岸的雪球 來累積知識
這裡分享一些外匯操作心得,請版友幫忙看一下有無觀念錯誤或什麼盲點
首先,若我有2000鎂現金,在IB的reg T保證金戶頭裡,我最多可開2倍槓桿(隔夜)
也就是持有4000鎂的股票,負債2000鎂,然後付2.66%的美元利息
但相比之下,日幣的利息只要1.5%
因此可將這2000鎂的負債,轉換成日幣的負債,然後付1.5%的利息
這邊可能會有個小問題,若日幣升值50%,利息會不會要付1.5%x1.5=2.25% ?
但其實IB會把日幣利息繼續滾入日幣負債
所以只要不把日幣贖回,匯率變動問題不大,重點在於日幣本身的計息
另外,由於歐元的利息也只要1.5%,所以我打算這樣操作
把上面說的2000鎂負債,分別轉換成1000鎂的日幣/歐元負債,如下表格
美元負債 換成日/歐負債 鎂對日/歐匯率
日幣 -$1000 -¥110,000 110
歐元 -$1000 -€900 0.9
接下來,如果日幣對美元貶值且歐元對美元升值 (or vice versa)
假設分別貶值/升值10%好了,則可以還清日幣負債,並再借入歐元,如下表
原$負債 ¥/€負債 原匯率 現匯率 $負債 損益$
日幣 -$1000 -¥110,000 110 121 -$909 $91
歐元 -$1000 -€900 0.9 0.81 -$1111 -$111
再借
歐元 -$1000 -€810
也就是說,如果日幣貶值10%時,清償日幣可賺$91
但還是有$1000的融資需求,就借入更多歐元,然後可以比之前便宜€90
以上看起來是吃飽太閒的操作,但似乎是沒什麼風險的免費午餐
平常不用管匯率變化,反正目的是日幣/歐元的1.5%利息
在日幣/歐元 對美元升貶值差異很大時可以操作一下賺點小錢
只有未來要把美元資產全部結清時,才有匯差的問題
但在這之前,買賣日幣/歐元的來回操作應該已經抵過可能的虧損了
想請問這樣的作法有沒有什麼大的盲點或問題呢?
另外想問一個問題,
我前幾天SMA帳戶在收盤前好死不死剛好-10鎂左右
結果被ib清算了將近7000鎂 @@"
官網好像只有寫維持保證金不足時會清算到補足保證金
但好像沒有寫SMA為負時的清算規則,剛想問客服又在系統維修
請問有版友知道相關規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