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原文最後三段
http://www.smartinside.com.tw/else/dna-memory.html
以前科學家認為 DNA 的遺傳因子,除非受到環境的變異或干擾產生突變,才會有遺傳
的變異現象;也認為遺傳因子不包含記憶。但卻有越來越多的觀察研究顯示,記憶會
遺傳。科學家已經找到證據,遺傳因子 DNA 可以被細胞酵素改變,而非只有突變一途。
細胞酵素可以改變 DNA ,而 DNA 又是遺傳因子,那遺傳的現象就可能包含親代的多項
特質,這些特質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最大的證據是小孩的飲食習慣。很多小孩對食物
口味的偏好來自於父母。以前科學家認為口味是來自於父母親的餵食習慣(學習效果)
;但最新的研究卻顯示,口味的偏好來自於出生以前。如果父母親喜歡吃辣,小孩也
喜歡吃辣。新的研究扭轉了遺傳學的傳統認知,也證實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
兒子會打洞」這個論調。令人不解的是,記憶怎麼遺傳?我二女兒還在吃奶就能辨識
狗與貓的不同,如何辦到的?
生物的演化與進化都是為了生存,遺傳必然與環境有關,「恐懼」的遺傳可能是保命符
。深層的恐懼阻止一些致命行為的發生,讓自己遠離危險。「記憶」的遺傳可能也關係
一個人的成就。有研究顯示,年輕父母生下來的小孩成就較低,以前這種研究屬於統計
結果,沒有醫學上的根據。當時的解釋是說,年輕親代的生殖細胞尚未完全發育,因此
子女的體質較差。但後來的研究證實,生殖細胞是「分裂次數最少的」細胞。因為細胞
分裂過程,染色體兩端的粒腺體會變短,分裂次數越多,粒腺體越短,導致細胞生命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