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kewind88 (你是另一個我)》之銘言:
: 最近剛從巴黎回來,逛完羅浮宮後心中有很大的震撼,並且有個疑問就是為何很多畫作、掛毯、古文明的石碑等都不用玻璃展示櫃隔離,跟台灣很不一樣,大部分文物都會用玻璃櫃隔離,觀賞起來就不那麼舒服,不知道有沒有人可解答我的疑惑,謝謝
就歷史發展來說,歐洲博物館的緣起是基於一個信念:知識是公共財。
後來的演又結合了"藝術作為救贖"的美學理念,將博物館視為大教堂的
替代品。從這兩個信念出發,博物館的展品就必須盡量貼近民眾。
台灣的博物館設立得較晚,可以說是帝國主義時期的產物。博物館被視
為一種蒐藏間,其主要任務是展示而非教育或救贖。
當然這不是對所有博物館都一體適用,只是提出一個解釋的面向。
我相信技術方面(展品維護)也是主要的考量之一。
另外提一個有趣的點:參觀英國的教堂要收費,但是博物館不用收費,
歷史上的原因就是一開始提到的人權與美學考量。相反地,法國大多數
博物館都要收費,但是教堂都不收費,則是因為教堂提供的救贖不應該
收費。不過這些都是大原則,不是完全精確的,反正資本主義下的主要
考量還是使用者付費以及成本收益原則。 XD
我是覺得台灣的博物館(例如故宮)必須反省對待藝術的方式。參觀故宮
讓人覺得窒息,所有的展品和呈現方式就只是為了告訴你:中華文化博
大精深。就連特展也常常是這樣,例如上次看到一本手繪書的展出,就
是找個箱子蓋起來,只能看固定的一頁,沒有其他多媒體呈現其它頁面
,看完之後就只知道"有一本很重要的書在這裡",但是無法親自去體會
它的藝術價值。另一方面,館內工作人員成天緊張兮兮的,每次只要有
人稍微討論一下,就好像犯了什麼大罪一樣被盯著,等著被勸誡。故宮
在許多方面都只以藏品為考量,並不考慮參觀者的體驗或藝術本身的存
在意義,我認為這一點是應該要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