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現比較激烈的行動,支持者的意見就分兩派
一派在意輿論影響,一派在意對政府施壓的成效
我覺得這兩方面都不能偏廢
拿當年阿共做例子,一邊打騷擾戰打到KMT崩潰
一邊塑造好青年形象、深入基層宣傳拉攏民心,
所以重點在於,每一場行動的訴求方向究竟是輿論,還是政府?
如果想宣傳訴求,拉攏民眾,現在已經有的小蜜蜂,仿聲鳥快閃是很好的柔性做法
有人提出行動劇、美聲合唱+標語的作法,我也覺得超期待
但如果訴求方向是政府,就要盡量降低輿論的外部成本
拿中正一來說,施壓達到訴求這點很成功,但暗殺這個詞的觀感就是不好
造成媒體有機會拿學運成員失言大肆炒作,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ps.不全怪八六,他只是被當成靶
拿這次癱瘓交通來說,騷擾戰也打得很成功,但是影響用路權造成大家罵
而以影響路權的方式引起注意、宣傳訴求,這效果又有待商榷
我覺得可以換成聚眾或者路過政府機關/警局的快閃
同樣有游擊戰的效果,只要閃得夠快就行,時不時給他這麼一下
有人說癱瘓交通還有個用處,是讓市民留下「政府無能社會很亂」的印象
但到處舉牌遊行同樣能造成這種印象
總之我認為,真要挑個敵人,那麼敵人應該是墮落的權力體制而非人民
政府吃硬不吃軟,人民吃軟不吃硬,對象跟手段要弄清楚
目的不是造成群眾對立,不能軟硬兼施時就要盡量把負面效果降到最低
軟硬兼施的好例子:
佔領立院(硬) 乖寶寶形象(軟)
佔忠孝西(硬) 被水車噴,記者被打(軟)
佔行政院(硬) 被警察施暴(軟)
佔馬路快閃(硬)......沒有軟→負面輿論→應該評估一下是否Z>B
發傳單唱歌(軟)......沒有硬→對政府沒有立即施壓效果→期待達到公民覺醒
上一個世代的社運手段比現在激烈,由少數人成功衝撞體制
卻還未讓民主意識在各角落生根
我覺得這是太陽花帶動的新一波社運,跟過去民主運動的差別
太陽花除了向政府提出訴求,也帶動公民覺醒
所以我不同意『只要做對的事,不用管別人怎麼想』的說法
對我來說,影響更多人去思考,而不單只是兩個立場對立,是運動的目的之一
鷹派和鴿派缺一不可
不管怎樣,今天看到夥伴get新技能超開心,希望技能可以發揮在最有效益的場合時機
然後今天看到那個"fuck the poor"逆向操作
在想拿支持核四蓋台北即刻運轉的標語宣傳,不知道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