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才上市的藍籌30討論不多
有些報導也很快被洗掉,我也忘了怎樣忽然發現
但是我去兆豐官網下載說明書,然後看些網路資訊發現幾點似乎還不錯
1.首先他追蹤的是官方臺灣證券交易所下100%持股的台灣指數公司所編製的
藍籌30指數,所以追蹤的東西是有公信力的。
2.我查閱他的公開說明書,該ETF是採被動式管理,完全追蹤指數,而非人為操作
(不過被追綜的藍籌30指數本身就具有一些人為策略的色彩)
3.總內扣(手續+管理費)也和台灣50不相上下,我沒仔細算,好像還便宜一些
4.根據一些財經網站的報導,藍籌30過往績效勝過指數平均報酬跟台灣50報酬
5.價錢低廉,上市當天才20元,這幾天跌,目前剩19出頭,比起台灣50更適合小資攤平持股
6.(個人想法)台灣就是小島小國,本來績效卓越又持久的公司就不多,如果能再從50
挑出績效好的30持有,是否其實更好?當然不可否認會有集中持股的風險,不過如果50
裡面的30間倒了大概就算台灣50或是說台灣經濟環境也壞得差不多了吧~另外這支目前
最大問題就是流動性不高拉~可能就大家還不知道
目前是小弟個人的整理和想法拉~請各位前輩可以給些指點XDD
作者:
bms ( )
2017-04-19 00:25:00被動交易長期來說絕對打爆主動式基金。不管你從十年 五年 甚至三年報酬率來看都是。裡面所提例子不過三個月 頂多算是短期運氣好所以贏大盤的吧
集中持股在大多頭贏過平均是必然,且必需的。個人會等空頭循環後再來考慮藍籌30跟台灣50的配置比例
作者:
jgj12321 (Creat yourself)
2017-04-19 00:44:00基本上如果30的成本跟50一樣會有一堆單轉到30不過經理人的選股能力同樣重要
藍籌30跟選股能力無關啦… 照指數成份股買藍籌 30 這指數本身可靠性如何就只能等時間驗證
作者: s1032kj (無聊) 2017-04-19 01:33:00
時間驗證永遠只證明過去
不,我是指籃籌 30 指數推出才四個月。還沒經過空頭驗
作者:
nycpeace (社會新鮮人)
2017-04-19 08:09:00這檔只是要跟台灣50對打而已 希望n年後有機會總費用率掉到跟先鋒一樣低
證是否可靠,從五十支裡面挑三十支,在這時間點回測沒有打敗 50,那根本沒有推 30 指數的必要性。
作者:
bms ( )
2017-04-19 08:52:00退一萬步 你如果是定期買 有拖油瓶才買得到便宜的的ETF呀換了新的成份股 馬上又上去了不是長期下來的績效不會差多少 這才是指數化投資的奧妙啊
作者:
virtual (:))
2017-04-19 12:13:00樓上這段話也錯得太離譜了吧.. 有拖油瓶絕對不會是好事..0050 會不會贏大盤就看拖油瓶的比例有沒有比大盤少.
其實50檔已經算很集中了,30檔可能會跟大盤偏離更多,往好還是壞的方向不一定,但至少是偏離了指數化投資的中心思想。再者,檔數越少,會有週轉率越高的問題,確定會增加獲利不是投資者是券商XD
選這支就表示你認同主動選股是有價值的工作,這跟被動投資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宜深思。並不是包裝成ETF形式就是被動投資。如果著眼點只有費用率,申購買回清單是完全公開的東西,依照清點自建股票組合肯定更低。
道瓊是價格加權喔,s&p500 才是市值加權指數本來就是用來直接評估股市現值的數字,當然要用市值或價格加權簡單明暸。條件設越多,成份股就越容易被替換,指數會失真。感覺你誤會了什麼,指數編列跟選股是兩碼子事。被動投資者是建立在指數會穩定成長的前提下,去追踨可貼近指數表現的績效,如果指數本身就不能反應市場成長,這種策略就根本不能實行。你的想法是「應該選好公司去編一個指數」可是指數編列是反過來「符合條件就納入,不符就刪除」
如果 30 在 2011 推出,他的成份股也是會有宏達電
週轉率跟多久換一次名單沒有關係,跟每次更換名單時持股內容更換多少才有關係,這種smart beta的設計,不管它數學設計為何,週轉率一定會偏高,跟被動投資buy and hold整個市場的思考是不一樣的
說得對,但是被動投資跟buy and hold應該沒有太大的相關性,這裡說的被動應該不是指rebalance的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