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與ETF時一個問題是
在不同的投信發行之類似產品中如何選擇
以台灣50為例就有元大、富邦兩個ETF以及元大之ETF連結基金
雖然006208的總費用率(以下簡稱內扣)只有0.32%
比起0050的0.44%要來得低
因為元大的0050交易量大流動性較佳
多數投資人仍以0050為主
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其折溢價和買賣價差較小
而申贖基金原則上更是沒有折溢價的問題
為了釐清這個問題
以下進行一些試算來比較溢價與內扣
首先固定溢價與內扣以外的條件
假定投資方式是每年初定期定額投資10萬元
投資標的之原始報酬率為每年5%
而且買賣或申贖均沒有其他費用
PS. 如果對每年固定5%報酬覺得不安
也可以利用蒙地卡羅法進行模擬
我也試過會得到相近的結論
計算公式為
次年度期末的總值=
[ 前年度期末總值 + 10萬/(1+折溢價率) ]*(1+報酬率-內扣率)
為了簡化起見,折溢價率的設定上
直接假設投資人運氣非常背每次都遇到最差的溢價
比較對象的設定如下:
F1 F2 F3 E1 E2 E3
內扣 0.50% 1.00% 2.00% 0.30% 0.30% 0.30%
溢價 0.00% 0.00% 0.00% 2.00% 10.00% 20.00%
其中的 F1~F3 設定為基金沒有溢價
內扣的部分參考台灣目前較常見的股市型基金費用設為0.5%至2%
E1~E3 為 ETF
一般來說 ETF 的折溢價或價差在1%以上就很高了
在此為了便於比較設為2%到20%
內扣則比照目前台股 ETF 中內扣最低的富邦公司治理100設為0.3%
上述的設定在10、20、30年末分別得到以下的結果
F1 F2 F3 E1 E2 E3
內扣 0.50% 1.00% 2.00% 0.30% 0.30% 0.30%
溢價 0.00% 0.00% 0.00% 2.00% 10.00% 20.00%
年數
10年 1,284,118 1,248,635 1,180,780 1,273,148 1,180,556 1,082,176
20年 3,278,314 3,096,920 2,767,649 3,288,476 3,049,314 2,795,205
30年 6,375,239 5,832,834 4,900,268 6,478,637 6,007,463 5,506,841
比較 F1 與 E1,在內扣差距僅有0.2%的情形下
即使 E1 每年都用溢價2%買入
10年後的績效也相差無幾,20年後則是 E1 領先 F1
F2 與 E2 相比則更驚人
E2 是每年都用10%的超高溢價買入
雖然10年末時 F2 的績效較佳
但拉到20年 E2 只差 F2 5萬元
30年後 F2 還倒輸快20萬元
F3 的2%內扣就更不用談了
20年之後還輸給20%溢價的 E3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發現
1%的內扣在長期定期定額策略下大約與10%以上的溢價損失相當
若將這個計算再推廣到其他的費用上(如手續費、交易稅等)
甚至是不是可能可以推論
長期投資兩個標的相同的產品
當內扣成本相差超過1%時
其他的成本與費用都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