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兩大美國商品搶鏡 非投等債...有助掌握現金流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8/7873412
2.內容:
經濟日報 記者楊淨淳/台北報導
考量貿然降息會導致物價失控,對降息次數與時間點轉趨謹慎的聯準會官員增多,降息路徑再次撲朔迷離。法人表示,雖然降息大方向不變,但利率下行非一帆風順,過度押注降息紅利恐怕會打亂收益型投資人的現金流規劃,在降息前的最終循環,投資人可透過美國非投資等級債掌握現金流。
https://i.imgur.com/OirW2Hh.jpg
凱基美國優選收益非投資等級債券ETF(00945B)預定基金經理人鄭翰紘表示,回顧過去五次聯準會降息經驗,降息幅度較為顯著的1989年、科技泡沫、金融海嘯前夕與COVID-19期間,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暫停升息後24個月有較明顯回落,但在採取預防性降息的1995至1996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不降反升。此次聯準會也偏向預防性降息,自去年7月暫停升息至今,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微幅下降0.05%,後續公債殖利率走勢或可參考前次預防性降息。
鄭翰紘表示,當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不如預期,正是美國非投資等級債的布局良機。回測2001年來,當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或微幅下降時進場投資,一年後的報酬表現,美國非投等債會優於美國公債及美國投資級公司債,鄭翰紘表示,主因非投資級公司債具信用利差且存續期間較短,報酬表現受利率變動影響程度會比公債來得低;投資債券時若能適度承擔信用風險,報酬反而有望更加穩健。
回顧歷史經驗,也得到相同應證。1995年預防性降息一年後,非投資等級債報酬達33.3%;2006年金融海嘯後一年,非投等債報酬達15.2%;2018年COVID-19後一年,非投等債報酬達15.9%,顯見聯準會升息喊停後一年,非投資等級債券幾乎都可繳出兩位數報酬。
3.新聞短評(起碼30字):
雙B型債券收益率滿好的,
也有不少法人看好降息後的債市表現
在這種不知何時降息狀況下,早點去進行配置會比較有利
加上台股清明後也有點變化
先確保領息現金流,降低利率風險,看來也是種不錯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