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運動視界看到這篇: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2018
覺得真是除了奪冠以外,另一份讓人驚喜的福報。
他從另一個客觀角度切入,深入探討了KD加盟勇士的想法,探究何謂「脫離舒適圈」。
以下為原文內容,但還是建議點連結去看,有附圖片也較精采。
─────────────────────────────────────
初奪桂冠的Kevin Durant:登頂只是開始 (作者:Lormer)
為了一場勝利,你可以等待多久?
對奧克拉荷馬市來說,早在五年前他們初次打進冠軍賽時,就被期待要奪下隊史首冠。當
年的雷霆三少年少輕狂,雖然敗給了LeBron James領軍的熱火,但全世界都知道未來是他
們的,James捧起冠軍盃的狂喜,這滋味總有一天會嚐到。
然後他們遲遲沒有等到這一天。
短短四個月後,沒能達成續約共識的James Harden遠走休士頓,換來的Kevin Martin隔年
暑假未能續留,雷霆的2013年雖然貴為第一種子,但在Patrick Beverley給Russell
Westbrook的那一擊之後,奪冠之路就關上了。
2014年西區冠軍賽,雷霆遇上的是季後賽狂暴化的馬刺,在聖安東尼奧的三場比賽合計輸
了80分,回到OKC的關門戰,在Kawhi Leonard那個石破天驚的抄截以及Tim Duncan千年一
日的底線跳投之下,雷霆終究沒能再次開啟決賽大門。而等在他們面前的是隔年Kevin
Durant傷傷停停,最終球季報銷的蹠骨傷勢。
2016年的雷霆堪稱隊史最強,聲勢更勝三少時期。Durant和Westbrook兩位MVP領軍,加上
宰制內線的Steven Adams、Enes Kanter和Serge Ibaka,這樣的陣型在寸土必爭的季後賽
無往不利。雖然例行賽成績只拿了西區第三,但季後賽先淘汰了67勝的馬刺,又把73勝的
勇士3-1逼到懸崖邊,只差一步,不只將創下無人能及的成就,面對James的復仇和再次挑
戰冠軍盃的機會就在眼前——但就像命運的捉弄一般,他們又一次地無預警倒下。
但這回雷霆可能沒有辦法再回來了。2016年7月4日,Kevin Durant宣佈加入金州勇士隊,
舉世嘩然。一個當打之年的MVP不是透過交易而是自願加入了一支73勝的球隊,這在聯盟
史上絕無僅有——好啦我知道過去也沒人拿過73勝,不過你懂我的意思。於是在接下來的
一年內,勇士成為眾矢之的,即使克里夫蘭才是衛冕冠軍。當然,故事的主角Durant更是
千夫所指。
所有人都在批評他為了奪冠走了一條最容易的路,加入一個原本就已經有絕對優勢足以登
頂的球隊,讓球賽變得難看、讓聯盟只剩下勇士和騎士,甚至影響了球員的流動、開啟了
抱團風氣,甚至新版CBA的修訂,也為此特別調整了相關規則,讓母隊有更多優勢可以留
下隊中的王牌球員。很多人批評他虛偽,所謂的離開舒適圈不過是找到一個更舒適更自在
的地方,讓奪冠成為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
而故事並沒有出現什麼戲劇化的逆轉。一年過去,金州勇士如願捧起了冠軍盃,雖然沒有
超越去年史詩級的73勝,不過很明顯地他們季後賽的主宰力是不同等級的——如果你不看
Zaza Pachulia對Kawhi Leonard的那個動作的話——他們連贏了15場季後賽,最終毫無懸
念地復仇成功,不論是去年的勇士球員或是Durant,想必都很樂於看到LeBron受挫的樣子
。在這個Westbrook和Harden爭奪最有價值球員的球季,雷霆三少的老大Durant拿到的是
Finals MVP,以他在冠軍賽的表現來說,實至名歸、不作第二人想。
當然,即使他以行動證明自己是勇士奪冠路上一塊重要的拼圖,還是有很多人會以同樣的
理由攻擊他選擇一條輕鬆的路,說他沒骨氣,說他毫無頂尖球員的自尊,說他抱腿,說他
為了要一座冠軍不惜加入才剛打敗自己的對手,說他打不過魔王就把自己的小弟痛扁一頓
然後成為魔王的手下。對,這些說法都說得通,但如果Kevin Durant不是這樣想的呢?
加入現在的勇士拿一座冠軍確實不太困難。但如果把目標設定在創造更偉大的功績——例
如三連霸——我不認為會比在雷霆拿到「一次」冠軍容易多少。想像一下如果Durant留在
雷霆,最終帶領球隊奪冠,那會是怎樣的畫面:全世界會歌頌他在苦熬多年之後終於登頂
,在勇士、騎士和馬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讓雷霆成為小市場球隊
的另一個典範。沒有意外的話,他將成為Mr. OKC,終其生涯飽受推崇,對城市的意義堪
比去年LeBron為克里夫蘭帶來首冠,而他並不需要轉兩次隊。
然後呢?除去這些,他可能整個球員生涯就這麼一次機會,除了必須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以
外——James遲遲不見老化跡象、勇士看起來還會強大個好幾年,馬刺迅速以Leonard為中
心重建,雷霆能夠追逐冠軍的時間真的不多——就算真的讓他把握時間拿下冠軍,其他更
多的時候可以想像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西區冠軍賽或準決賽被淘汰,看著不如自己的人在
冠軍賽舞台上演出,然後繼續為了不知道何時能夠實現的夢想努力著,Chris Paul不就是
這樣?
對這些站在世界頂端的男人們而言,勝利的價值可能遠超過一切。沒錯,他在勇士要拿下
冠軍相較之下容易許多,但如果Durant的目標不是「一座」冠軍而已呢?
今年拿下冠軍和Finals MVP後,他一口氣補足了生涯紀錄上的兩個空白,加上先前的MVP
和四度得分王,又再次站穩了當代小前鋒第二把交椅的位子。如果接下來的幾年能夠多拿
一些冠軍,甚至創造三連霸,他就能夠在冠軍數量追上LeBron James,進而挑戰天下第一
人的地位,這些榮耀是在雷霆想都不能想的。留在雷霆,最樂觀的估計就是帶隊奪冠然後
成為當地英雄,而不論成敗,只要他繼續年復一年地繳出優異表現,沒有什麼太過頭的言
行舉止,這個世界對他會很寬容,會接受他大部分時候的失敗,認為他已經做到了小市場
球星所能做的一切,不會責怪他、也不會要求他。他可以安穩地在雷霆打到退休,最終讓
35號球衣成為隊史第一個被退休的背號。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舒適圈呢?如果這就是他出走的原因呢?
他拒絕讓自己停留在合理的失敗,寧願走上一條與全世界為敵,但可以藉此不斷挑戰極限
,催逼出自己所有可能的道路。Durant在勇士的第一個球季全面進化,原本就是無解的進
攻兵器,到了勇士陣中如魚得水不提,防守上他更成為了另一個可以從搖擺人打到中鋒的
全方位球員,他的身高、臂展和靈活性讓勇士彷彿多了另一個Draymond Green,防守體系
更加無懈可擊。如果仔細看他在季後賽的言論,會發現他完全專注在贏球上,對於其他的
事情一概不關心,甚至連媽媽的新聞都變少了。
這就是他要的。斷了後路之後,讓自己更強大、更卓越,他也以行動證明了這一點。所以
為什麼Durant的經紀人已經暗示他寧願不要頂薪也希望勇士能留下原本班底繼續衝擊冠軍
,因為唯有這樣,才讓他甘冒罵名出走的犧牲有所回報。不斷地站在最高的舞台上挑戰也
接受挑戰,在一次次的質疑中用表現證明自己,這是他所選擇的道路,即使不被全世界理
解。
這也是第三戰他在LeBron James面前投進逆轉三分球之後的有感而發:「我的一生都在為
此努力著。」冠軍賽,讀秒階段,球隊落後,面對宿敵防守,毅然拔起,一槌定音。這球
讓系列變成3-0,就此決定冠軍誰屬。球員生涯能有一次這樣的表現,夫復何求?
你可以不欣賞他,但不能不尊敬他;2017年的冠軍,對Kevin Durant而言恐怕只是開始。
─────────────────────────────────────
原文作者在運動視界內有回應其他網友的留言,其中這一則也是非常精闢,一起補上來:
─────────────────────────────────────
作者:Lorimer
感謝您用心的留言,這也是主流大部分的意見,而您將其探討得更為深刻。
無意反駁,但我在思考的是其他幾個問題:
1. 職業運動中的轉隊求冠和轉隊求高薪有何不同?為何前者會被罵,後者被視為天經地
義?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人看重薪資,有人看重奪冠榮譽,在一般認知裡精神介面被
視為是更高層次,但現在看起來好像我們更鼓勵拿大約而不是爭取更高榮譽?
2. LBJ姑且不提,但上面也有人提過了,KD出身於華盛頓,被西雅圖選上,OKC之於他的
意義恐怕還沒有上面這兩個城市大,甚至如果我們同意當年雷霆老闆是以不誠實的手法將
球隊火速搬離西雅圖,那麼KD等於是被「綁架」到OKC的,在這樣的前提下,說他「背叛
」了這座城市,是不是沒有那麼站得住腳呢?當然這不是您的論點,我是藉此提出更多的
討論方向。
3. 由此更往下探,職業球員到底有沒有真正選擇隊伍的權利?我們找工作會找錢多事少
離家近,會希望跟優秀的團隊合作,會希望在事業上達到更高的高度以實現自我,在這樣
的前提下,尋求更多的資源、找尋更好的人才是自然而然。而面對這些在籃球技藝上是世
界最頂尖的一群人,我們卻沒辦法理解他們這方面的需求,甚至在他們選擇的時候加以批
評,這又是所為何來?當然,KD的轉隊,雷霆迷、騎士迷、馬刺迷甚至除了勇士以外的29
隊球迷都可以覺得不爽,因為那損害了自己球隊的利益,但這就真的對他們本身的人格造
成損害了嗎?還是我們是以自身情緒來作為看待一件事情或一個人的好壞標準呢?
4. 借用您的一句話,其實也是本文寫作的初衷。那就是:從所謂的「奪冠高度與意志」
,如果目標是在勇士拿到三連霸,進而挑戰史上第一小前鋒的地位,這樣就真的比較沒有
「高度」與「意志」嗎?文中所提比較兩者的難度,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批評KD選擇了一
條簡單許多的路,但如果他其實選的是難度更高的方向,而且在此同時要忍受全世界的譏
諷、漫罵和不理解,那真的更沒有高度與意志嗎?這是我想提出來和大家一起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