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po)三戰690 備考不偷雞,實戰爽殺G

作者: eiicc (eiicc)   2020-08-14 11:48:17
考試成績
一戰640 Q48 V29 AWA 3 IR 7 2020/5/21
二戰640 Q49 V28 AWA 4 IR 5 2020/6/18
三戰690 Q50 V33 AWA 4 IR 5 2020/7/27
求學背景 政大國貿
準備時間 2020/2~2020/7,共半年
準備教材 Dustin Verbal先修班, A2精品培訓班講義,
OG, OV, PP, GWD, 考滿分, 網路模考資源(Veritas, GMAT Club, Kaplan, Manhattan)
前言
在大四下確認自己畢業想要出國讀研後
就決定先解決掉GMAT這個大魔王。
在對於GMAT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我曾有想要自修的念頭,
結果自修了兩週後做了一回PP發現500分...當下立馬決定補習。
身邊許多朋友都在A2補習,對於A2的評價相當高,
因此也追隨了大家的腳步來到A2。
培訓班期間跟著A2,Kory,KH一步步認識GMAT。
老師們觀念題目並行的授課方式讓理解吸收變得更容易,
風趣輕鬆的教學模式也讓上課變得不無聊。
至於Dustin的4堂先修課則是幫助快速入門GMAT,
Blog和Youtube頻道也是我備考時的重要武器,
從各科準備乃至實戰心態調適、PACE調控與止損原則等
都對考生有極大幫助!
在A2這邊除了受益於老師們高效的教學和豐富的備考資源,
也從不少A2校友的高分心得文中得到很多準備上的撇步和支持鼓勵,
因此也希望自己的準備經驗
可以給予其他還在跟GMAT奮鬥的考友們一些幫助。
RC
這原本是我最不擔心的科目,
結果差點因為大意忽略了這個隱形罩門。
面對以前考試的英文閱測,我習慣把文章從頭到尾仔細讀完再答題。
這方式拿來GMAT不是不管用,但的確無法有效率的答題。
雖然我ㄧ二戰RC的部分表現都不差,
但閱讀速度太慢嚴重壓縮到其他題型的時間,
是導致我一二戰PACE失控的主因。
三戰開始我嘗試以A2的架構式閱讀做題,著重文章論點和主旨大意,
而不是照單全收或專注在Modifier中的小細節。
去蕪存菁的閱讀方式讓我更能在複雜的長篇文章中快速抓到重點,
對於閱讀和做題速度有顯著幫助,
也騰出多一些時間給我比較弱的CR。
CR
CR是我蠻喜歡的一個科目,
每次做題都像在抓別人言論中的邏輯漏洞。
我平常的邏輯思考比較慢常常跟不上別人,
但初期答題時還是能夠靠感覺選到正確答案。
這種靠感覺的解題模式會讓你ㄇㄥ對一些題,卻會讓你錯更多題。
A2和Kory整理出的橫向和縱向總結
提供了很多實用的判題觀念和技巧,能讓整體答題更有方向。
我認為總結在CR是最重要的。
正因邏輯是個抽象概念,
我們更需要一個系統性的方式來協助判斷。
建議大家在培訓班期間就要把所有CR的觀念摸透摸熟,
同時利用B本的習題確實了解不同題型的差異和背後的出題思維,
避免直覺解題,碰上高分區難題時才不會自亂陣腳。
SC
看到SC題目還以為只是單純考文法,
做題時都靠語感和高中文法,結果當然就只能吃屎。
一開始念SC會很挫折
而且必須花大量時間熟悉文法觀念和一些特殊的規則,
但準備越久會越有心得,對考點的雷達也會越來越敏銳。
我每週都固定複習A,B本,
也會趁著總結複習CDE本中的進階觀念。
複習刷題總結的輪迴進行到三戰時,已經能很快看出明顯考點,
搭配語意和其他解題技巧的綜合評估,
讓SC在準備後期變得相對容易。
Q
我自認是數學超爛的人。
當時聽到KH說數學有漸難的趨勢時就被嚇個半死,
決定兢兢業業地跟著KH重新建立Q的基礎。
KH整理的講義簡單明瞭,除了各單元的重要觀念,
也利用習題訓練實戰的解題技巧。
做完講義和KH整理的GWD練習計畫後
會發現自己在解PS的時候可以很快反映出考點,
DS的判斷速度也會有明顯提升。
我認為Q的準備重點是
「釐清觀念」「注意時間」「細心答題」三個部分。
觀念部分,我自己是搭配題海戰術,
一、 二戰做完講義習題後
每天花2小時練習GWD熟悉考題模式和觀念。
有了穩定基礎後,三戰只需要每週翻講義出來複習即可。
時間部分,如何短時間有效簡化考題和辨認考點很重要。
Q的題目真的不難只是很煩喜歡拐彎抹角,
有時候很容易卡在一個點轉不過來,
會嚴重影響實戰心態而且容易超時,真的答不出來記得果斷止損。
最後就是避免粗心問題,GMAT的數學陷阱真的夭壽多,
每次看詳解都各種OOXX,但只要謹慎冷靜的做好簡化考題的動作,
然後計算小心點就沒啥問題~
雖然Q準備起來較V容易,但依舊不能大意。
非常感謝KH的指導,讓我能在不使用JJ的情況下拿到50分,
算是一個讓自己很有成就感的部分!
#一戰
抱著一戰收工的心態,我報名了培訓班結束後一個月考試。
當時沒有特別做總結、KH的GWD練習計畫只做了一半、
OG做了一次、PP1做了兩遍就上陣了。
考試前一天做PP1拿到750還志得意滿
(PP的分數參考就好,大多是拿來提振信心用的),
結果實戰上過度謹慎導致Q和V都沒寫完
(V寫完前18題只剩20分鐘...)
拿到ESR發現自己在第二部分就進入高分區,
還碰到又臭又長又難的RC。
難度提升又沒有止損概念的情況下PACE直接大失控,
後18題錯誤率高到爆表,最後只收斂在中分區。
可能是ㄧ戰後那股巨大的失落感使然,
平常不太會主動問老師的我立馬跟A2約了諮詢。
A2厲害的點在於他不只能幫你從ESR中精準找出你的問題,
還能透過對談指出你準備上的盲點。
例如我在諮詢前一直以為自己一戰失利肯定是PACE問題,
跟A2諮詢後發現自己的基本盤根本不穩。
當場示範SC解題流程才意識到自己都在找考點
而不是語意文法綜合評估,
所以一戰的SC GRAMMAR部分才只有20%....
A2也指出我對於CR講義觀念也是似懂非懂,
解題缺乏系統性導致正確率不穩定。
A2的建議提供了非常明確的備考方向和執行方式,
讓我之後準備能針對自己做不好的部分對症下藥。
如果感覺自己碰上瓶頸或準備起來像無頭蒼蠅一樣,
非常建議來找A2本人諮詢!
#二戰
我在一戰考完隔天就報了二戰,時間也是抓一個月,
一心想在放暑假前把GMAT解決掉。
這次我把PP 1-4做完、KH的數學計畫做完並整理錯題集,
把OV做了一遍,並針對A2給予的建議修正SC解題流程並做總結。
二戰時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怎樣,
V的PACE再度在9-18題時失控。
拿到ESR,SC 部分有了明顯進步,
但CR卻從50%掉到22%,V的分數還掉了1分。
#三戰
準備三戰有一個月完整的時間,
於是我每天做一回GWD模考並確實檢討,
確保自己的PACE不會再失控。
我的配速是做完9/18/27題時間要剩50/30/15分鐘
(也是A2高分校友心得文中的建議 再搭配Dustin的動態止損原則)
GWD做完以後我再使用其他如Kaplan, Manhattan, Veritas等
Dustin整理的模考資源。分數上上下下但我都僅當作參考,
重要的還是檢視自己的PACE和做題流程。
針對一二戰慘澹的CR,我先把CR A本的重要觀念再複習了一遍,
之後拿出B本針對每一個題型做練習。
B本和OG不同的點是B本已明確標出題型、論點和關鍵句,
練習B本後再去寫OG, GWD
會發現自己不用特別做分類也能快速辨認題型並做出判斷。
當初本末倒置(著重在練習OG而非B本)的準備方式
就讓我不知不覺養成了直覺解題的壞習慣,
因此還是A2的老話一句:
不要偷雞!該念的該了解的觀念一個都不少!
#其他
實戰心態:冷靜冷靜再冷靜
我不是個容易緊張的人但每次上機後就是會莫名緊張。
考試時會碰到不少突發狀況(碰到難題、PACE失控、筆沒水之類的)
而心情是否穩定會是決定當天考場發揮的關鍵。
我在一戰到三戰時都碰到類似情況:Q的難題快解出來時
發現已花了快5分鐘,一、二戰時的我太緊張
忘記止損原則選擇再花2分鐘然後還是解不出來;
三戰時的我冷靜了10秒後決定選擇果斷止損。
平時除了多多利用模考穩定PACE之外,
實戰碰到突發狀況時也可以停下來深呼吸,
讓自己冷靜5秒再做決策。
備考心態:紮實不會吃虧
我認為不要把GMAT視作一個死板的考試會是比較健康的準備心態。
準備GMAT不只訓練到商學院要求的邏輯、閱讀能力,
還有如何在碰上問題時做出調整以及在時間壓迫下迅速作出反應。
雖然過程對於身心靈都是種摧殘(還有荷包QQ
但是回過頭來卻也發現自己的邏輯思考已經更快更清晰。
殺G這件事當然能夠速戰速決最好,
然而紮實的訓練對於未來就讀MS和MBA肯定是有益無害的!
雖然GMAT的考試內容蠻有趣的,
但這半年準備下來碰到不少瓶頸,
出不了分的時候更是痛苦至極。
然而現在回想起來,
最欣慰的還是當初的自己在一二戰成績不盡理想時
沒有選擇放棄然後拿一個不滿意的分數去申請,
反而萌生要跟GMAT拼到底的決戰意志,
用盡各種方式去尋找、修正自己的問題所在。
正因有了一、二戰的失敗,三戰觸底反彈的勝利滋味才更加甜美。
希望那些ㄧ、二戰未達理想分數的考友們不要氣餒更不要放棄,
帶著A2的決戰意志再跟GMAT拼一回吧!
最後感謝A2, Dustin, Kory, KH在培訓班期間的指導和提供的資源,
也祝福考友們早日殺G脫離苦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