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三戰700 原來GMAT沒想像中容易

作者: eiicc (eiicc)   2022-12-22 13:53:24
考試成績:
一戰cancel 2020/11/20
二戰690 Q51 V31 IR6 2021/08/21
三戰700 Q50 V34 IR7 2021/09/13
求學背景:台大財金系(邊實習邊準備)
準備時間:
2020年 9月~2020年11月、2021年 7月~2021年9月(二三戰密集準備兩個月)
準備教材:OG、PP、GWD、Manhattan、A2假日培訓班教材
考試動機:
主要是想趁在學先考到GMAT成績備用,以後可以用來申請國外的研究所,
當時詢問身旁補過GMAT的同學及朋友,幾乎所有人都推薦補A2補習班,
所以就報名了2020年5、6月的假日培訓班試試看。
剛開始在課堂上都覺得自己聽得懂,
但等到真的開始作題才發現自己完全看不出考點,錯的一蹋糊塗。
而把不會的題目拿回去對照A2講義,
才發現許多考點都有解釋清楚,準備的方向會清楚許多!
雖然從小到大都在題海戰術下取得不錯成績,但GMAT這樣的準備方式是行不通的,
因此建議想考好GMAT但抓不到重點的同學,
透過A2的課程與講義來提高準備的效率,並搭配諮詢的服務,
快速找出自己的弱點與加強重心。
一戰準備
一開始有點太過輕敵,加上實習剛上工偏忙,
所以沒有在上完課後密集複習,甚至是有點半調子的去報了考試試水溫,
除了周末做做練習題外,也沒有去詳讀講義。
當時主要就是刷題做OG、PP、GWD。
等到真的踏上戰場,想說題目怎麼越來越簡單,
考到一半就有自己已經完蛋的感覺,
這樣的恐懼也影響到我後續答題,
考完試成績出來的時候我真的直接在座位上笑出來,
爛到笑的那種。
事後我分析了自己的成績,發現其實Q還是在一個很接近滿分的分數,
代表自己的V的答題品質很有問題,所以才會成績不盡理想。
二三戰準備
後來二戰我就詳讀了每本A2講義,並同時做Q的練習題維持手感,
透過每天不間斷的接觸來提升自己對GMAT的熟悉度,
大概在持續一個月左右就發現自己在答題的自信跟答對率已經提高許多。
二戰差一點上700的情況下,我選擇去找Kory諮詢,
在看了我的報告後,發現自己在閱讀品質的問題,
在約莫三個禮拜的時間中快速進行修正,
很快Verbal的成績就有明顯提升,總分也達到自己可以接受的門檻分數。
SC
知道什麼是「標準英文」需要時間跟融會貫通,
我會建議:
1. 詳細看過A2所有SC的講義。
2. 進到做題階段時,手感維持非常重要,每天一定要碰題目。
3. 與其去做外面的模擬題,
不如把OG、PP所有的題目考點搞懂,就會抓到80%以上的邏輯。
4. 讀題時不要旨再關心文法對錯,而是要想語義,怎麼樣對讀者來說最好理解,
這個方法其實會減少很多卡關,提升做題的速度。
CR
一樣需要把講義詳讀,
CR的講義會讓你知道這類題目要如何分類,降低你尋找考點的時間。
而一些技巧如縱向總結、樣本具代表性、否定weaken,
是我們自己原本不會整理出來的,也對做題有很大幫助。
CR題我在自己檢討時,就會要求自己在每題寫出講義那些提到的考點,
逐題檢討(回答正確的也要),因為相對SC考點太雜,CR寫題初期逐題檢討的CP值極高,
對整個建構CR題回答的框架有非常大幫助。
RC
相較前面SC跟CR,這是最吃原本英文能力的項目,
而GMAT的RC練多了,再回去看托福、雅思閱讀題,會覺得怎麼那麼簡單。
我的解題流程會是,先去看題目及選項,找到題目的關鍵字,
提醒自己再看文章的時候要注意這些關鍵字,看文章的時候也建議先看每段第一句,
去了解文章的大綱還有架構,會對接下來找答案很有幫助。
對於閱讀品質沒那麼好的同學,
運用老師在上課中提到一些要注意的點(如語氣轉折、新舊觀點),
會對提升閱讀成績有很大幫助。
Q
這是對台灣學生來說,只要有持續練習就一定有分的科目。
基本上我也是維持考前持續做題,
並配上KH整理的一張考題會出現的名詞表,
就對大部分考生準備綽綽有餘了。
我自己最慘痛的經驗就是在三戰時,
因為對自己的Q太有信心,幾乎都在準備V,
所以導致手感不見,最後Q沒拿到滿分(非常痛)。
這個科目只要有練習跟保持細心,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IR
只要有練習過,知道題目大概會出現哪些型態,不會被嚇到即可。
AWA
考前看過講義,知道模板有哪些,甚至可以直接硬背幾個點,
考試時無腦套用,並練習打字速度,基本上也不會成績太差。
考GMAT是痛苦又折磨人的一段路,
維持良好的心態跟持續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殺G成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