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在校準備 二戰730!

作者: eiicc (eiicc)   2023-02-23 17:31:52
考試成績:
一戰580 Q:49 V:21 IR:6 AWA:4 (2021/6/11)
二戰730 Q:50 V:39 IR:7 AWA:5 (2021/7/13)
求學背景: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準備時間:2021/03-2021/04上課、2021/05-2021/07
(前2個月在校+後半個月全職考生)
準備教材:OG、PP1&2、GWD、A2GMAT培訓班講義、機經
前言:
我大概在大三時有出國讀研的想法,大四時決定著手準備考GMAT,
一開始只知道這個考試是申請許多美國商學院必備的條件之一,
從準備到出分費時又費心力,對於時間不寬裕的我來說,
既然不想花大量時間上網找相關資料自學考試,
就找一間有系統性課程規劃的補習班,按部就班的上課和複習。
在發現身邊有許多學長姐都曾在A2GMAT補習,
加上報名前得知有同學和朋友也曾在此上過課,
考量上課地點和時間之後,我幾乎已經決定要報名了,
但是讓我真正下定決心報名的關鍵,
是學長姐們推薦的、深受好評的考後一對一諮詢,
因為專業的諮詢和讀書方式的修正建議,
對需要長期抗戰的GMAT戰士可以起到當頭棒喝的效果。
<一戰580 Q:49 V:21>
我是抱持著試水溫的心態考的一戰,甚至選擇在家考,
考前練習了兩輪左右OG的Verbal題目和課程隨身碟中數學的DAY1-DAY30,
我很清楚知道自己複習的不夠扎實,
但秉著自己一定不會一次就過的想法
+沒有感受過臨場考試的壓力、緊張感和實際配速的經驗,還是決定先考一次試試。
雖然一戰的成績是意料之中的爛到不行,但我確實沒想到會連600都沒破,
自認為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加上還有過一些些的練習,就算是試水溫也能破600。
一戰的成績狠狠地打碎我的幻想,
深刻意識到GMAT和一般的英語考試完全不同,注重觀念釐清及解題思路,
我如果沒有穩札穩打的打牢基礎,想考到理想分數根本是難於登天。
不過首戰的慘況讓我對整個考試的流程和應考的感覺更了解,
也藉此摸清楚自己的薄弱處,
重新制定讀書計畫針對弱科補強,並重新調整心態開始認真準備。
<二戰730 Q:50 V:39>
二戰時是第一次到考場考試,對於考前的流程不太熟悉,
僅在網路上了解過,反而增加了緊張感,所以建議還是固定考試環境可能會更好。
我選擇的考試流程是先Q再V,考前練習時也都是按照這個順序,
趁著寫數學題時靜心幫自己進入狀態,
有助於接續考V的時候控制時間和不會有一開考時的心慌慌。
經過一戰的教訓和考後調整,二戰的成績進步很多,每個部分都有提升。
除了心態的調整外,也大幅修正了讀書方式和計畫,非常頻繁地翻閱上課講義,
每天練一篇A2GMAT隨身碟裡GWD的Verbal部分,
考前的前兩天改成各練一篇GMAT官網的PP當作模擬考順便增加信心
(因為很多題目都曾出現在OG或GWD,所以跳出來的成績會偏漂亮)。
由於我是傍晚考,所以我考試當天早上和中午才看機經,
想說可以帶著超級深的印象賭賭看有沒有機會中機經題。
考試的當下有嚴格照著A2和其他老師們上課時提醒的前8-10題要認真做,
掌握好這個能不能被升庫的關鍵之一。二戰報名前就購買了ESR報告,
打算成績若還是爛就果斷去找A2諮詢,蠻幸運後來順利出分,
若有同學和我一樣一戰當實戰模擬考的話,
二戰認真考後還是不理想可以考慮專業的諮詢服務。
SC :
SC是我Verbal的三科中最弱的,也花費了最多的練習時間。
練習的時候若看到句子長一點的題目就會很頭痛,因為我的錯誤率實在不低。
我在一戰後大幅修改SC的讀書方式,
做題檢討時一邊翻講義和課堂筆記對照考點確認自己的解題思路對不對、
看A2的詳解影片、記熟講義中分類好的文法重點和常見的考法,
確保有確實的理解觀念並練習長難句的閱讀速度,和我覺得最重要的句意理解。
除此之外,我也如A2上課時曾提到的,
看隨身碟裡的SC正確句子匯總的檔案,
藉由多閱讀SC的正確句培養正確的語感,看久了對正確選項就有感覺了。
CR :
做CR的題目對我來說很有趣但也很燒腦。
剛開始練習CR時我常常會腦袋轉不過來,百思不得其解,
考一戰的當下也沒有有效的改善,做題時往往不能非常堅定自己的選項,
所以二戰前我決定重新來過。
我從上課講義開始重打基礎,認真做過講義裡的每一題,
確定自己能按照上課教的解題思路刪掉一個個錯誤選項,
而不是憑著似是而非的「感覺」來選擇,
漸漸的培養一套正確的解題思路和邏輯思考方式,
訓練自己看到某種題型後腦中會條件反射跳出改怎麼解題。
RC :
RC的文章真的非常長,一開始我常會看完後面忘記前面,
練習文章架構和熟記閱讀常出現的單字有助於對文章的理解和加深對每個段落的印象。
在RC方面,平時練習時我會在做題的時候單獨計算練習一篇RC需要的時間,
再藉此大概估一下我考試時RC會花費的總時長,
進一步推算依自己的能力每篇最好控制在多長時間來改善閱讀和做題的速度,
爭取不要超過上課時建議的RC時長。
除了提升閱讀速度之外,練習時我會照著Kory教的解析文章架構的方法試著拆解文章,
精簡段落重點和意義,
讓我做題時可以更準確的知道要再閱讀長文中的哪個部分選擇答案。
久而久之,看完整篇文章後也能記住大概的文章內容,
在二戰時雖然最後6題的RC剩下的時間來不及看完全文,
只能匆匆做題,但也順利拿到95%。
Q :
KH的講義有一張大表格整理了數學題常出現的專用詞中英對照,非常實用!
稍微記一下那些單字混個眼熟之後,一邊上課跟著做題,
一邊回家自己練題目時會逐漸增加對專用詞的熟練度,也會提升閱讀數學題目的速度。
除了上課聽KH解題之外,
我的數學幾乎全是靠隨身碟裡KH整理的30天數學題來打基礎和複習。
對於想花更多練習時間在V的同學來說,非常推薦照著天數做題,
考前一天一回練習手感和閱讀英文數學題。
一戰前我就把DAY1-DAY30都練完了,二戰前就將這30回做錯的題重練一遍,
確保自己有確實掌握不熟練的題型。
可惜二戰的Q仍無緣51,建議想要穩定拿高分Q的同學可以報名貪食蛇的課程,
更快的搞懂難題和練習不同的解題方法,
考完後聽完身邊朋友的推薦後有點後悔二戰前沒有報名貪食蛇的課。
IR :
零準備。上課時的練習題寫起來的感覺是Q和V的綜合題,
除了課程講義外好像也沒有太多可以準備的資料,
加上申請學校時不會特別看重,就沒有準備了。
一戰時沒有IR的分數沒有太爛就更堅定的不準備這科,二戰也是直接考就對了。
AWA :
一戰前的8天每天練了一篇,加減練習個手感和打字速度,確保半小時可以打完一篇。
二戰前我把一戰當時練的文章全部看過一遍,
再把A2講義裡整理的七宗罪和模板熟記一下,
相較於最重要的V和Q不用花費太多準備時間,這科就可以安心上考場了。
總結:
我覺得自己準備GMAT的認真程度完全超過我當年準備學測的時候,考試本身的難度也是。
在出分前多少會焦慮,尤其是考GMAT有總次數的限制,不能任意揮霍,
我覺得找身邊的同學朋友一起讀書、聊一聊準備GMAT過程的心情和方法,
有助於緩解焦慮的情緒,也有激勵彼此的作用,
特別是想耍廢的時候。之前準備時我會和朋友一起去學校的圖書館唸書,
想偷懶的時候看到她還在認真,就會打消擺爛耍廢的想法,非常有效!
同儕壓力+有難同當的概念(?
我做的題目算下來並不算多,尤其OG、GWD、PP三者中很多是重複的題目,
但練GMAT真的像很多人提到的一樣貴精不貴多,單靠刷題的幫助其實不大,
解題思路才是練習的重中之重。
感謝A2GMAT的講義和課程,
讓我能從對GMAT一知半解的新手菜鳥,蛻變為成功殺G的戰士。
最後,大推A2GMAT給的隨身碟,除了上課講義和筆記外,
準備期間幾乎所有練習的資源都是從這個超級萬用的隨身碟裡來的,
同學們一定要物盡其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