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舊制四戰720 Q50 V37

作者: eiicc (eiicc)   2024-06-02 15:08:19
考試成績:
一戰 660 Q:50 V:28 IR:5 AWA:4.5
二戰取消
三戰 710 Q:51 V:34 IR:8 AWA:4
四戰 720 Q:50 V:37 IR:5 AWA:5
背景:台灣大學 三類科系
準備時間:約一年多
準備教材:A2精品培訓班教材、OG、PP、GWD 、A2 GMAT機經
推薦:
A2GMAT的教材幫助我快速進入狀況。
另外除了課程之外,
A2或是其他老師們也經常在課堂分享許多當初念MBA的趣事或是人生觀,
幫助我在GMAT之外,其他的方面也有所成長,
非常感謝A2GMAT的老師與工作人員們。
前言:
因為本身不是商管學院的背景,
畢業後工作一陣子才興起想要申請MBA的念頭。
因為工作很忙碌,因此一開始就打算透過補習來減少時間成本,
經過瞭解後,決定選擇最有公信力的A2GMAT團隊,
後來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SC
SC是我最弱的一科,因為本身英文基礎也不是很穩固,
因此我記得一開始看到SC的題目時覺得相當震撼,
因為5個選項在我眼中根本都差不多,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當然經過A2的講解後覺得豁然開朗,
但上完課回家自己練習時發現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當題目沒有A2精心準備的重點提示後,每個選項又看起來都很像了。
經過一開始的震撼後,決定在SC上花最多時間和精力來複習。
一開始先從講義開始,我認為A2的講義做的很精煉易懂,
並且幾乎已經涵蓋所有的重點,
相當推薦先跟著上課的腳步從講義開始打好基礎。
打好基礎後就寫OG,
這時也開始組建讀書會跟讀書會的朋友們一同復習和討論。
每次的讀書會討論都獲益良多。OG寫完後就去考了一戰,
雖然後來一戰結果不盡理想,但也是不失為一個檢視自己程度好方法。
一戰後知道自己SC的程度還遠遠不足後,
就決定再開始重新複習A2講義並且開始寫PP,
我是從年份較近的PP開始往前寫。
寫得時候同時也跟讀書會的朋友們討論。
不過由於一二戰中間我有換工作,因此變得很忙,準備時間也非常零碎。
因為知道自己是個沒有deadline 就會有惰性的人,
因此後來還是報名了兩個月的考試。
後來還是考出了一個不盡理想的成績,因此當下就取消了。
經過兩次SC的失利,決心去找Dustin請教自己的問題。
經過Dustin的提點後,
發現當初自己其實都是靠著小聰明和抓過去題目的出題方式來做題。
經過Dustin的當頭棒喝後,我重新做總結。
我從OG的題目,把類似錯誤邏輯的題目歸納成同一類。
同樣的方式OG做完再做PP,雖然沒有完成所有的總結就去考第三&四戰了。
但這兩次的SC有長足的進步,
在考場上SC的題目都做的比較有信心也看得懂題目想考什麼考點了。
認真的總結還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幫助你連結不同的考題找到共同點。
RC
RC的題目對我來說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做題速度。
自己剛開始在寫OG練習時,
就發現要是能夠在沒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慢慢寫,正確率是挺高的,
但只要一在考試的情形下,
就會過度緊張以至於文章讀不進去&正確率斷崖式下滑。
老實說,我在一戰前沒有放太多心力在RC上,
因為覺得自己練習的正確率好像還可以。
結果後來在正式考試上就嚐到苦果,文章唸不進去,
並且一遇到難題就用猜的,無法正確理解文章想表達的含義。
後來認知到這個問題後,
我在一二戰中間有開始了A2上課所教的文章總結。
我重新做OG的題目,並且下苦工總結每一篇文章。
開頭,轉折與結論。因為在一二戰中間的時間較長,
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總結文章以及整理。
再加上機經的幫助,我在二戰時看到文章的感覺完全不同了,
我可以理解文章並且知道出題者想考我哪些考點,
這是我在一戰中沒有體會到的。
雖然後來整體成績不太理想,因此取消。
但我在RC所下的苦工是值得的,
因為我後來在三&四戰中只是再重複我之前所做的RC文章整理,
後來也證實這樣做就足夠了。
在verbal 的三科中,我認為RC是剛開始起步最慢,但成效最長久的一科,
並且RC其實也能幫助對於CR題目的理解,
綜合來說,做RC的文章整理是非常有成效的一個方法。
CR
CR對我來說是verbal 三科中相對較簡單的一科。
因此我在CR的準備上並沒有花費像其它兩科一樣多的時間。
我在CR上做的最多的讀書方法,
一樣是學習A2以及Kory在課堂上所教導的整理題目,
來歸納縱向和橫向總結考題以及考點。
儘管比起其他兩科,我對於CR題目的理解較好,
但A2和Kory的CR教學幫助了我對於難題的理解和解題。
或許在700分以下的CR考題可以透過自己的理解來解答,
但其實有許多難題是需要邏輯分析而不僅僅是依靠感覺來作答,
這時Kory的總結考題就派上用場了。
總體而言,相當感謝A2和Kory對我在CR的幫助,
讓我能夠比較無後顧之憂的衝刺SC和RC兩科
Q:
其實大多數的台灣學生應該是不太需要太擔心Q的部分,
只要定時練習過往考題,複習過去常出現的數學觀念,
我相信應該都能迎刃而解。
一些小tips:
1.相當推薦組建GMAT讀書會,對我主要有下面幾點好處:
A.幫助我每天都要複習。其實上班族考生真的很容易有惰性,
上了一整天班之後很容易想偷懶,但由於讀書會,
因此必須複習以便跟同學討論,這是個很好的驅動力。
B.教學相長,在與讀書會同學們討論的同時,
自己也可以再重新複習一次。
這是一個很好的檢視自己有沒有真正搞懂一個概念的機會。
C.發現自己的盲點。每次與朋友們討論都會發現,
儘管大家都是一起上課的同學,
但解讀題目卻是不盡相同,這是一個發現跟修正自己的地方。
2.在讀書同時也盡量多去參加MBA的活動,
藉由這些活動來激勵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為甚麼想要考GMAT的初衷。
3.盡量不要將戰線拉得太長,否則容易疲憊導致事倍功半。
回首過來,儘管辛苦,真的覺得這一切還是很值得。
現在能夠有一個喜歡的工作在一個喜歡的產業,這都要感謝MBA的幫助。
拿到MBA門票的第一步就是一個好的GMAT成績,
真的非常感謝A2GMAT一路上的教導和幫助。
希望我的心得可以振奮更多的同學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